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黃腸題湊”自東漢以後便幾乎絕跡了?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黃腸題湊”,即流行於秦漢時期的一種特殊葬制,一般而言,只有帝王、嬪妃和皇帝特許的大臣才有資格使用這種葬制。

“黃腸題湊”是什麼意思呢?

三國時期,魏國人蘇林在《漢書·霍光傳》中解釋“黃腸題湊”一詞時,是這樣說的: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簡單來說,黃腸指的是黃心、看起來像腸的柏木,強調的是墓葬的材料和顏色;而題湊指木頭內向,主要強調墓葬的結構。由此不難看出,所謂的黃腸題湊,實際上是指用黃柏木,向心層累而成的框槨結構。


為何東漢後,“黃腸題湊”就幾乎絕跡?

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柏木資源的枯竭。

柏木的生長週期較長,而“黃腸題湊”需要用到大量的柏木。例如,北京大葆臺曾出現過一個“黃腸題湊”,由15880根柏木組成。

因此,到後來,柏木資源就供不應求,“黃腸題湊”自然也就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了。


第二,“黃腸題湊”勞民傷財。

皇家陵墓使用的木頭通常是巨木,數量還比較多,而巨木通常只生長在深山老林中,距離皇家陵墓也有一定的距離。古代的交通運輸業並不發達,因此,當時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深山老林尋找巨木,找完後還要將這些巨木運到皇家陵墓。

在《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一次皇家徵用柏木,但鉅鹿、常山等盛產柏木的地方沒有足夠的材料,從其他六州十八郡調用的工徒達到了上千人。而東漢後的統治者提倡節葬,所以就使用黃腸石代替黃柏木。


第三,和盜墓賊盛行有關。

東漢的盜墓之風比較猖獗,而石槨墓和磚槨墓的安全係數遠高於木槨墓。因此,為了保證墓穴的安全,後來的統治者就不用黃柏木了,改而使用黃腸石。畢竟,使用黃腸石不僅可以提高墓穴的安全係數,而且其顏色一直都是高貴的象徵,也是皇家御用的標誌。

由於這幾個原因,自東漢後,“黃腸題湊”這種特殊的墓制就幾乎絕跡了。


金兔歷史


“題湊”好說,無非是擺放整齊,遵循規則;這“黃腸”就讓人頭疼了,雖然能享受“黃腸題湊”的人都是不差錢兒的主,但很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

黃腸題湊是周朝時期開始的一種最高等級的帝王葬制,最高等級,可以想象有多麼的尊貴,它使用的葬具其實很簡單——去了樹皮的柏木,這種柏木很講究,首先是粗大,至少要生長上百年的柏木才能伐下來製作,其次就是直,不能是彎曲的。

這種柏木還有一個重要的講究:柏木的木心是黃色的,這就比較難找了,這既需要柏木生長日期很長,又需要特定的樹木品種。

中國地大物博,要說這種生長上百年的柏樹還是好找,關鍵的問題的,要完成一整套的黃腸題湊,需要這樣的柏木多少呢?據現代考古發掘出了十多座黃腸題湊陵墓來看,最多的一座要使用這樣的柏木一萬五千多根。我的乖乖,一根柏木大概得有兩方木材,一萬多根,大家可以算算,需要一個大型的森林公園,裡面全部生長著這樣的柏木。

有了這些皇心的柏木,那就開始做絕世無雙的“黃腸題湊”吧。把所有的去皮黃心柏木進行木端頭向內擺放,一根這樣的柏木長度是一米二左右,一層一層的疊放,其中不使用卯榫,不使用鐵釘,完全是進行平面加工後,貼合擺放,形成一個封閉的“柏木牆”陵牆。

陵墓內的內棺需要這樣的柏木做墓室,外面的墓牆同樣使用這樣的柏木擺放形成堅固的墓牆,並與內室形成一個“回”字型的迴廊,做完葬室和迴廊後,再在上面鋪設很厚的一層黃心柏木進行蓋棺,最後填上封土,形成地宮。

這就是整個黃腸題湊的形成過程,這裡最重要的就是材質的選擇很重要,這種葬制不是一般帝王能夠享受得了的,據現代考古以及文獻記載,大多數都是財力非常雄厚的帝王、侯爵才能享受,最為著名的享受該葬制的是漢武帝和霍光。

為什麼後來這種高貴的葬制逐漸的消失了呢,這裡有兩點原因很重要:

材料難找

黃腸題湊最關鍵的是就是要找黃心柏木,這種木材生長非常緩慢,要達到使用標準,至少要一百多年,一百多年的時間,至少要死三個皇帝,還別說有那麼多的王侯勳貴了,大家排隊等柏木,等不起。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古代王朝大多數定都北方,要在北方尋找那麼多的柏木,那是相當的困難,如果要從南方進行運輸,那成本就太大了,皇帝也要考慮死亡成本問題。

