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腳氣容易感染這四類人,不想得腳氣建議這樣做

當腳氣找上你併發作時,你的腳就會變得瘙癢難耐,特別是在公眾場所,那種想撓又不能撓的痛苦直逼著你想要撞牆,只能通過跳躍、跺腳來減輕痛苦。

雖然腳氣發作起來很令人感到困擾,但還是得不到一些人重視:不去醫院進行治療,喜歡用自己的方法對其進行醫治。殊不知這樣做根本不會做的根治病情,甚至還會拖延病症。

腳氣究竟是怎麼回事?得了腳氣應該怎樣做?要注意哪些?快來跟小九看看吧。

腳氣容易感染這四類人,不想得腳氣建議這樣做

腳氣到底是怎麼回事?

腳氣在醫學上被稱為足蘚,是由於表皮蘚菌屬和毛蘚菌屬等真菌感染產生的。腳由於長時間困在鞋襪裡,不能透氣,當有大量腳汗排出時,鞋襪就容易變成一個潮溼的環境,腳長期處在這個潮溼的環境中,就容易引起真菌的繁殖與生長。

腳氣主要分為水皰型、糜爛型、角化型三種類型。

水皰型足蘚主要是以水泡的形式出現,周圍沒有紅暈;糜爛型足蘚是因為腳部潮溼,皮膚浸漬發白,由於摩擦而導致掉皮;角化型足蘚最容易讓人忽視,它沒有上述兩者的明顯症狀,表現為皮膚變厚,乾燥,蛻皮,容易發生皸裂等,多發生在腳跟上。

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癢,有些人可能會伴有腳臭的出現。

腳氣喜歡的這4類人群

並不是每個人都容易患有腳氣的。腳氣也會挑人,它有自己的喜好,下面這幾種類型的人群就很符合它的口味:

一是不注意腳部衛生的人。有些人不注意腳部衛生,不洗腳,不換洗鞋襪,這樣的行為會給真菌提供良好的繁殖生長場所。

是足部皮膚受傷人群。皮膚受傷破壞了皮膚的防禦功能,容易感染真菌,導致腳氣。

三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容易引發周圍神經和血管病變,皮膚變地脆弱,真菌更容易破壞皮膚屏障進入人體。當然,並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有腳氣。

四是免疫力較弱的人。當人們的免疫力變低時,對真菌的抵抗能力也會有所下降,真菌就容易入侵人體,導致腳氣的產生。

腳氣容易感染這四類人,不想得腳氣建議這樣做

有些小夥伴認為腳氣不能痊癒或者病情反覆發作,可事實並非如此,腳氣是可以根治的!但需要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療:去醫院就診,遵醫囑。

很多人認為腳氣是“小”毛病,隨便在藥店買點藥進行塗抹,或是用一些“土方法”來進行治療就可以了,並未把它放在心上,導致沒有對症下藥,或者等症狀有所緩解時便不再用藥,這才會導致腳氣的久治不愈和病情反覆。

南方科學大學中西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楊柳曾在採訪中表示不同類型的腳氣對皮膚的損害不同,用藥也不同,具體的還需要大家去醫院就診,聽醫生的治療意見,對症下藥。

患上腳氣一定要及時治療,如果不進行醫治或者治療不恰當,會導致腳氣一直不能痊癒,很有可能會蔓延到指甲、手或身體其他部位,形成甲蘚,手蘚,頭蘚和體蘚等;更為嚴重的是,抓撓還會導致局部細菌感染,很可能發展為淋巴管炎等疾病,所以及時治療很重要。

腳氣容易感染這四類人,不想得腳氣建議這樣做

腳氣患者應該注意這5點

第一,要堅持用藥,不可以等症狀稍微有所緩解時就私自停藥。

第二,鞋子、襪子、洗腳盆、擦腳巾等個人物品要和他人區分開,避免用錯和共用的情況出現,因為腳氣具有傳染性。

第三,要注意腳部清潔。勤洗腳,鞋襪儘量放在陽光下暴曬或用沸水燙。

第四,儘量保持腳部乾燥,不宜穿不透氣的鞋子,要選擇吸汗的襪子;洗完腳後要記得擦腳,腳趾間的縫隙也要擦乾淨。

第五,飲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辛辣等易出汗的食物。

怎樣做才能預防腳氣?

染上腳氣會令人困擾,我們平時應該多加註意,謹防腳氣找上門。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個人的腳部衛生。堅持每天洗腳,勤換洗鞋襪,洗完腳後要記得擦腳。

其次要保持腳部乾燥。應該選擇透氣的鞋襪,讓真菌沒有條件進行大量繁殖與生長。

最後要提高個人免疫力。膳食營養要均衡,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要多運動,多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