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风格是如何看出来的?先从笔法还是先从结构?

千千千里马


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家的风格,从他们各自的书法作品中可见一斑。下面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先睹为快~~

看!有的作品风格古朴,有的作品风格典雅,有的作品风格灵秀,有的作品风格甜美,有的作品风格苍劲……风格的形成融入了书法家的学识、审美、气质、思想、情感、人品。是人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欣赏书法时,要从整体到局部——章法、结构、笔法;学习书法时,从局部到整体——笔法、结构、章法。

我最早学习楷书时就是学的赵体,我喜欢他典雅的风格。后来学行书,依然临赵孟頫的行书。

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字体秀美多姿,结构缜密,点画精到——放大后的每一个字都完美无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赵孟頫的风格。

可以说赵孟頫的行书有很多地方有王羲之的影子,但还是略显拘谨,整体的气势和神韵不如王羲之的潇洒、飘逸。

在学习中,可以借鉴他们各自的长处。先学赵孟頫的单字笔画、结构,有了功底以后,成文时再学王羲之的章法、气韵。

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因为那是王羲之在兰亭与四十一位名流集会时的即兴之作——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优美俊逸之气自然天成,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愧为千古杰作。这就是王羲之的风格。(据说,当时王羲之喝了酒,酒醒之后又作了几篇,都无法与之相比了)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王義之的行书《兰亭序》(附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是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之,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