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伍戈:樓市反彈不會很迅速

近期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新增感染病例數量呈下降趨勢,市場也在持續關注經濟何時能夠重新正常化。

復工進度如何影響經濟走勢?特別國債要不要發?怎麼發?股市樓市如何走?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向澎湃新聞等媒體提出下述建議。

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導致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

自疫情大爆發已過去一個多月,當前復工節奏成為影響未來經濟判斷的重要因素。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透露,當前企業復工復產已取得積極進展,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快。叢亮坦言,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從開始對春節假期消費和相關服務業的影響,到後來遲滯企業復工復產,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困難。

伍戈分析指出,一是疫情的不確定性直接關乎經濟的不確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雖低,但其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影響已遠超非典。隨著返工人員增加,不排除疫情二次反覆的可能。但綜合諸多醫學專家的推測,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來疫情拐點。如此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衝擊,而非持續性損失。

二是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和各行業對復工時點大都有所要求。房地產、基建等行業的充分復工幾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數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月份。此外,目前鐵路和公路車次大量停運等也勢必對復工進度形成重要干擾。慢節奏的復工潮對後續經濟的預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三是展望未來,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不過,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後,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費、外貿的修復將有所滯後。服務業相對工業受到的衝擊更為持久。與非典時期相比,由於受到更多結構性減速掣肘,本輪疫情結束後經濟修復的幅度或更為緩和。

擴大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或是更為現實的方法

張斌認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呈現總需求水平偏低、經濟增速低於潛在增速的特點,防範廣義信貸收縮風險尤為重要。寬鬆貨幣政策雖有必要,但作用有限,更為關鍵的,是要儘快擴大政府債券發行規模。例如,可考慮儘快發行1萬億-1.5萬億特別國債,填補各項優惠政策和增加支出所需的資金,這是彌補政府收支缺口,防止廣義信貸塌方和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次生傷害的關鍵保障。

“發行特別國債可增加全社會的廣義信貸,彌補疫情階段的商業貸款下降,有助於保持廣義信貸增長的基本穩定。憑藉政府信用發行低成本、長週期的特別國債是為收支缺口融資的最佳方式。”張斌稱,需要汲取過去經濟刺激方案的教訓,政府收支缺口不能讓地方政府從商業金融機構融資,這樣做其實是放棄了利用政府信用低成本融資的優勢,不僅融資成本更高,而且可能給金融機構留下大量不良資產,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政府收支缺口不能讓企業買單,這樣做沒有起到幫助居民和企業部門渡過難關的政策初衷。

伍戈也向澎湃新聞表示,發行特別國債需要建立在擴大赤字率的基礎上,而目前兩會延遲,發行特別國債所涉及的法律程序相對繁瑣複雜,當前擴大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或是更為現實的方法。

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歐文漢介紹,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儘快形成有效的投資。

樓市反彈不會很迅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遭受開復工推遲、銷售交易量頓減帶來的收入壓力。多個省市相繼發佈涉及房地產領域的政策,房地產市場能否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伍戈指出,樓市或者房地產與利率水平非常相關。但樓市的變化,從時間序列的角度看,利率的影響也會較為滯後。雖然現在LPR利率有所下降,但是中長期利率,尤其是住房利率的下降幅度相對較為緩慢,1年期LPR下降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卻僅下降5個基點。利率下調未來對樓市會有修復作用,但是反彈的速度不會是爆發式的,特別是因城施策之後,樓市的情況不會像股市這樣呈爆發式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