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法家说:“练习书法如果不临帖,练再多也白练”,为什么呢?

大圣福来借人说理


书法家说:练习书法如果不临帖,练再多也白练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写字、写书法,就连王義之、王献之来说一出世就是书法大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也不例外也是从临帖学习书法的,经过长期的努力刻苦学习最后成为一个大书法家。现在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学书法从临帖开始学习,除了临帖没有捷径可走,这是通往书法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认真临帖,学习古人的笔法、间架结构、行与行字与字的巧妙安排,真正学到了古人的书法精随,通过这样的学习、临帖还要我帖,使你在创作作品时得心应手,创作出的作品里有自己的笔法又不失古人的笔意,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1王永民


我是初学者,但同时也是临帖受益者。练字三年半,我感受到了认真临帖的好处。我认为字帖就是一位老师,临摹字帖的过程就是向老师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知识,学生不认真学怎么能交出满意答卷呢?不按字帖练字,等于把错题重复写千百次,没任何意义。

我的一些朋友看我练字有进步,纷纷买笔墨学习起来,也常常发照片我给看。这其中就有不按字帖练字的人。有些是不用心读贴,随心所欲抄字帖的。也有会读贴却带着批判意识练字的。并且振振有词:我觉得字帖某个字或笔画,写的不漂亮,所以不想这么练!

后来我也思考这个问题,书法家在写字时的确可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的审美观问题。就拿服装款式来举例吧,三十年前的衣服现在看很土,可是六十年前的款式却又流行回来了,循环往复。所以对待字帖也是这样,不能用当下审美标准去评判它,用尊重的态度进行学习,时间久了,自会发现它的不寻常。如果永远都是满足于自我眼光,这和坐井观天有何区别呢?

临摹是分为几个阶段的,初学就是追求形似,不仅是结构像,更要细节像。而要细节像,就必须研究其笔法,笔法正确才能正真做到形似。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独到的结构笔法及章法奥秘,认真临帖就是解开奥秘的钥匙。书法是需要传承的艺术形式,临摹前人优秀作品等于站在巨人肩膀上,何乐而不为。

到目前为止通过三年半的学习,我主要临摹过三本字帖,最开始是《灵飞经》练习两年多、然后是文征明《草堂十志》、最近开始王宠《游包山集》。认真临帖让我受益良多。


墨淡花开


大多数人

95%以上的人

连学习书法最基本的一关都过不去,或者不愿下苦功夫去过。

是什么关呢?

就是基本笔画这一关。

我们不说过多的笔画,我们只说那几个最基本的笔画,如:

1、点

2、横(只说长横)

3、竖(只说垂露竖)

4、撇(只说竖撇)

5、捺(只说斜捺)

6、钩(只说横钩)

这六个最基本笔画衍生出的那些复杂的笔画我们先忽略。

你写吧!

标准范本在哪儿???

你临的在哪儿???

把标准范本和你临的拼图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觉得自己临的不像,看看基本笔画。

就全明白了!

如果这一关过了

你就上车了

创造,

是个人都会。

一百个人写字,

一百个模样儿,

一百个体儿!

谁跟谁也不一样!

不用创,

天生你就和别人不一样!

这很容易,

你不学任何东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么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书法家的字,

你照着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签名模仿一下,

能写的像吗?

所以,

检验一个书法家,

一个书法爱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着自己性子瞎写瞎创的东西,

你让他模仿,

模仿什么都可以,

让他自己挑。

比如他学颜真卿的多宝塔,

可以,

你让他随便挑一个字,

让他临。

目标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后,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图。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通过临帖,模仿才能学到古人那些美的东西


老跨斗


说的一点没错,每一位学习书法的人,包括所有书法家都是要临帖的,旨在每个字的笔画里有古人的痕迹。俗话说的好无规不成方圆,写书法也一样:无古人痕迹不成书法。公认的好书法肯定有古迹,无古迹的书法肯定不是好书法。

建议临帖:

1、小篆 秦代 李 斯

汉代 许 慎

唐代 邓石如

2、隶书 唐代 邓石如

3、楷书 现代 田英章

4、行书 东晋 王羲之

唐代 欧阳询

唐代 颜真卿

唐代 柳公权

元代 赵孟頫

北宋 米 芾

5、草书 唐代 张 旭


翰墨and雁北老翁


这是基本功!


