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培訓與開發的啟示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培訓與開發的啟示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培訓與開發的啟示:

① 培訓目標明確

② 激發成人的學習動機

③ 即時反饋

④ 反覆練習結合實踐

⑤ 培訓內容有邏輯

⑥ 知識與技能之間相關

⑦ 對技能培訓設計有幫助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培訓與開發的啟示

1.創設有助於傳遞信息、訓練技能的教學環境

按照行為主義的學習觀,要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有組織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提供相應的環境來支持教師或其他信息源向學生有效地傳遞信息,並且讓學生有機會反覆操練技能,直至熟練化。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做的工作就是選擇供學生使用的學習材料,安排好練習的時間進程,並對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結果提供反饋,對學習全程進行控制。由於正確的反應只有在無關刺激很少的情境中才更有可能出現,所以,教學情境應該是有所控制的、簡化的情境,而不是真實的情境,因為後者很容易誘發錯誤,一旦產生錯誤,就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來矯正錯誤,這勢必要降低教學的有效性。除了控制、簡化教學情境外,還可以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或教學措施,提供與學生的已有經驗水平相適應的個別化教學。

2.提供層級化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

根據加涅提出的學習等級或累積學習的觀點,在掌握複雜的行為單元之前,應該先掌握簡單的、更小的行為單元。這一觀點為教學內容的編排提供了依據,為了促進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形成,必須將複雜的教學任務分解,即進行任務分析,把教學任務分成各個成分,並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由部分到整體、由簡化情境到複雜情境的順序加以排列,進行訓練。學生的學習是小步子、程序化的,受到教師及教學程序的控制。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機械的學習。

3.對知識和技能進行個別化的定量評估

既然學生所獲得的某一領域的經驗是個別的知識和技能的集合與累積,因此,在測驗時,應該對局部、個別的成分進行準確的、量化的考查,以評估學生在某一學科中究竟掌握了多少內容。這就需要從學科領域中抽取代表性的內容,並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測驗。

眾所周知,這類測驗方式很難考察複雜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環境和他人的互動能力等。教師中心取向的教學強調教師這一變量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決定性影響,這是有侷限性的。有效的教學取決於多種因素,除教師這一變量外,學生、物理與社會環境及其彼此間的互動等都是不能忽視的。即使是教師變量,其種類及影響機制等仍有待擴展和深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培訓與開發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