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AI項目的投入,領先市場半步即可


海康威視:AI項目的投入,領先市場半步即可


近日,海康威視接受了多家機構調研,主要介紹業務開展情況。

關於AI落地,海康威視相關負責人提到,AI在工業企業的拓展還處於投入階段,因為產品應用面比較寬,在向各個領域投入的過程中需要足夠的人力資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AI落地的過程中,海康威視嚴格控制費用,實行漸進式投入。

在渠道業務拓展方面,他們表示,正在渠道推廣雲商平臺。公司與經銷商是夥伴關係,並非只是把產品銷售給經銷商,更關心經銷商花費多長時間把貨賣出去、賣給誰、用戶分別處於哪些行業、如何應用產品、對產品的感受等信息,這需要建立能夠把公司、經銷商以及更多的二級經銷商聯繫起來的平臺型管理工具。

此外,公司產品豐富、經銷商數量多,依靠郵件和口頭溝通效率過低,雲商平臺可以使信息傳遞更為高效、便捷。

以下是調研全文,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Q:海康一直提到從安全管理到效率提升,其實這對於公司能力要求的提升還是很大的,目前海康走到了哪一步?

A:公司過去給大家的感受還是賣產品的味道更明顯一些,從偏重於賣產品,切換到給用戶做解決方案,在能力上有非常全面的要求。

這個解決方案也不僅是過去那種大的行業方案,還需要結合用戶的實際情況,這種方案的顆粒度做到什麼程度,哪些作為我們的基線方案,哪些是定製方案,我們不斷地在這個產業當中去摸索,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最佳的投入產出的平衡,所以這個事情應該說一直都在路上。

另外一個方面,從2018年推進整個調整到現在,不能說我們內部架構調整對於短期收入業績的完成沒有影響。因為面臨這麼大規模的架構、職責和人員的調整,對員工的工作投入肯定是有影響的。

我們在去年的年報當中提到,我們基本完成了統一軟件架構平臺的搭建,也把我們的數據架構和計算架構都考慮清楚了,這些真正決定我們戰略走向的問題上,我們都已經想明白了。

那麼剩下比較長的路,是我們從2016年起快速擴充的員工隊伍,對於他們有一個從進入公司,接受公司的文化,到有業績產出、與他人協同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人的成長有一個時間週期, 從員工的成長以及我們業務的調整來說,需要大量的磨合,其中尤其是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們內部也做了大量的培訓、溝通,包括EBG、PBG的行銷下沉,做大量細緻而務實的工作,這些可能是企業經營不太為外部所知,但同時又特別重要的內容。

Q:目前,AI在PBG層面需求確實很旺盛,但是在EBG層面好像落地速度不盡人意,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A:現在確實是處於星星之火的狀態,我們 EBG 在跟各個行業的頭部用戶進行業務合作,從房地產、各類能源企業、智能樓宇、園區等等,維度特別的豐富,同時又特別的分散,也比較難看到某一類業務一旦展開後,就形成只需要複製就能開展的模式,這是行業的一個真實狀態,就是非常碎片化。

像工地實名制,一定程度上還是偏向於安全管理的需求,但是它又包含了強烈的效率提升需求。因為工地中幹活的民工數量多,靠幾個人把一個工地中幾百上千人管好很難。

據統計全國有超過 70 萬個工地,工地實名制,運用智能算法對工人身份進行識別,其中也對是否佩戴安全帽進行識別,一方面是安全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提升管理效率的需求,這兩者的界限沒有那麼的清晰。

提升效率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加速了 AI 業務的發展,現在的工地管理完全不是過去那種手動登記、人盯人的管理。像這樣的應用,應該會越來越多。

Q: AI 用在工業企業部門,最大的門檻和瓶頸是什麼?是效果不夠好,還是成本不下來?還是應用的定製方案比較強,無法與擴展速度相平衡?

A: 我目前的瞭解是 AI 在工業企業的拓展還是在投入階段,因為產品應用面比較寬,在各個領域都要投入足夠的人力資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我們的費用控制也是嚴格的,所以不是一下子鋪開,實施的是漸進式的投入,就是有機會,增加更多投入,再有更多機會,再增加投入。

對我們來說,節奏上最好比別人只早半步,最好勢頭起來了,產品也準備好了,訂單也進來了。 如果比別人早一步兩步,領先的很多,在市場上開拓了很久,費用也花了很多,但是遲遲不見市場放量,這種感受是很差的。

所以這是一個節奏的問題,我們控制節奏,從產品、技術各方面看,我們對自己還是有信心。

Q:之前海康整個渠道市場的下沉做得很好,最近一年海康在渠道推雲商平臺的理念和方式是對既有的合作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對合作夥伴的要求也在提升,這種推廣會有哪些具體的難度?又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去推雲商平臺?對公司在收入或者經濟上會有什麼樣的回報?另外,整個推進要出比較明顯的效果需要多長時間?

A:渠道業務可以做的很容易,找好經銷商,把產品賣給經銷商就好,這是一種做法。渠道也可以做得很深,不僅把貨賣給經銷商,同時也關心經銷商花多長時間把貨賣出去,賣給誰,下游是誰?是二級經銷商還是用戶?

用戶又分別處於哪些行業,是怎麼來應用這些產品的,對產品的感受如何等等。要把經銷的渠道做紮實,必須一步一步推進、深入。

我們認為自己跟經銷商是夥伴關係,並非把產品賣給經銷商,放入經銷商的倉庫就完事了。所以我們需要能夠把我們、經銷商以及更多的二級經銷商聯繫起來的平臺型管理工具。

現在全國有很多的經銷商,若靠人工來管理、溝通,就太複雜了,所以這是雲商平臺產生的原因。 另一方面,海康的產品比較豐富,經銷商也多,靠郵件、口頭溝通,效率過低,雲商平臺可以使信息傳遞更為高效、便捷。

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例如集成商、安裝商,是否被認證過,能力等各方面是否被認可,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平臺來做集成管理。同時我們可以給合作伙伴很多的賦能,幫助提升他們的能力(包括提供更多的訓練),都可以集成在一個大的綜合平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