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梁啟超早年對老子的思想十分批判,晚年推崇,轉變有哪些方面?

少年哀時客


由距今二千五千年以前,做過周朝管理整理上古歷史典籍竹簡文獻守藏史書吏老子晚年著作的(道德經),實際上就是“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華下大中華中國歷史歷程的(道路經)!同在一個藍天白雲下的地球上,自然也就是蓋全世界生命萬物與人類歷程道路經過歷史的文化!“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的“往古夜也,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玄牝玄妙“萬年黑”的歷史。由於盤古開天闢地的渾然天成開光見光的地球時空轉換,惘然了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警示告誡的人們 ,自然會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崇洋媚外!


蓋天宣夜說


如果說站著梁啟超先生的角度去分析

那是萬萬不敢作答的

梁公實在是近代難得的大才

於德於言於功都有建樹

不是泛泛之輩能揣測評論的

道德經更是高深莫測

凡夫之輩窮一生之力未必能解能行

只從認知變化的角尚可斗膽拋磚

[害羞]

人之一生本就是逐步成長的過程

於肉身而言是生老病死

于思想而言是日臻完善

譬如不諳世事的孩童天真爛漫如詩

少年則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如抒情散文

及至中年時節便須收了輕狂焦躁之心

時時算計處處思量營營役役奔波苦

又有鍋碗瓢盆碰撞柴米油鹽家事忙

責任纏身委屈求全如寫實小說

熬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之後便有了認知深度

凡事總能從根本處著眼分剖

任世事多變總能抽絲剝繭察其本質便如哲學

到老則明心見性看淡風雲中正平和慈悲如宗教

[耶]

倘若道德經如天

梁啟超先生的認知修為變化便不足為怪

正如那個井底慢慢爬上了井沿的蛙








夢蝶也逍遙


中國道家學說,是中國囯教,梁啟超先生當年對西方文化比較研究,但是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的道家思想,所以說道家文化是講究自然而然的道理,天地萬物的變化,有道而成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e6442309ce04cb383482019bb4f6229\

仙道68975695


李澤厚評論過樑啟超,挺對,可以參考一下。


TonyDeng


這是一個年小輕狂到老成持重轉變過程,我也經歷體會過。憤青時想改變全世界。年齡大了經歷多了就會發現世界真的需要秩序。梁啟超估計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