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疫情當前 直面危險

定州16名“白衣衛士”選擇

逆向而行 馳援湖北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每一名衛士,都是戰士

每一名戰士,都是勇士

每一名勇士,都是英雄


龐華衛

支援湖北是光榮使命

龐華衛,現任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曾榮獲“二星級”護士、“三八”紅旗手稱號,2019年在河北省“新任護士長管理改善案例”展示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2月15日,作為我市首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長,龐華衛與其他9名護士一起加入河北省第六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出征武漢。
2月15日凌晨2:00,當護理部向15個內科系統的護士發出增援武漢動員令後,龐華衛將科室報名增援武漢的護士名單,通過微信報給副院長兼護理部主任潘立芬,她的名字排在最前面。
“潘院長,你一定先給我報上名,我已經想了很久了!不去武漢,以後我會後悔的!”在發給潘立芬的微信中,龐華衛懇求到。最終,她的名字被列入確定名單中。 4:00,龐華衛趕到醫院,完成了身體檢查、防護培訓、剪短頭髮、物品準備等一系列出發前的準備工作。10:00,她回到家中,告別了年邁的父母,告別了難得一聚的愛人,告別了年僅5歲的女兒,背起行囊,踏上征程。
“支援湖北是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一定憑藉頑強的意志和過硬的護理技術,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為挽救患者的生命和解除患者的病痛做出不懈努力。”龐華衛說。


趙嫚

我選擇逆行而上

趙嫚,35歲,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的一名護士,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榮獲“二星級”護士稱號,在護理創新大賽和PDCA案例比賽中多次獲獎,2018年參加“河北省老年護理競賽”獲優秀獎。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2月15日凌晨1點,市人民醫院接到省衛生健康委組派第六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的緊急通知,要求抽調5名護士即日增援武漢,隨後護理部向15個內科系統的護士發出動員令,趙嫚毫不猶豫的報了名。
趙嫚的兒子只有三歲,兒子出生後,因為沒有公婆,孩子沒人照看。她只能硬著頭皮將孩子硬塞給了正在照看孫女的母親。當得知她報名參加醫療隊去增援武漢時,瞭解她家情況的護士長問她:“孩子沒人幫你看,怎麼辦?要不別去了。”“沒事兒,老公支持我。他暫時先不上班,可以在家看孩子,讓我放心去。”趙嫚堅定地說。
2月15日,出征前,趙嫚面對鏡頭說:“我愛中國、我愛武漢,所以我們逆行而上!我們一定會凱旋歸來!”
同科室的醫生平會坤感慨道:她是英雄嗎?不是!她可以選擇放棄,但作為一名護士,選擇放棄,她無法面對自己的職業良知。


鄭月歡

救死扶傷是醫務人員的天職

鄭月歡是市人民醫院心內二科護士,已經工作了6個年頭。在心內科,病人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加班加點是常事。沒有節假日、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雖然默默付出很多,但當患者康復出院時,她會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鄭月歡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只要工作需要,我隨時願意奔赴最前線。”2月15日凌晨兩點多,鄭月歡被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電話中護士長通知她:“去支援武漢,自願報名。”
“說實話,當時心裡確實有一點猶豫,孩子還小,父母身體又不好,妹妹剛生完孩子,我要是走了,照顧爸媽的重任就都落在妹妹肩上了。”鄭月歡說,但是一想到武漢人民的生命安全還在遭受疫情的嚴重威脅,急需醫護人員,她堅定了去武漢的決心:“救死扶傷是護士的天職,我沒理由不去!”鄭月歡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向護士長報了名。


凌晨四點,鄭月歡趕往醫院,和其他9名支援湖北醫護人員接受相關工作安排。“或許我的力量沒有多麼強大,但能用自己所學知識盡一份力量,也讓我感到驕傲。”鄭月歡說,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只要穿上這身衣服,關鍵時刻就要帶頭往前衝,無愧當初自己許下的誓言。


王亞婷

來自兩代人的守護

說起報名支援湖北武漢,市人民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護士王亞婷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情愫:“父親以前在孝感服役,聽說我要去湖北的時候,他很激動。”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王亞婷200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也是一名共產黨員,1980年至1985年在湖北孝感服役。“父親平時話不多,那天專門打電話囑咐我,‘你是一名共產黨員,國家需要你,你就去吧,有兩代人的守護,這場戰役一定能打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王亞婷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抗擊疫情需要更多的醫護人員,我隨時準備前去增援。”王亞婷說。
2月15日凌晨2:30,正在上夜班的王亞婷接到通知後,沒有和家人商量就毫不猶豫報了名。她在給丈夫的微信中說:“我如果不報名,這輩子會後悔的。”“你是最棒的,家裡不用掛念,不用擔心。”雖然不捨,但丈夫毅然給予她寶貴的支持。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王亞婷堅定地說。而3周半的女兒說:“媽媽去打怪獸了,她特別厲害……”


吳楊

結婚能等,救人不能等

29歲的吳楊是一名90後女孩,從2014年開始,一直在重症醫學科(ICU)工作。2月15日凌晨,接到增援武漢的通知後,她把婚期推後,毅然報名參加醫療隊,奔赴“戰疫”前線。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6年間,吳楊熟練掌握了各種危重病人的護理等ICU護理技能。紮實的ICU護理技能給了吳楊報名參戰的底氣,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吳楊遞交了請戰書,主動要求到感染性疾病科隔離病區護理重病人。2月15日,接到增援武漢的通知後,她立即報了名。“我在ICU已經工作了6年,能勝任重症病人的護理工作,我必須去。”吳楊說。


同事提醒她,婚期馬上就要到了。吳楊笑笑說:“結婚能等,救人不能等。”
吳楊的男朋友是一名海員,正趕上出海,電話根本打不通。吳楊說:“看來出征的事兒,只有我們凱旋歸來,再告訴他了。”
吳楊的弟弟也是一名醫護人員,正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也不能回家。
即使這樣,吳楊的父母仍然很支持她的決定:“吳楊還年輕,正是幹事兒的時候,去一線鍛鍊鍛鍊是好事兒。”
到達武漢後,吳楊在日記裡寫道:“儘管疫情肆虐,但我們有從四面八方凝聚的力量,離疫區越近,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恐懼而是心安,撫平瘡痍的日子一定在不遠的前方等著我們!”


