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40名醫護人員奮戰武漢最前線 送去高水平救治更奉上人文關懷

距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發已過去整整一個月,上海至今共派出九批1640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他們用精湛醫技、血肉之軀在武漢多家醫院夜以繼日挽救生命,他們送去上海高水平救治,更奉上溫暖倍至的人文關懷,他們用醫者仁心撫平疫情帶來的傷痛。

是白衣天使,也是“信使”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護師徐惠,1月底隨第二批上海醫療隊進入武漢三院重症病房。工作強度超乎想象,除卻日漸熟練穿脫防護服的1小時,每日連續工作4小時不間斷,每天都要透過層層水汽的阻隔,才能辨清視野,完成各種操作。“與小夥伴分管的床位上,許多都是需要高流量氧療病人,他們離不開氧氣,可能上個廁所回來,血氧飽和度就跌至70%以下。”儘可能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就無形中增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何況護理之時還要餵飯喂藥,解決生理需求。

辛勞之時,徐惠也感受到了自己肩頭獨一無二的使命感。她管的床位上,有病人妻子託來轉達一封信,打開一看,手寫的滿滿兩頁紙。由於病人病情較重,沒法自己看信,徐惠一字一句讀給他聽。那字跡之上,分明還有斑斑淚漬,字裡行間都是滿滿愛意,不斷地鼓勵著老公,讓老公一定要堅強,配合醫生好好治療,家裡有她,不用擔心。

讀信的徐惠,忍不住跟著落下眼淚,但淚水沒有辦法擦到,她努力忍了回去。徐惠說,“這位病人的妻子每日都會送來這樣一封信,我就是她的信使。”

呼吸機、鼻飼、導尿管……冷冰冰的醫療儀器令人煩躁,“信使”的到來,讓病人心裡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寄託,更有了頑強抵抗病魔的信心。

每日工作繁瑣、工作量巨大,體力消耗到不行,徐惠與姐妹們一樣,脫下防護服,裡面全是一身汗。但徐惠總是淺淺笑言,“在上海的爸爸媽媽有醫院那麼多親人們關心,我這個離家的女兒少了很多後顧之憂。我現在腦子裡只有一件事,明天繼續努力!總有勝利到來的時刻!”

每一句話都可以成為一帖藥

“來武漢已經一週多了,今天下夜班出艙回來,我在駐地狠狠睡了一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重症監護室護士劉黎麗說,在前線的日子,心思很單純——就想著配合團隊治病救人;但也牽掛家人——晚上總照常先給媽媽打電話,問爸爸一天的情況和報平安,“爸爸是基層公務員,因為這一次的疫情,他也成為了萬千基層一線抗疫工作者中的一員。”

半個月前,嫂子悄悄發信息告訴劉黎麗,“爸爸接觸了確診病例,現在居家隔離中。”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她深知這次疫情的嚴重程度和傳播強度,“想打電話回家,按了幾次都輸錯了號碼,我才發現整個人都在顫抖。”還沒撥通電話,嫂子又發信息,“爸爸說了,不讓告訴你,怕你擔心。”劉黎麗的眼淚再也沒忍住,瞬間奪眶而出。“之前,雖然我一直在為疫情揪心,但這一次我才深深體會到病人及家屬的擔憂,這種感同身受,讓我決定能再多做一些什麼。”

年前,劉黎麗第一時間報名武漢支援。2月23日,已投身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工作的她收到了家裡的好消息:爸爸的隔離期結束了。“我問爸爸現在是什麼心情,他說同事們都太忙了,現在只想趕緊回去上班。”劉黎麗深深明白這樣的心情,“因為有人需要我們,所以我們義無反顧。”每次走到病人的病床前,哪怕他們閉著眼睛,醫護人員都會輕聲為他們加油鼓勁。

“我們希望,每一次治療和每一句話都可以成為一帖藥,撫慰病人的身體和內心。”劉黎麗堅信:回家的日子一定越來越近,各地醫護人員的馳援,正在讓這座英雄城市看到更多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