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評述】適,可以。莫,不可以。比,從的意思。義,宜也,合理的意思。

事情到底是可以做?還是不可以做?決定權不在可以與不可以上,而是在於“義”上,在於該不該做上。這就是“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的意思。

用一句來概括就是:合於義(合理)即可,不合於義,就不可。古人:“無可無不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讀到這裡,讀懂的人,也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如何找到合理(義)?我怎麼判斷合不合理?

在:“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已經說過,仁是由正確的想法(心)與正確的行動組成的(物)。所以一件事情合不合理,就在於所作所為是否包含了這心與物。包含就是合理,不包含就不合理。就如“空談誤國”,有心(有理想)而無具體行動(空談)。“實幹興邦”,有理想(興邦),有實幹。從這兩個詞語的好壞,就可以看出合理的本質。

舉個具體的例子:

國共十年內戰時的左傾與右傾為什麼是錯誤的?

因為這二者沒有找到合理點。先說左傾,只強調理想,而無視敵人的強大,就變成了冒險投機主義。再說右傾,無視理想,過於現實,就變成了投降主義。然而革命(良知、理想)不能放棄,現實(蔣介石的強大)又不能無視。所以對那時的共產黨來說到廣大農村去,發展自己的力量是最正確。因為這一戰略,兼顧了心與物,使得理想在,行動也在。而這一個合理的想法,也奠定了中國革命的結局,最終實現了中國人重新站起來的夢。

所以做人做事,必須以仁做事,必須使心(良知、理想等)與物(行動、現實等)合二為一,如此才是以道行天下,才能確確實實的把事情做好。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評述】懷,追求。土,所居處之安,安逸享受。刑,法律、制度。惠。利益。

孔子這句話說的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他追求的是德,是遵紀守法。而小人則相反,小人追求的是安逸享受,是見利忘義。

君子與小人,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決定了各自的成就與結局。岳飛與秦檜,林則徐與慈禧,張自忠與汪精衛……不就是如此嗎?

個人是如此,企業也是如此。華為與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前者民族之光,後者人人喊打。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反差,只在於一個“德”字。所以想有所成就,就要重視道德的力量!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