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人說小霸王孫策,非常厲害,如果他沒死能不能統一三國?

逗你玩兒小破兒孩


我來回答:

首先,孫策早年喪父,十幾歲的時候就在袁術的帳下任將軍,多次擁有戰功,但因為袁術此人任人唯親,沒有很好的利用和重用孫策,導致孫策不願久居其下,不久就帶領父親遺留下來的數千人馬,渡河攻擊江東各割據勢力。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孫策從無到有,先後打敗了劉繇、嚴白虎等多個江東地區的割據者,統一了江南之地。歷史上對於孫策創業的評價是極高的,從三國的創業情況來看,孫策毫無疑問是最快的,遠遠強於在中原征戰數十年毫無尺寸之地最後在西川稱霸的劉備。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孫策能迅速統一江東也有其歷史背景。首先當時的中國的政治及經濟中心還是中原地區,所以東漢末年主要的割據勢力都在中原廝殺,孫策在江東方面擴展相對來說外部壓力沒有那麼大。而東漢末年那些割據者,與孫策的父親孫堅是同一輩人,等到孫堅死去,孫策成年開始能獨擋一面的時候,中原的兼併戰爭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形成了河北袁紹、河南曹操兩大主要勢力,另外在淮南地區袁術還擁有重兵且他當時是孫策的盟軍,劉表在荊州盤桓數十年家業穩固,凡此種種,也從客觀上說明了孫策要創業只有往江東發展這一條路而已。

歷史上孫策統一江東後,曾積極備戰準備,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沒有出兵就死於刺客之手,所以很多後人都猜測是否孫策活著三國的局面會有變化。個人觀點如下:首先孫策佔領江東後,表面上是統一了江左,但是那個時代的南方少數民族居多,地理形勢又比較複雜,遠沒有北方統一所擁有的那種民心團結,這從孫權繼位後大力進行吳越、嶺南之地的鞏固就可以看出。第二個,當時北方僅剩下的袁術等勢力已經殘滅,就剩下袁紹與曹操的兩雄對立,而從歷史規律來看,兩大勢力集團之間必有一場龍爭虎鬥,如果等到北方統一之後,那不管是孫策還是孫權都只有看的份,畢竟那個時代北方經濟、軍事遠遠強於南方,在中國歷史上從南往北能一統天下的也就後來的朱元璋而已,而朱元璋的時代南方的經濟已經遠遠強於北方了。另外很多歷史史實也說明了長江以南北伐的難度,東晉桓溫、南朝宋的劉裕這些人物無論是軍事才華還是當時的權勢實力較之東漢末年的孫策都有過之而不不及,但是結果也都是沒有能順利統一天下的(當然還有很多具體原因,比如志在奪權而不是一統等)。所以孫策如果想統一天下肯定要在曹操與袁紹互相吞併對方之前進行偷襲,而根據戰略位置,能攻擊的對手也就是曹操而已。

曹操此人能軍、狡詐,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輩出的大染缸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能擊敗強大的袁紹就證明了他的強大。單單以個人的軍事才華等方面來考慮,個人感覺曹操尚壓孫策一籌,再加上曹操所處之地經濟發達,兵精糧足,又在曹操多年的治理下人心安定穩固,所以孫策除非孤注一擲不顧後方那沒有完全安定的基地(嶺南各少數民族割據者)北伐尚有成功之機,不然以偏師而出只能亂曹而無法滅曹,能取得的最大成果說不定是幫了袁紹的忙而已,但就算最後袁紹統一了北方,以當時南北的經濟、軍事實力來說,孫策僅能做到割據而已,統一難矣。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趁著北方的戰火沒有熄滅之前,快速佔領荊州,然後入侵益州,這樣最後形成的局面就是南北朝提前在中國上演。還是那句話,當時的北方遠遠強於南方,君不見,東晉、宋、齊、梁、陳哪個能在與北方的爭鬥中佔優的。

所以個人認為孫策即使沒有死去,能統一天下的機會也比較渺茫,如果說原因,並不是孫策個人能力不行,而是時機已失,就像有人評價的,假如孫策的父親孫堅能在中原地區站住一塊腳跟,那說不定孫策還有機會,但是當時的天下大勢已經逐漸開始明朗起來,北方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贏,在天下爭霸的格局中都將擁有巨大優勢。時也,勢也,命也。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阿踏米


孫策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儘管他只活了短短的26歲,但對三國曆史進程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就是他打下了吳國的江山,奠定了三分天下中的一鼎,而他死後吳國的國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更證明了他存在的意義,在這裡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孫策不死,三國的歷史會不會改變?有多大的改變?