盜墓難擋

自漢朝以後,黃腸題湊就被逐漸放棄的重要原因在於,這種葬制雖然尊貴,但防不了盜墓賊,特別是漢朝後期,盜墓瘋起,他們最喜歡就是挖到黃腸題湊,一是墓主人非富即貴,墓裡寶貝多,二就是太好挖了。

只要挖到黃心柏木的墓室頂部,那就簡單了,一根木頭一根木頭的往上拿,又沒有卯榫固定,又沒有鐵釘連接,盜墓就成了簡單的體力活兒了,毫無風險,收益極大。

所以,到了後世王朝,黃腸題湊就不再被認為是尊貴的象徵了,還是石頭來得實在,既保證了材料的豐富性,又能確保墓室相對安全,特別是到了明、清時代,修建陵墓都是選擇大型的石材作為主要材料。


沉墨I方之城


黃腸題湊是比“金縷玉衣”更高級別的存在,這兩樣葬制都是流行於漢代,又絕跡於漢代。很多人可能知道漢代玉衣多一點,對黃腸題湊可能不怎麼熟悉,先來給大家說說什麼是黃腸題湊。


  • 黃腸題湊模型

我在南京博物院拍的黃腸題湊模型,光是一個小小的模型看著就很令人震撼了。當時的感覺是:這就是弄這麼一個模型也得好些日子,實物得多耗費。可能看圖片感覺不強烈。


黃腸題湊是皇帝、皇后及受到皇帝准許的諸侯王、大臣才能使用的墓葬形制。“黃腸”指的是黃心柏木,這種柏木木質細膩、耐水溼、抗腐蝕、有香氣,非常名貴。而“題湊”指的是木枋的端頭一律向內排列,不用榫卯而層層鋪疊而成。目前發現的使用“黃腸題湊”的墓葬有十幾座,大多已經被盜。能確定身份的有:


江蘇高郵廣陵厲王劉胥夫婦墓、江蘇大雲山江都王劉非墓、安徽六安縣六安共王劉慶墓、河北定縣中山懷王劉修墓、北京大葆臺廣陽傾王劉建夫婦墓等9座。


以【北京大葆臺一號墓】的黃腸題湊為例,使用柏木達15800餘根。剛剛出土時,黃腸題湊木質如新,還散發著香味。



實際上“黃腸題湊”葬制有4部分組成,除了“黃腸題湊”,還包括梓宮(梓木做的棺材)、便房、外藏槨(放車馬、金帛、食品、日常用具等陪葬物的庫房)。


漢代帝王為何會使用黃腸題湊?


漢承秦制,所以秦始皇也有可能使用了黃腸題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黃腸題湊是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漢代流行黃腸題湊還有3點原因:

1)自漢高祖劉邦之後,經過幾代帝王的“無為而治”,到漢武帝時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財富。所以此時的漢代已經有資本使用這樣勞民傷財的葬制。


2)漢代尤其的“事死如事生”,又非常的重孝道,因此厚葬之風很濃。還有什麼比黃腸題湊及金縷玉衣更奢華的?


3)皇帝使用黃腸題湊是理所應當的,而其它人使用就是天子的恩賜,所以這也是一種天子使用的安撫手段。


黃腸題湊又為什麼在漢代之後就廢除了?

主要有2點原因:

1)在東漢時,盜墓之風尤為猖獗,雖然黃腸題湊層層疊疊的木結構比一般的棺木更能防盜,但肯定還是比不了石室墓。西漢中期以後,磚室墓和石室墓的興起,慢慢取代了木質的黃腸題湊。


2)黃腸題湊墓制實在是太耗費木材了,柏木又非一朝一夕能長成的,所以,即使是統治者也難免力不從心。比如中山簡王劉焉去世後,漢和帝與竇太后為他修陵墓時就說好集幾個郡的木材也不夠,又調集了周邊的很多州郡才勉勉強強湊齊了。


我覺得第二點應該是主要原因吧,主要還是因為實在用不起了。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用文物講述歷史,歡迎點贊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等級最高的一種葬制,帝王一級專用,流行於西周到漢代,東漢以後逐漸消失,不再使用。

而“黃腸題湊”的消失,與一個人有很大關係,他就是曹操!

