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让“社区电商”火了?别被坑

疫情和紧缺的口罩,让大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主动出门。

随便翻翻朋友圈,除了口罩、测温仪甚至口罩机,最火也显得最符合消费逻辑的(口罩和测温仪百分之九十九是资本盘),肯定就是线上买菜的社区生鲜电商。

一不骗钱,现货交易;二不抬价,物品不多但价格比超市还便宜;三是交接方便,送到小区门口,一户出来一个人几分钟可以解决几天伙食。看到这里年前倒下的那几个生鲜电商和社区拼团,可能已经悔得肠子青。

谁也没想到,这个原来的伪需求被疫情弄成了真需求。

有现金流的地方就有江湖,身边的一些凡跟社区有一点儿挂钩的商人们开始蠢蠢欲动,鼓吹社区电商和生鲜电商的风口就像SARS时期的阿里和京东,属于他们的春天要来了。

一、 出门买菜,除了买菜,还有社交

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因为出门不便,逐渐接受了手机买菜这个概念没错。线上拼单再采购,能节省成本减少浪费也没错,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活刚需也没错。

错的是,要是可以选择,大家是多么多么的渴望能够正常去菜市场、去超市采购,顺便和菜贩、邻居、 甚至小区保安聊聊家常,晒晒太阳。

当年轻人以为大爷大妈都会因为手机的便利而变得足不出户的时候,其实去菜市场和超市,每天固定出出门,再回家做做饭,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是消费场景,还是社交场景。

年轻人不爱生鲜电商,是因为外卖方便还更好吃。大爷大妈不爱生鲜电商,是因为他们爱出门。赋闲在家的大爷大妈不像我们,每天在工作环境面对负责的人际关系,微信电话不断,回家恨不得自闭。

对于大部分的退休或者临近退休的他们而言,去菜市场,亲自选择菜品,和菜贩讨价还价,和邻居闲话家常,是他们每天的主要“工作”。

很多年轻人因为疫情憋一个月都生不如死,天天装孝子贤孙抢着去买菜呼吸自由空气,你能想象很多赋闲在家的大爷大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出门刷手机买菜?

哪怕疫情以前,除了买菜还能打牌还能遛娃,但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要的是每天见见活人,呼吸一下家外面的空气,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彰显自己的能力。

就像不能把我们关一个月玩手机(疫情之后还说可以的,绝对不是一般人),大爷大妈们也绝对不会愿意关家里手机买菜,云打牌。

所以我认为(想以后挖坟请标记好,是我自己认为),疫情过后,生鲜电商、社区电商会回到当初,价格便宜也好,方便也好,接龙拼团看起来好玩也好,不久就会被淡忘。


二、真正社区生意玩的不是概念,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就像十几年前那些鼓吹“社区媒体”一样,所谓的社区电商,除了被包装成概念之外,没有一丁点创新。

现在贴在我们电梯里面的海报,就是20年前贴在路边和电线杆的传单,不过换了个位置。

好多社区媒体从业人员瞎扯什么必经之路,重复率高,到达率高云云,用一堆概念忽悠客户,却从来忽悠不了客户的客户。要记得你,在路边的传单也会记得,要忽略你,你天天在耳边吹风也不一样会忽略。

连把分众拉扯到千亿市值的江南春在一次采访也说了,他所谓的创新不过就是把电视机广告搬到了电梯口重复播放。分众成功了,不是因为有多创新,是因为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观众看得越来越分散,电视广告效率越来越低,而分众刚好把这块的注意力给填补了。

那些所谓社区媒体的概念,都是分众成功了之后加上去镀金的。很多紧跟分众步伐,把社区内各种空间都挤得密不透风的媒体,又有多少赚钱了?

要我说,那简直是社区环境的污染!