思想生长的地方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基本上同意书法家的说法,练习书法不临帖基本上实在做无用功。

为什么说基本同意书法家的说法呢!就是还会有一种特例产生,那就是有一种人天赋秉异,无师自通,对书法有很强的感悟能力,不必临帖只要看上几眼就已经烂熟于胸,完全不必临帖也可以挥洒自如。当然这只是个例,我们要说的还是普遍的大多数人,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天赋的,所以练习书法还是要临帖。

不但要临帖还要背帖,这些都是必要的功课,可以说缺一不可。不临帖不叫练习书法,只能叫练习写字。没有技术的支撑,练习的再久也只是在练习,进步缓慢不说,还有可能失去对书法的初心。什么是书法的初心呢!那就是一颗秉承古法的心,既然已经不临帖了,那就一定不能掌握先辈给我们留下的技法,这种技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书法的初心。

一旦抛开字帖自行练习,还会出现一个后果。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字体出自何处,也就是所谓的专家们说的,练的再多也是白练。练习书法的人讲究每一字每一笔都有出处,脱离字帖以后你的每一笔都不知来自哪里。这就是脱离了大众的范畴,离开了群众基础,以后的路极其不好走。或许有些人可以不临帖,就能把字写到大师级水准,更有甚者到达了开宗立派的境界。这样的奇才是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的,所以,既然没有开宗立派的本事,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到临帖这条路上来吧。

专心致志的练习临帖,不要有非分只想。书法练习没有捷径可以走,唯有专注学习。


雨夜构想


临帖是学习书法者进入艺术殿堂的基本的保证,临帖也是对传统更加深入的继承。

临帖是从规矩入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否则,学习书法如果不去临帖,那么要走很多的弯路,你会在一千次,一万次的不停的重复练习你的很多错误的东西。那么在书法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偏,甚至会走入江湖一派。。。反之,如果坚持临帖,选好一个优秀范本,努力不懈,举一翻三,你便会从中学习到很多精华,领悟到书法的更高境界。比如,如果你是学习草书者,那么大家都知道,张旭的《古诗四帖》,此帖乃张长史毕生的精华,帖中融入了一代草圣各种精妙笔法,可谓“下笔落纸如云烟”。

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过硬的点画随处可见”。如果学草者能将此帖临精,然后再融入自己的风格。那么草书一定会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临就是要力图象,这也是临摹的目标之一。我们要通过临摹去理解、消化古人的精髓,化为己有。争取每天哪怕临几个字,吃透记熟,坚持下去,举一翻三。再加上还要学习一些书法的理论,比如王羲之《书论》,孙过庭的《书谱》等等。理论与临帖相结合,久而久之,书法一定会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五旗山隐士


取法


抒心堂愚人


不临帖,说白了别人不认啊,别人会认为你是江湖体,说你没有艺术成分。。。所以先要临帖,得到别人的认可,然后再可以发挥自己的风格。就像一个歌星没有成名前唱歌跑调别人会笑,成名了唱歌跑调别人就会说是改编或转调。


文刀兄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字书写艺术,所谓艺术,他不单单的是写字,字的结体美,形体的成形,也是几千年智慧沉淀集存的成果,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完成的,我们习字有了临帖之路,可不走弯路,便捷,速达目标!临帖,要从形似,到神似,这要求我们,从结字形体变化,到运笔方法,用心体会,达到意在笔端,运笔自如,出上等作品,

临帖的选择,要临古帖,它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今人近代之帖,不可取。正可为,取其上,得其中,临其中,得其下,所以取其高古,也未必得其精髓,

初字分布,但求平正,即能平正,务追险绝,即能险绝,复归平正,通汇之际,人书俱老。,

书法作品,是写字结体的升华,是艺术,,

所谓艺术他涵养许多!浓,淡,干,湿,大小错落有致,布白,虚实,这是要文化内涵的,正可为,功夫在字外了。

创作文字,是要求有情,传神,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