中國古代歷來講究“視死如視生”,從原始社會開始,就盛行厚葬之風,漢代時厚葬之風更是盛行,除了黃腸題湊,還有金縷玉衣等,都是帝王諸侯的標準葬制。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為了籌措軍餉,曾經組建一直軍隊,專門挖掘古墓,盜取其中金銀珠寶,這支軍隊被稱作“摸金校尉”。

曹操這隻軍隊,盜掘古墓無數,其中不乏古代帝王陵墓。於是,曹操死後,為了不被別人挖墳,便開始提倡薄葬!

曹操生前留下的《終令》和《遺令》明確表明,其死後不封不樹,不要珠寶陪葬,下葬時,也只是穿著平時的衣服下葬。

從曹操提倡薄葬開始,西周以來一直盛行的高等級葬制“黃腸題湊”,也逐漸不被帝王所採用。

其實曹操的想法很簡單,也很正確,如果有太多寶藏陪葬,那麼勢必會引起盜墓賊覬覦;所以就什麼都不帶,看你還來挖個什麼勁兒!

220年曹操病逝洛陽,葬在鄴城西門豹祠以西的西丘陵中,2009年,曹操高陵被考古發掘!


Mr這史香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黃腸題湊”是一種墓葬形式,流行於秦漢時期,特別是西漢那段時間特別多,現在出土的黃腸題湊大部分都是西漢時期的。

黃腸題湊的解釋

黃腸題湊,簡單來說就是在墓主人棺槨周圍擺上黃心柏木,這個柏木的擺放是樹樁的內心向著裡面。這裡所採用的黃心柏木一般都要經過加工,削成正方形的柱子,然後截成一米左右的長度,最終擺出來就是一米厚木頭圍牆的樣子。

我們看木頭的擺法已經可以想象,這種墓葬是非常耗木頭的。如今發掘的黃腸題湊墓葬裡,有些使用了二萬多根黃腸木!如今我們看到一些古柏樹的高度也就20米左右,除去樹頂那一段細樹幹,能使用的估計也就15米左右。二萬多根黃腸木,每根長度約為1米,那也需要1300多棵這種參天古柏,而且必須是黃心的!

東漢以後為何不再使用黃腸木?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說是因為黃心柏木越來越少,所以才放棄了這種材料。

柏樹的成材時間確實長,但是50年的種植時間還是可以達到直徑20釐米要求,西漢有些黃腸題湊使用的黃腸木厚度也只有10釐米左右。因此我認為,如果東漢的皇帝需要黃心柏木來做黃腸題湊,還是可以現實的。只是當時這種墓葬方式已經落後,有更先進的材料代替——黃腸石。

《後漢書》記載:“方石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從史書記載可以看到,東漢以後的帝王放棄了黃腸木,改用黃腸石。在定縣北莊的漢墓裡發現,該墓採用石頭代替黃心柏木擺出了“黃腸題湊”的造型,使用的“黃腸石”多達4000多根!這些黃腸石被加工成長約1米,厚為25釐米的方形柱,然後層層疊放擺成一個湊石牆。

結束語

黃腸題湊從西漢的黃腸木轉變到東漢的黃腸石,主要原因還是石頭比木頭更為堅固,對於墓室的安全更加有保障。

古代皇帝對於皇陵的要求很嚴格,特別是在防盜墓賊方面更是下了不少功夫,從商周時期的石棺,到後來的黃腸題湊,最後還發明瞭“頂門器”來封閉墓門,這些都是為了阻止盜墓賊。


水煮汗青


“黃腸題湊”是一種等級很高的墓葬形式。出現於戰國時期,流行於漢代。只有皇室,和皇帝批准的寵臣才能夠使用。“黃腸指的是使用的木材必須是黃心的柏木,“題湊"是指層層平鋪,不用榫卯,“木頭皆內向"。

柏木的生長週期很易“黃腸題湊"對樹種的要求更加苛刻,而黃家陵墓使用的木材都是巨木,都生長在深山老林很難找尋,交通運輸極為不便,在東漢的時候,不僅交通不便,資源稀少也勞民傷財,所以在東漢以後這種墓葬形式也就取消了。


王玉潔507


“黃腸題湊”是一種墓葬的形式,出現於戰國時期,流行於漢代。“黃腸題湊”是當時最高的墓葬形式,只有皇室,和皇帝批准的寵臣才能夠使用。“黃腸”指的是使用的木材,必須是黃心的柏木,“題湊”是指層層平鋪,不用榫卯,“木頭皆內向”。

第一、資源枯竭,柏木生長週期極長,而“黃腸題湊”對柏樹樹種的要求更是苛刻,必須是黃心柏才可以。而皇家陵墓使用的木材,都是巨木,巨木生長之地,定時深山老林,不僅難尋,運輸業是極為的不便,

