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餘華的作品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書寫,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對現實的關注,從他的《兄弟》到《第七天》,餘華一如既往地把筆觸伸進現實,真實地為我們呈現了他心中的當下。

同樣是對現實有感而發,餘華在對作品進行敘述的時候,選擇了不同的敘述視角,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表達效果。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一、《兄弟》採用“我們劉鎮”這樣的全知視角,敘寫發生在劉鎮的大大小小的事,以劉鎮作為一個點,帶起了中國四十年的巨大變化。

《兄弟》的上部主要寫文革,下部主要寫改革開放之初的劉鎮。作者眼中的文革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而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 更勝於今天的歐洲。餘華說,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 一箇中國人只需要四十年就經歷了。

宋凡平和李蘭各自帶著自己的兒子宋鋼和李光頭重新組合起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中夫妻恩愛、兄弟形影不離。只可惜,這樣美好的日子只維持了一年多,李蘭到上海去治病後,文革革到了劉鎮,宋凡平因為祖上是地主被批鬥毆打,又因為偷偷從看管的地方跑到車站準備去上海接李蘭,結果被造反派的人抓住活活打死,李蘭不久也生病去世。只剩異父異母的兄弟倆相依為命。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在上部中,我們看到了文革中一幕幕慘烈的景象。

對於這樣的殘酷現實,餘華秉筆直書,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他沒有避重就輕,而是把殘酷的現實一點點毀滅給人看。

到了下部,改革開放了,相依為命的兩兄弟同時參加了工作,卻因為同時愛上一個女人而分開。他們的命運也開始有了巨大的差異。宋鋼一老本等地上班、下班,十幾年來日子沒有任何波瀾;而李光頭,因為具備商業頭腦和眼光,先是搞活了福利廠,後又一手辦起了廢品收購站。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後,他的生意幾乎涉及劉鎮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他搞全國性的處美人大賽,哥哥有病他全力幫助,卻又趁哥哥外出打工時,和嫂子亂倫。當宋鋼落魄地從外鄉回家之時,重病的他知道妻子和弟弟的事情之後,臥軌自殺。李光頭從此清心寡慾,差不多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因為採用的是“我們劉鎮”這樣的敘述視角,所以,發生在劉鎮的所有事情,便都可以順理成章地來到作者筆下。那些正常和非正常時期劉鎮人的喜怒哀樂,便自然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兄弟》中宋鋼和李光頭兄弟兩個的命運,只不過是改革開放之初各種人命運的縮影,正如餘華在這本書的後記中所說: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 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 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天翻地覆, 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二、《第七天》以剛剛死去的楊飛作為敘事視角,楊飛的遊魂自由地出入於塵世和陰間,耳聞目睹了許多看似荒誕卻真實存在的生活中的事件,作者借他的手達到書寫現實的目的。

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楊飛和養父相依為命,眼看日子越來越有眉目,積攢下的資金可以首付一套房子了,哪知養父卻患上了癌症。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卻還是沒有治好養父的病。養父不想再拖累楊飛而離家出走,楊飛尋找無果,卻不幸在一個飯館中吃飯時因火災喪生。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楊飛死了,沒有一個親人知道,當然也沒有人去埋葬他,所以,他就來到了死無葬身之地。在那裡,他見到了之前生活中有過交集的人物,通過他們的口,他又瞭解了更多在死無葬身之地的人的情況。

《第七天》的敘述像一個連環套,又像是在滾雪球,由楊飛到鼠妹,由鼠妹到她的男友,由她的男友再到她的男友認識的死去的人,他們都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一個個故事連環套一樣就展開了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商場失火瞞報的三十八個遊魂、作為醫療垃圾處理的二十八個死嬰、因暴力拆遷而死的一對夫婦、因男友給自己買了山寨版蘋果手機而跳樓的鼠妹、為給自己的女友買墓地賣腎而亡的伍超,當然還有同樣死無葬身之地的養父……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小說中,楊飛這個遊魂因為一直遊蕩在生死的邊境,所以,作者借他的眼、他的口來看我們今天這個世界,這裡官場腐敗、官民對立、貧富分化、道德淪喪、價值觀混亂,這裡充斥著暴力執法、食品安全、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城市鼠族等各階層各方面的問題,因為是一個借一個遊魂在敘事,所以,生活中荒誕的一幕幕便無需遮蓋也不能遮蓋,種種的不合理便直接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在這部小說中,很多人會看到自己,那樣渺小而平凡的自己,很多人更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迷惘而充滿寄託的未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努力地生活著,哪怕有那麼多的不易。

作家賈飛說:

“餘華的小說《第七天》讓我重溫了那一段平凡而可悲的生活,再次目睹了那一個個絕望而倔強的弱者,再次體會了那一次次熟悉而陌生的經歷。”


從《兄弟》到《第七天》:一樣地關注現實,不同的敘述視角


的確,看餘華的小說,總能在作品中看到現實的種種,有冷酷和絕望,也有溫暖和希望,這些矛盾的雙方交織起來,就是我們有血有肉的真實生活。

不論餘華採用什麼樣的敘述視角,作品反映現實的目的沒有改變,多年以後,我們會從他的作品裡讀出那個時代的自己,會在他的作品裡發現那個時代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