既然是假設,那就應該有一個參照,同為君主,我們就先看孫策與孫權的區別。應該有很多三國迷還記得,孫策死前對孫權說過這樣的一段話:“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話中說的很明白,那就是孫策在兩軍對戰乃至奪取天下這一方面比孫權要強,而孫權則在任用賢能保持國家穩定這一方面見長,兩者似乎是一武一文,一猛一穩。那麼歷史上的孫策是不是像他自己評價的那樣呢?

首先明確一點,孫策的第一句話相信大家是沒有異議的,孫策17歲就隨父孫堅征戰四方,到二十來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了,軍事經驗十分豐富,甚至比諸葛亮還要好(要知道軍事指揮能力的提高需要戰場的歷練,而不是光讀讀兵書就行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前一直未獨立帶過兵,劉備一直把他當蕭何來用,劉備死後諸葛亮在前幾次伐魏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低級失誤,到後期才依靠他的天賦慢慢成熟),雖然可能和曹操比還有差距,但在統兵用兵上很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相反孫權在參加的僅有的幾次戰役中表現了拙劣的軍事指揮才能,要不是幾位大將的拼死保護,恐怕連命都沒了。所以孫策在這一方面強於孫權是可以肯定的。

關鍵在於孫策的第二句話,按照意思就是孫權比孫策穩重,孫策可能保不住江東,而孫權反倒可以保住江東。在這裡我們要了解一個問題,就是保江東需要什麼?很明顯第一點就是人才,有人才才能制定出正確的國策,才能讓國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人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到現代社會仍然適用)。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認為兄弟倆的態度是一致的,史書《三國志/孫策傳》記載孫策“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像吳國中的“二張”還有一大批武將都是孫策任用的,說明孫策是能夠舉賢任能的,而孫權也是一位能夠聽取部下意見的君主,因此兩人都是能用人的明主。而保住江東的第二點就是民心,只有國民同仇敵愾,才能抵禦外敵,而這個又需要君主的威望來聚攏民心,在這一方面孫權顯然不如孫策。當時吳國人不僅呼孫策為“孫郎”,還叫其在戰場上得來的稱號“江東小霸王”,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個稱呼,想想之前有誰擁有“霸王”之稱呢?項羽阿,再聯想到吳中子弟多敬愛項羽,由此可見吳國人把孫策當成了項羽式的英雄,他們願意如他們的前輩一樣為這個“轉世的項羽”而赴湯蹈火。而孫權在在孫策死前都少有露面,繼位時都有不少江東元老遲疑,市民們就更是懷疑了,可見他沒有他哥哥那樣的威望。至於施展仁政提升民心是兩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在這裡沒有必要討論。

經過這一番討論說明孫策在安邦定國這一方面絕對不比孫權差,甚至由於早年的英武表現而比孫權有更強的資源。至於為什麼孫策會在臨死前說這一段話,個人估計,由於孫權當時繼位才17歲,沒有威望,而孫策為了讓弟弟擁有信心,才說這段話讓弟弟知道他也有比哥哥強的地方。同時也是給江東元老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告訴他們:“我這個弟弟爭天下雖然不行,但保住已有的成果還是可以的。”以防這些人覺得君主無能而叛變。

說完君主的對比,我們知道孫策如果在位,那麼東吳不僅可以保住,且有更大的發展可能。那下面就來討論孫策在位對天下大勢的影響。

首先明確一點,孫策這個人是不會甘願在江東做他的“小霸王”的,那麼征戰就成為必然,而矛頭毫無疑問會指向劉表,不僅因為那是他的殺父仇人,更重要的是那裡有荊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已打拼多年的孫策應該能夠預見到這一點,即使預見不到,周瑜這樣的戰略家也應該會給出相應的建議。而綜觀孫劉兩家的實力,不論是從統帥的才能,將領的實力還是士卒的精銳程度上看,孫策顯然要比劉表強,那麼戰爭的結果就很明顯了,劉表必敗,關鍵就看孫策要花多長的時間來征服荊州。(這裡有人可能會提到劉備會幫劉表守荊州,我的意見是,劉備這時候實力很弱,幾乎無法對戰爭進程造成多大的影響,至多延緩一下,更何況他還要時不時地應付曹軍的進攻和劉表的猜疑;而從孫權殺敗黃祖之後劉表詢問劉備時劉備的回答可以看出,劉備是不希望招惹孫氏的)

為什麼要看時間呢?因為別忘了,另一位強大的對手曹操也在向荊州步步緊逼,勢頭相當猛。那哪一個更可能搶先開入荊州呢?答案是孫策。為什麼?因為第一,孫策手下的吳軍熟悉水軍戰術,要知道防守荊州或進攻荊州都必須熟悉水軍的使用(像關羽兵敗之前雖然徐晃擊敗了關羽在襄樊北部的陸軍,但對南面圍城的水軍卻無可奈何,要不是呂蒙背後偷襲,關羽最終很有可能攻下襄陽),而曹軍顯然在這一方面要差得多,自然進攻的腳步會比較慢。其二,孫策畢竟是江東來的人,也就是南方人,而曹軍是北方人,荊州人可能會更樂意接受孫氏的統治,更何況孫策相比於曹操,名望,實力一點都不差,還沒有曹操一直流傳的“漢賊”之名,所以孫策更容易獲得荊州的民心一鼓而下。

