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至暗時刻”過後,企業“轉危為機”的N個建議

“百貨零售行業如何應對線下門店關閉帶來的不良影響?”

“疫情結束後,企業該如何快速調整戰略?”

“品牌如何提升免疫力來抵禦突發狀況?”

疫情之下,人人迷茫,企業當如何破局?

目前,一些專家表示,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相對有限,而資本市場,也會在疫情得到控制後給出正向回應。同時,對於根基淺薄的企業來說,疫情之後,若不能事先調整身姿,找對方向,當發令槍響起時,肯定有跌倒的,只有準備好才能一馬當先。

“至暗時刻”過後,企業“轉危為機”的N個建議

企業標識


1.學會與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共處

雖然疫情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但是從各種傳播的信息來看,我們並未做好與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的準備。人們總是期待著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判斷,有一個時間節點,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但事實上,疫情持續的時間和政策的對沖力度,都將帶來不確定性,1月30日之前,我們還僅僅認為這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在這一天之後,這是全球的公共事件,而由此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更大範圍上具有不確定性。

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會持續發生,所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直面它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它的能力,與它共處的能力。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是改變自己。亦即,我們需要開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變為經營背景,我們已經不在一個原有的熟悉的經營環境下展開經營活動,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的情況。

我非常推崇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也許深受其影響,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我開始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與不確定性相處,與動盪的世界相處。


“至暗時刻”過後,企業“轉危為機”的N個建議


2. 減負擔減除不必要的支出

說實話,如果沒有這場戰“疫”,企業就不難了嗎?停!減!

停,停止三個月內沒有收入進項的所有投入與運營支出。這個時候不談未來發展需要,戰略確是重要,但,當前的戰略是活下去,活過二季度,笑著活過今年你還怕未來沒有事可做?停,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停,停止,停止支出,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支出。

減,減少行政成本類崗位,將企業組織向市場銷售進行調整,要求每個崗位皆能創收,全員不分職能做營銷。銷售是收入。

協商高管團隊,調整薪資福利支付方式,保持企業現金流穩定。對於那些平日加班多夠勞累的同志可以採取輪崗休假、薪資轉股等。對於個別崗位可以採取定時定期參加例會,平日移動辦公方式。

減小辦公面積與費用,甚至退掉固定辦公場所,找科技園、孵化器、眾創空間,綜合成本會降低很多,還省得跟房東談判。(此處,必須萬分致敬在疫情期間主動減災的人們,支持創業,功德無量)

原則上,不增員不減員。不增員工,用外包解決臨時急需性用工;不減員,穩崗穩心,穩心3.其實是溫馨。


這個時間不談什麼情懷理想,好人還是有的!但生活要不要過?老婆(公)孩子要不要吃飯?家裡老人要不要孝敬?不發工資,企業拿什麼穩?一天二天,三個月,半年你試試,歡迎一年不談薪水只工作的人聯繫我,企業求員工包養。


穩薪有兩點:要有收入,持續源源不斷的營業收入。要有工資,基本生活保障,搞定車貸房貸,天天都過情人節。(此處應該有掌聲)


插播廣告:企業可以組織購買地方農特產品作為員工福利,鼓勵員工社群團購等等。未來一段時間,各地農特產品集中上市,將會出現大量滯銷。

關於工資,我有個大膽的想法:銀行敢不敢給企業基本戶按年度工資發放況以一定比例進行貸款?工資+社保是由銀行賬戶發放的,這個地方需要銀監會批准,出臺措施。(簡單理解:工資貸+信用貸,一個週期內放大比例支持中小微企業,這個比什麼政策來的都實在有效)減,先談到這吧。

“至暗時刻”過後,企業“轉危為機”的N個建議


​4. 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疫情帶來的這一切的確是太突然,衝擊太大,而信息傳播以及真偽難辨,又導致很多複雜性,這一切的確讓我們覺得困頓和不安,我們在不斷面對這一切的同時,也要清醒地告訴自己,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其實,人生際遇並不是由環境決定,而是取決於思維的瞬間。所以,確定與不確定,在我看來是一個有機的組合,確定在我們自己的手上,不確定在環境上,如果我們把確定與不確定兩者組合起來,我相信,這個不確定會是你的機遇,是你真正成長的來源。

5.熬過去,活下來


疫情何時徹底結束,目前仍無定論。如今企業需要面對的命題是:

如何熬過這段未知的日子,克服困難活下去。


“至暗時刻”過後,企業“轉危為機”的N個建議


在盡力克服困境的過程中,大多數企業還是相信,只要努力扛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與其焦慮難安,不如保持積極的心態,及時調整,修煉內功,在提高抵抗力的同時增強自身戰鬥力。


廣告市場冷卻期應該只是暫時,疫情過後廣告市場或將迎來“報復性反彈”,頭部自媒體會出現排期擁擠的狀況,而尾部自媒體可能更多擔起替中小企業清庫存的重任。

雖然這場疫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災難,但也許共度時艱的樂觀和勇氣會在這個格外漫長的春天過後,為我們埋下一顆彩蛋。重點是穩住,我們能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