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這裡對歷史文學的描寫,可能會讓我們聯想到魯迅“荒原中的吶喊”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是以斷斷續續的形式,才把這本《文學的故事》讀完。

雖然本書定位為普通讀者,而且著名歷史學家房龍也稱讚本書為:“迄今為止我讀到的最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文學史”,然而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讀來還是覺得甚為吃力。

至於造成吃力的原因,並不是書中語言表達晦澀難懂,也不在於自己理解力不夠,而是在於自己是一個對英美文學認識度極為淺薄的存在,故有此吃力之感。

事實上,本書最初也只是面向英美讀者而創作,所以房龍先生的話語,或許可以如是表達,更為精確:“迄今為止我讀到的最適合歐美普通讀者閱讀的文學史。”

其實要想寫好一個地區的文學史,就已經極為不易,更何況還要囊括歐美十數個地區的文學史,因此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的一生都在為寫作本書而準備,並非言過其實。

雖然本書只是歷時四年而完成,然前期作者的閱讀書目及其為本書準備的學術資料之多,恐怕令人想象,同時把大量龐雜的且不同體裁的文學知識融會貫通,系統化建構自己的文學批評觀,從而創作這樣的一本皇皇鉅著,也並非輕而易舉之事。

很慶幸的是這位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瑪西先生以其深厚紮實的學術功底,通熟易懂的語言表達,高屋建瓴的批評視角,從而成功地系統化展現了歐美主流文學世界的整體輪廓。

我曾見南京大學文學院程燦章教授在評價桑稟華教授的《中國文學》時,如是評價:“高瞻遠矚,從簡馭繁,才能高屋建瓴,綱舉目張,做到既有論述高度,又有信息密度。”我想,本書也可參考以上評價,既有論述高度,又有信息密度。

雖然,作者在書中自謙式地表達:“本書僅是自己所偶然間讀到的有關一些作家及其作品的雜評。”然而,從作者涉及的文學地區,時間,人物,形式四個維度來看,這隻能說是過謙之語。

從地區維度而言,本書提及的涉及古希臘,古羅馬,猶太,東亞,拉丁,法蘭西,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國,俄羅斯,荷蘭,法蘭德斯,斯堪,美國等16個地區。

從時間維度而言,從古希臘,古羅馬順延到中世紀,一直到19世紀才結束。從人物維度而言,各地區文學典型代表人物達三百多人。從文學形式維度而言,涉及歷史,哲學,詩歌,戲劇,哲學,散文,小說等體裁,幾乎涵蓋文學所有體裁行式,因此以上四個維度足以說明作者的用功至深與學術功底。

不過書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許在於,作者僅以一章的內容,輕描淡寫整個東亞文學史。但作者也在文中做了巧妙解釋,並且是引用孔子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藉此說明自己對東亞文學的認識淺薄,同時又反證了文學世界的廣博。

事實上,在整個東亞文學的世界中,中國文學稱得上是主流文化體系代表之一,即便放眼全世界,中國文學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如果有人參考本書作者的做法,去梳理一部關於中國的文學史,旨在面向全世界普通讀者推廣與介紹中國文學,也是可稱得上一項實現本民族文化復興的重大擔當。

當然市面上也不乏有諸多國人撰寫的《中國文學史》,然而,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當時)曾在新亞書院講授《中國文學史》說:“直至今日,我國還未有一冊理想的《中國文學史》出現,一切尚待吾人之尋求與創造!”雖然距離錢先生持如此觀點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但至少目前,在我的閱讀視野裡,還未曾見到一本能夠達到類似本書論述高度與信息密度的中國文學史,實為人生一大憾事。

這裡對歷史文學的描寫,可能會讓我們聯想到魯迅“荒原中的吶喊”

文學的故事

不過,作為一箇中國的普通讀者,在閱讀這樣的一本極具信息密度的文學書籍時,大都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狀態,即便是自己稍微熟悉的西方文學人物,我也會在本書中觸及到此前自己對其完全陌生的人物事蹟及人物評價。

如:馬克•吐溫,美國最具創造性、思想最深刻的作家,被豪森•奧威爾譽為:“美國文壇的林肯”,更是被作者譽為:“沒有哪個作家比馬克•吐溫更適合寫美國,也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有這麼一個天才的作家來向世界介紹自己”。


這裡對歷史文學的描寫,可能會讓我們聯想到魯迅“荒原中的吶喊”

中國文學史

本書提到,他最早的作品《海外的阿木林》,居然是其在歐洲工作時旅行通信的合集。此前,我對它最早的作品一無所知,雖然至今我也並不記得,但有了本書,便可隨時查閱,同時,我也可以在本書隨時檢索稍微熟知的西方文學作家的事蹟梗概與人物評判。

當然,由於本書涉及的文學人物多達三百多人,故其人物事蹟與人物評價,真是極難記住,甚至有可能讀完就全忘了,即便是做了很多筆記,也不見得能夠一直記住,與其這樣,倒還不如一氣呵成式讀下去,讓自己完全沉浸或享受在這樣的文學空間裡,與作者筆下的那些在文學歷史長河處鑄就起偉大豐碑的高貴靈魂,實現一場跨越古今,橫貫中西的思想交流。

我想,本書作為面向普通讀者的通識性文學著作,不僅敘述語言通俗易懂,而且批評觀點精巧透徹,普通讀者必定可以藉此深入主流歐美文學世界之堂奧,專業人士可以再次縱覽主流歐美文學世界之大觀。


這裡對歷史文學的描寫,可能會讓我們聯想到魯迅“荒原中的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