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尚書》又稱《書》、《書經》,是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佈的政令。《尚書》相傳為孔子整理、選編成一百篇,後經秦代焚書,損失很大。該書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聖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於虐政,備受痛苦。為救危世,感化當世人君,史官作《書經》一書,希人主得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堯、舜、禹、湯、文、武之治。因此,闡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書》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賢臣事君之道。周室東遷之後,人臣之事君,遠不如往古,亂臣殺君之事屢見不鮮。史官作《周書》,記古賢臣事君之道,以使後世取法。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舜(約公元前2277- 約公元前2178),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建立虞國,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 ,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裡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浚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敘;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厎(dǐ)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於德,弗嗣。

【譯文】在虞舜低賤不知名的時候,帝堯聽說他聰慧明智,帝堯準備讓大舜嗣位。一次又一次用各種困難考驗檢驗他。史官根據這些情況寫作了《舜典》。考察古代歷史,舜帝名叫重華,他的光輝與帝堯一樣。智慧明鑑,溫柔誠實。德行遠播,帝堯書也有所聽聞,於是讓他治理國家。先使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謹慎地教導臣民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典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臣民都能聽從這種教導而不違背。然後又讓舜總理政務百官,百官都能服從命令,使百事振興,無一荒廢;堯又讓舜到都城的四門去招待賓客,於是四方諸侯前來的賓客都對舜肅然起敬;堯派舜進入山麓中的大森林,舜能夠受烈風雷雨的考驗而在大森林中不迷失方向。堯說:“來吧!舜啊。你謀事周到,提的意見也十分正確,經過三年考驗。你的確取得了不少成績,你現在可以登上天子的大位了。”舜謙讓有德之人,自己不肯繼承帝位。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璿(xuán)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禋(yīn)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班瑞於群后。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譯文】正月的一個吉日,舜在堯的太廟接受了禪讓的冊命。他觀察了北斗七星,列出了七項政事。於是向天帝報告繼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時,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斂了諸侯的五種圭玉,選擇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諸侯君長的朝見,把圭玉頒發給各位君長。 這年二月,舜到東方巡視,到達泰山,舉行了柴祭。對於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舉行了祭祀,然後,接受了東方諸侯君長的朝見。協調春夏秋冬四時的月份,確定天數,統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禮節、五種瑞玉、三種不同顏色的絲綢、活羊羔、活雁、死野雞,分別作為諸侯、卿大夫和士朝見時的貢物。而五種瑞玉,朝見完畢後,仍然還給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視,到達南嶽,所行的禮節同在泰山時一樣。八月,舜到西方巡視,到達西嶽,所行的禮節同當初一樣。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視,所行的禮節同在西嶽一樣。回來後,到堯的太廟祭祀,用一頭牛作祭品。 以後,每五年巡視一次,諸侯在四嶽朝見。普遍地使他們報告政務,然後考察他們的政績,賞賜車馬衣物作為酬勞。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肇(zhào)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象以典刑,流宥(yòu)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shěng)災肆赦,怙(hù)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於幽州,放讙兜(huān dōu)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二十有八載,帝乃殂(cú)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è)密八音。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詢於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譯文】舜劃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為壇舉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 舜又在器物上刻畫五種常用的刑罰。用流放的辦法寬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打作為官的刑罰,用木條打作為學校的刑罰,用銅作為贖罪的刑罰。因過失犯罪,就赦免他;有所依仗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罰。謹慎啊,謹慎啊,刑罰要慎重啊! 於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鯀流放到羽山。這四個人處罰了,天下的人都心悅誠服。 舜輔助堯帝二十八年後,堯帝逝世了。人們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悲痛,三年間,全國上下停止了樂音。明年正月的一個吉日,舜到了堯的太廟,與四方諸侯君長謀劃政事,打開明堂四門宣佈政教,使四方見得明白,聽得通徹。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諮,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舜曰:「諮,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採,惠疇?」僉(qiān)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諮!禹,汝平水土,惟時懋(mào)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xiè)暨皋( háo)陶。帝曰:「俞,汝往哉!」

【譯文】“啊,十二州的君長!”舜帝說:“生產民食,必須依時!安撫遠方的臣民,愛護近處的臣民,親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絕邪佞的人,這樣,邊遠的外族都會服從。” 舜帝說:“啊!四方諸侯的君長!有誰能奮發努力、發揚光大堯帝的事業,使居百揆之官輔佐政事呢?” 都說:“伯禹現在作司空。” 舜帝說:“好啊!禹,你曾經平定水土,還要努力做好百揆這件事啊!”禹跪拜叩頭,讓給稷、契和皋陶。 舜帝說:“好啦,還是你去吧!”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guǐ)。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諮!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讓於殳(shū)斨(qiāng)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

【譯文】舜帝說:“棄,人們忍飢挨餓,你主持農業,教人們播種各種穀物吧!” 舜帝說:“契,百姓不親,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順。你作司徒吧,謹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寬厚。” 舜帝說:“皋陶,外族侵擾我們中國,搶劫殺人,造成外患內亂。你作獄官之長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種用法分別在野外、市、朝三處執行。五種流放各有處所,分別住在三個遠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處理公允!” 舜帝說:“誰能當好掌管我們百工的官?” 都說:“垂啊!” 舜帝說:“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頭,讓給殳斨和伯與。 舜帝說:“好啦,去吧!你同他們一起去吧!”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諮!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諮!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kuí)、龍。帝曰:「俞,往,欽哉!」

【譯文】舜帝說:“誰掌管我們的山丘草澤的草木鳥獸呢?” 都說:“益啊!” 舜帝說:“好啊!益,你擔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頭,讓給朱虎和熊羆。 舜帝說:“好啦,去吧!你同他們一起去吧!” 舜帝說:“啊!四方諸侯的君長,有誰能主持我們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三禮呢?” 都說:“伯夷!” 舜帝說:“好啊!伯,你作掌管祭祀的禮官吧。要早晚恭敬行事,又要正直、清明。”伯夷跪拜叩頭,讓給夔和龍。 舜帝說:“好啦,去吧!要謹慎啊!”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fǔ)石,百獸率舞。」

【譯文】舜帝說:“夔!任命你主持樂官,教導年輕人,使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大而堅慄,剛毅而不粗暴,簡約而不傲慢。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來的語言,五聲是根據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諧五聲的。八類樂器的聲音能夠調和,不使它們亂了次序,那麼神和人都會因此而和諧了。” 夔說:“啊!我願意敲擊著石磬,使扮演各種獸類的依著音樂舞蹈起來。”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帝曰:「龍,朕堲(jí)讒說殄(tiǎn)行,震驚聯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帝曰:「諮!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鹹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汩作》、《九共》九篇、《槀(gǎo))飫(yù)》。

【譯文】舜帝說:“龍!我厭惡讒毀的言論和貪殘的行為,會使我的民眾震驚。我任命你做納言的官,早晚傳達我的命令,轉告下面的意見,應當真實!” 舜帝說:“啊!你們二十二人,要謹慎啊!要好好領導天下大事啊!” 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績,考察三次後,罷免昏庸的官員,提拔賢明的官員,於是,許多工作都興辦起來了。又分別對三苗之族作了安置。 舜三十歲時被徵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時才逝世。舜在位期間廣泛測量自己的疆域,並將各地物產分門別類,規定稅賦。另外還指導創作了《汩作》、《九共》九篇、《槀飫》等舞樂作為祭祀的音樂。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二講:虞書·舜典

虞書·舜典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