假如孫策能夠按照設想中的情況搶先奪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荊州,那麼此後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都會因為這一局面而改變,因為劉備當陽兵敗之後就是經過荊州向南逃竄的,而曹操也是在攻下荊州之後才威脅要攻打江東的。

那麼劉備能不能為孫策所接受?會不會被曹操滅了?曹操還會不會輕易地向孫策宣戰?這些在孫策不死且佔領荊州的情況下都是值得從新討論的。

按照常理,孫策征戰一生,從來都是身先士卒,從未懼怕過任何對手,所以對於曹操雖不會輕視但也決不會懼怕。而當初劉備投靠孫權得到接納是因為孫權本人對於自己的實力不夠放心且對於劉氏的仇恨沒有父兄輩那麼強烈(注意此時劉備與劉表已認了同宗,所以江東有些人認為劉備和劉表一樣是敵人)。現如今在孫策信心百倍且很可能敵視劉備的情況下,劉備是否能得到孫策的接納呢?還是投奔他勢力而滅亡?(據當時情況下,投奔其他勢力為曹操所滅可能性很大,且其他勢力也不一定能接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孫策仍會接納劉備。因為孫策本身就是具有戰略眼光的君主,加上週瑜這樣的戰略家的輔佐,他們一定能夠預見到曹操一旦消滅劉備,剩下的對手就只有自己,而面對曹操的威脅,對策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戰,投降這個字眼是不會存在於孫策和周瑜的腦中的,因為他倆天生就是鷹派。那既然要對抗強敵,有幫手總是好的,雖然孫策可能因為劉表而不喜歡劉備,但一個優秀的戰略家一定會放棄個人的恩怨為自己的集團謀取根本的最大利益,更何況和劉備合作可以獲得巨大的政治優勢(劉備是“皇叔”,且一直是振興漢室的代言人)。所以劉備是能為孫策接納的,這也直接避免了劉備的滅亡。

那麼反過來,曹操還會不會進攻孫策呢?如果進攻,結果又如何?對於第一個問題,似乎有太多的理由說會,也有太多的理由說不會。因為一方面,曹操對孫策是很敬畏的,當年得知孫策風捲殘雲般地攻下江東後,曹操嘆到:“獅兒難與爭鋒也!”由於忌憚孫策,還與其聯姻,可見曹操是絕對不敢小視孫策的(青梅煮酒中曹操說孫策籍父之名非英雄,其實那是為了單說劉備而如此,未見得是曹操的真實想法,要知道江東基業實際上是孫策開創的,他用短暫的一生做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完的事),所以曹操是不是會進攻孫策就很難說。而另一方面,既然孫策這麼強,那要是在準備上幾年,孫策只會變得更強,到時候就更難對付,那還不如趁現在把他連劉備一起除掉,這個也是不一定的。總之,這個問題還是留給各位自己去想象。

而如果曹操決議開戰,那麼我想戰役的結果是不用說的,曹操仍然無法取勝,因為孫劉聯軍取勝並不是因為有了東風或者某某人的詐降,其根本原因是曹軍在水戰方面的巨大劣勢和曹操本人的輕敵與準備不足,所以不管吳國的君主是誰,孫劉聯軍都將取得勝利。

現在來看,不管曹操是兵敗還是屯兵江北,劉備的生存環境都會被壓縮到極限(這裡的假設是荊州已被孫策佔領,而劉備也不可能借到荊州,因為歷史上劉備借荊州是在佔領荊州的情況下再向孫權借的,有點強搶地盤造成既成事實的意思,而在這裡這一條件已不存在)加上孫策的霸氣和周瑜的謀略以及東吳整體實力的相對強大,本人認為此後進取西川的很可能是東吳,而最後劉備只會成為一個發展不大的小勢力,進而天下就會逐漸演變為孫曹兩家的對決。


唐明國亮


毋庸置疑,孫策是個英雄,理由我不列舉了,但要說他有一統江山的能力,我的判斷就是一個字:難!這是因為他與同時代的英雄比,有幾個致命的缺點。

一、心狹。孫策雖有大志,然而心胸不夠開闊,對屬下確實不錯,但容不了高人。英雄忌人是很多評論家對他的一個總結,孫策看到某一方面比他能力強的人,心裡就極不舒服,殺高岱就是一例。容不了高人的人是很難容得下江山的。