而社区电商、社区生鲜,从一开始就卖概念,把传统超市和菜市场扁得一文不值,拼了命做低价做地推拉人头,把投资人的钱烧完了才发现实际效果不及门前大妈的一声“吼”。

只能说社区电商和社区生鲜的玩法,在那些在社区门前卖保健品的人眼里真的嫩得不得了。

靠保健品和保健机坑蒙拐骗的人牛逼的地方在哪?

一是他们建立了社交场景,好多大爷大妈在那些店里聚集聊天,里面的服务员还负责倒茶送零食。二是那些销售人员(传销黑手)嘘寒问暖,让大爷大妈们充满了“存在感”。见他们比见亲儿子还多,而且因为这些人都是带着目的性的,不仅能清楚记得大爷大妈们的称呼,连家庭背景都早就调查清清楚楚了。三是刚需(当然了大部分产品并不能解决这个刚需),养生可谓大爷大妈们的最高需求,事业发展早就跟他们无关,大爷大妈最渴望的无非就是活久一点,多看孩子和孙子几眼。

看看,这才是真牛逼的社区生意。

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跟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创立星巴克时的憧憬如出一辙。社交场景+熟人生意+刚需产品。

你可能会说,在家的爸妈确实喜欢拼团。但我们不要忽略了,拼团除了消费,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拼”这个动作。因为“拼”这个动作,让我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社交。大爷大妈们在乎“拼”这个过程,就像他们喜欢转发那些乱七八糟的推文一样,他们不是因为真的理解了这个内容有道理,而是想让其他人觉得转这个内容的他们有道理。

说心酸一点,他们是想跟他们孩子在形式上相近,多找一点存在感。


三、要解决社区电商的矛盾,难!

有好产品有好价格的人,开个抖音做个淘宝就能卖货,专注产品,客户交流物流环节并不是重点,能省则省。你说水果拼团再便宜,但肯定便宜不过那些淘宝里按吨卖的。

而那些潜伏在业主群里,谈天说地刷存在感,偶尔发发拼单广告的人,捞点小钱可以,但做的事情上不了规模。既要付出沟通的时间成本,还要在群里做客服做物流做会计,没有高额利润确实支撑不起这个成本。

想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难。

成功的生意,从古至今之后两条路,要么提供好产品,要么提供好服务。产品好,价格低,同时又想做好服务,那不是生意,是慈善。

你什么时候会看见海底捞打折?

但社区生意,服务却是重中之重。

因为经营社区生意,是需要服务好社区的所有人,既要打通物业,又要搞好邻里关系,既要产品过硬不能有差评(社区口碑决定你生意的生死),又要价格上有优势。

疫情当前确实在社区上冒出了很多消费需求,那是因为大家都被关起来了,我们要考虑的是,这种情况是否会成为常态?

确实,在这一两个月,很多在社区群卖消毒水卖口罩卖蔬菜水果的人赚了一波,或许你会觉得眼红红想要加入。但要把所有路径想清楚,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你凭什么觉得你比微商有优势?

当然了,社区电商的矛盾是现在解决不了,不是未来不可以解决。

但就像我的一个创业者朋友说的,做所谓的创新之前,先想清楚,这么多人前仆后继都解决不了最后破产了,你凭什么觉得你比他们有优势。


被关起来的两个月,很多人开始讨论“宅”经济,就好像当初讨论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金融一样。

但我们在讨论甚至执行之前,需要区分清楚,这个“宅”经济,到底是真趋势还是我们意淫出来的概念。的确,单身的流行,出生率的降低,必然会让消费需求产生改变。

双十一抢猫粮的人比抢奶粉的人多,游戏机的健身环比一年健身卡还贵,这都是有迹可循的。

但我们在真金白银投资做事之前,需要思考得更多的是,我们认同的这个“概念”,是否靠谱。

外卖没有消灭实体餐饮,共享单车没有消灭汽车,社区群里卖菜也不可能消灭菜市场。

做微商混社群的为什么不去买菜?有口罩卖的为什么不卖给社区里的每家每户?

醒醒,

一念之差,尸横遍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