第二、東漢喪葬改革,漢興厚葬,在墓穴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彩禮,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因此後來就用石頭,代理巨木,而且石頭的堅固,耐腐蝕,都要遠超木材。

第三、東漢盜墓之風猖獗,甚至出現了十墓九空的現象,相對於木材,就是更加的堅硬,這樣更能保證墓穴的安全。





歷史太傅


東漢時期出現了用石頭取代木材的做法,“黃腸題湊”,是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等級最高。即槨室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結構。


Woai影視


讓人崩潰的古代厚葬

華夏人對死亡的重視大抵除了古埃及沒有能比的,因為敬重亡者,所以就特別重視葬禮,自古以來就厚葬成風,還形成了一套標準化制度。但是古代畢竟條件有限,早期所謂標準化制度無外乎套幾層棺材而已。

周禮中規定要是王死掉,可以用二槨五棺,吐槽機也不明白一個死倒兒套上七級甲有啥用?難道還能再活一回?咱也沒地方問去。諸侯死掉可以套二槨三棺無級甲,卿死掉一槨兩棺三級甲,士死掉一槨一棺二級甲。如果庶人死掉就有棺沒槨一級甲,窮逼死掉無棺無槨直接裸奔。

很顯然這麼一套複雜的制度只是為了凸顯生前的身份地位,其實對死者並沒有什麼卵用,奈何古人就吃這一套,就像很多姑娘喜歡LV一樣。發展到後來這套“愛的魔力套圈圈”都無法滿足需求,於是他們弄出了更喪心病狂的黃腸題湊。

啥是黃腸題湊

簡單點說黃腸題湊就是在周禮那幾級甲外面再套一層,所謂“黃腸”指的是柏木芯,那東西軟硬適中、紋理細緻、有香氣還耐腐蝕,是最好的建築材料之一。因為顏色呈淡黃,所以才叫“黃腸”。

而所謂的“題”應該叫“題頭”,是木材接近根部那端,相對比較粗,也更直溜。“湊”字顯示的是這玩意的結構,就是把“題頭”那端對著棺槨豎向擺放,一層一層摞起來,最後形成一個木頭房子,房子裡面在放棺槨。

這玩意的珍貴在於柏木本身生長就慢,成材少,又只能用接近樹根那麼一小段,蓋出一個木頭房子耗費很大。而且也不是堆起來就行,你得考慮結構穩定性,木頭得去皮加工成方形,一般不能使用榫卯直接砌起來。

逼格這麼高的玩意自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用,在漢代一般只有皇帝和皇帝妻妾能用,藩王和王妃能用,皇家特許的情況下寵臣也勉強能用。比如著名的權臣霍光就被太后賞了一套,不過他沒睡幾天就被宣帝滅族了,還好棺材沒挖出來,這套黃腸題湊還算沒浪費掉。

事實上黃腸題湊這東西除了顯示身份,還有一定防盜功能,盜墓賊除非從墳墓正上方挖盜洞進去,從題湊頂端直接開棺,否則很難把這玩意拆開。那些木方都是豎向棺槨堆砌起來的,想抽出一根都難。

柏木本身油脂含量又比較大,時間越長,相互擠壓之下油脂咬合越緊,甚至可能變成一個整體,確實不好拆。要是再缺德點,用這玩意當墓室的支撐,你拆開了墓室也就塌了,小命基本沒得保。

為啥又不用了

其實黃腸題湊這東西流行時間不算長,它大約起源在春秋戰國時期,也就西漢那陣子非常流行,到了東漢就逐漸沒人使用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後,這玩意連具體規格都有點模糊。

說來其實原因也不復雜,前邊也說了柏木那玩意比較珍貴,數量稀少,你弄一套題湊就得1萬多根,啥條件也經不起這麼霍霍啊!所以到了東漢柏樹根本就不夠用了,於是他們改拿石頭代替。

代替的石頭就叫黃腸石,具體是什麼石頭還沒個定論,目前河北定縣北莊的中山簡王墓就是用石頭砌的題湊,那些石頭上還刻著工匠名字和產地。大部分都是從千里之外運過去的,估計花費也少不了。


總結起來吧,黃腸題湊在東漢之後逐漸絕跡主要還是因為材料限制,柏木實在太少,湊一副題湊太難。雖然可以用石頭替代,但是人們發現直接用石頭修墓室更實際,也就不怎麼用了,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黃腸題湊是秦漢時期高等級貴族墓葬墓室的一種規格極高的佈局形式,在豎穴土壙墓中使用。東漢及其以後,磚室墓開始流行,墓室空間增大,表現內容增多,等級的方向方式轉移到了壁畫及隨葬品上,所以木質的黃腸題湊消失了。可以說這體現了一種喪葬理念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