二、輕率。這條我就不多說了,郭嘉對孫策的評價和預判最妥帖:策輕爾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三、追求完美。本來孫策遇刺後老天爺給他留了一命,傷在臉上,沒致命傷,靜心休養即可康復。但他不能接受這件事,認為毀了容的人怎能建功立業?他不僅要做實力派,還要當偶像派,在他眼裡,兩者必須兼得。


稼鳴2020


歷史從來沒有如果,不過作者既然問,我回答下,非常有可能。

孫策人稱小霸王,別人把他的勇猛比作項羽,其實孫策不僅勇猛,還有很多厲害之處。十幾歲的孫策從小缺少父愛,父親是將軍,家裡有錢的他結識了很多名流,而名聲遠播,周瑜就是他在這時候結識的。17歲的時候父親戰死,他想替父親報仇,可當時的他沒兵沒將。他便去投奔父親的老大袁術,在袁術手下,他屢立戰功,可從來沒有得到袁術的信任,於是孫策告別袁術,說要收復江東。袁術只給了他1000人和幾十匹馬,孫策一邊走一邊有人來投靠。最後孫策憑藉著5 6千人馬渡江,他所向披靡,無人敢與他交鋒,他很注重軍紀,軍令很嚴整,百姓們都依附他。他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

不到兩年孫策就收復了江東所有地區,他本人武功也非常厲害,大家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關羽溫酒斬華雄,其實華雄是孫策殺的,華雄本人也不弱。當時江湖有關東潘鳳,關西呂布”的傳說,呂布多厲害大家都知道,華雄能斬殺潘鳳,所以華雄的實力很強,孫策的實力也是非常強大。

而且之後出現的名人,關羽也好,諸葛亮也罷,都只是一方面強,而孫策又勇猛,還會打仗。只可惜死的太早,否則三國鼎立的局面不知會是啥樣。



shadow背影


不能,三國群雄逐鹿,哪一個都不是好惹的

孫策確實一個狠角色。孫策自幼隨父親南征北戰,奮勇沙場。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業,以傳國玉璽為質向袁術借兵,並橫掃江東。他對外重用程普、黃蓋、韓當等老將,後來又收服太史慈,對內他重用張昭、周瑜,創下了江東的統一霸業。曹操曾評價孫策為:“獅兒難與爭鋒也!”袁術也曾慨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由此可見孫策也是厲害的。

孫策雖然驍勇善戰,心有韜略,但是勇武有餘,而智謀不足,更為致命的是他心高氣傲,剛愎自用。江東初定,孫策不聽勸諫,醉心於外出狩獵,且自負勇武不屑於護衛侍從,被人偷襲刺殺,含恨而終。


御前帶刀侍衛


我認為很有可能。孫策(175—200)既有霸王之勇又有劉邦之智,能選賢任能,並且能屈能伸。孫堅死時,孫策只有18歲,從屈事袁術到一統江東,遇刺而亡26歲。建安5年(200年,曹操與袁紹中原大戰,孫策即可北上中原聯袁抗曹玩弄平衡,又可乘機奪取荊州益州佔據半壁江山。


談史論今10086


這個難說,孫策是從袁紹那騙出來,說要去打江東,後來袁紹反應過來,派兵去追,沒追上。孫策到了江東,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站穩了腳跟,結交江南的士大夫和貴族,取得了他們的信賴,終於在江東開闢了根據地。

孫策被稱為"孫郎",郎在古代是指帥並有才的年輕人,江東兩郎,孫策和周瑜。娶了大喬和小喬,人生贏家啊,沒有一點資本,喬老會把寶貝女兒嫁給這兩個人。

從軍事能力來說,孫策有兵法,史書記載比他父親更有才華,另三國志有記載,孫策死之前跟孫權說,開疆擴土,你不如我,守江山,我不如你!說明孫策是有帶兵打仗的能力!

缺點就是脾氣不好,最後也是死在這個上面。如果他不死,有實力,也會用人,和曹操很像,能剋制殺人的衝動,還真難說會不會統一中原!





米爸Derek


只能說可能性不大!

原因:1三國前期,袁紹佔據天下4群,實力雄厚,儘管孫策勇猛,但是袁紹也實力強大,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操滅袁紹都是因為用計加上許攸幫忙才滅掉的!

2曹操一代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雄厚!兵多將廣,以至於後期雄踞北方!百萬大軍!

兩者無論任何一個,孫策都是無法抵擋的!就算勝出也是險勝!


達光勞務派遣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厲害的不止一個孫策,諸葛亮,曹操,司馬懿都很厲害啊,也都沒能統一全國。即使孫策不死他也統一不了全國。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統一三國不可能,最多是 比孫權下的疆域更大,東吳實力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