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安徽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建立成效明顯

安徽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建立成效明顯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徐文華 見習記者李應松 (通訊員 高慧穎) 2019年,安徽省通過積極推進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印發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方案,安徽省發改委等9單位印發《安徽省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方案》。

二是健全土地、水、礦產、森林資源開發補償制度,推進土地有償使用,實施安徽省主要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對工業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開始徵收水資源費,謀劃起草國有林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實施方案。

三是優化排汙權配置,推進新安江流域企業初始排汙權確權,印發《新安江流域排汙權管理工程實施方案》。

四是完善水權配置,推進六安市金安區水權確權試點,啟動新安江水權確權登記。

五是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前期工作,確定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六是完善綠色標識,開展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創建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目前安徽省共有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255張,有效“三品一標”農產品達7262個。

七是發展綠色金融,建立企業環境信用信息與綠色信貸銜接機制,加大綠色信貸投入,截至2019年底,全省綠色信貸餘額2219.1億元,同比增加27.5%。

八是推進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繼續實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大別山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和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開展滁河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起草《沱湖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實施方案》,與江蘇省建立洪澤湖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對接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