付景

舍小家 為大家

付景,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護理專業,2012年到河北省第七人民醫院工作,多次榮獲“十佳護士”榮譽稱號。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付景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兒子年僅3歲。和許許多多臨床一線護士一樣,在疫情暴發之後立即到崗到位,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平時休息時間很少,孩子只能由家裡的老人照顧。
在醫院選拔支援武漢醫護人員時,付景主動請纓:“能為別人解除痛苦,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我熱愛護士這個職業。”出發前,付景在愛人王輝的注視下,剪掉了秀髮,準備前行。
心內科作為高風險科室之一,在導管室工作,隨時有可能接觸到X射線,好多人面對這個挑戰猶豫了,付景卻主動請纓,她說:“我身體好,讓我去吧!我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每週的手術日,她與幾十斤厚重的鉛衣為伴,穿梭在導管室,守護了一個又一個手術患者的平安。


去年8月,付景意外受傷致右足趾骨折,雖然腿上打著固定帶,但是付景的心卻沒有就此塵封,仍舊打著夾板堅持上班。她最大程度幫同事分擔工作,平時儘量坐在電腦前處理醫囑,為了少麻煩別人,她儘量少喝水,減少上廁所次數。在人手不足時,仍堅持值夜班。


周興棉

抗擊疫情,共產黨員責無旁貸

“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我請戰:聽候國家和醫院派遣,責無旁貸,服從安排;時刻準備,聽從召喚!”在寫給院黨委的請戰書裡,省七院兒科護士長周興棉寫下了錚錚宣言。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2月15日凌晨2點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起,周興棉接到通知,當天下午集結趕赴湖北武漢!
“事先她早就給我打過‘預防針’,告訴我說,她寫了請戰書,如果有需要隨時可能去支援武漢。”周興棉的丈夫段國強說,“說心裡話,商量和寫請戰書是一回事,真正確定出發則是另一回事,還是感覺有點突然。”
早上6點,周興棉俯身抱起正在熟睡的小兒子,輕輕地摟在懷裡,撫摸著兒子胖嘟嘟的小手,忍不住親了又親。周興棉躡手躡腳地把兒子抱到婆婆房間,簡短說明原由,又來到正在讀初二的大女兒房裡叮囑了幾句。
早上7點,周興棉趕到省七院。剃髮!這是周興棉和其他4位同去的醫護人員的臨時決定。這樣的抉擇,對於擁有一頭秀髮的周興棉來說,無疑是艱難的,但卻也是毫不猶豫的。因為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方便穿脫防護服。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護人員,去武漢一線救援是她的義務,也是她的責任。”段國強說,“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是除了支持我別無選擇。現在只希望她平平安安,早點兒回到我和孩子們身邊。”


孫擎耀

醫護人員必須往前衝

今年33歲的孫擎耀是省七院急診科護士,河北省ICU專科護士,多次參加全市和全省的應急演練,具有豐富的急診急救護理經驗和應急能力。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樂觀、善良、業務能力強,是同事對他的印象。作為科室裡唯一的男護士,孫擎耀主動承擔起了急難險重的各項任務。孫擎耀的父母都曾是省七院醫護人員,妻子是省七院的手術室護士。作為醫護人員,孫擎耀更懂得醫護人員的責任和擔當。
孫擎耀早早就寫好了請戰書,準備好了行李,隨時準備奔赴湖北支援。工作之餘,孫擎耀還會自己練習穿脫防護服,學習護理的注意事項。
每批河北醫療隊出征,孫擎耀都十分關注。2月15日,孫擎耀接到支援湖北抗疫一線的通知,心裡特別激動。“這種情況,作為醫護人員,必須往前衝。”孫擎耀堅定地說。

“這次終於圓了你的夢了。”孫擎耀的妻子看著激動的愛人說,“保護好自己,家裡的事不用掛念,兒子也很聽話,放心吧!”
“我們為你驕傲!”2月15日,孫擎耀的父親在得知兒子即將奔赴湖北時,對孫擎耀說,“你放心去,好好照顧病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不用擔心家裡,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等你早日平安歸來。”
“你們放心吧,我一定會平安歸來。”孫擎耀堅定地說。


李曉雲

疫情形勢嚴峻,我必須去

李曉雲是省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工作十幾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護士的天職,連年被評為“科內優秀護士”,2019年還榮獲“河北省最美護士”榮譽稱號。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疫情暴發後,李曉雲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申請到湖北抗疫一線戰鬥。“疫情嚴峻,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必須去!”李曉雲說道。
得知妻子要奔赴抗疫一線,李曉雲的丈夫張衝對她的決定給予理解和支持:“她說的很堅定,讓我沒有理由反駁。”張衝開始給李曉雲收拾行李,一大早就趕去醫院。在急診科,他看到妻子和許多同事都在緊張的忙碌著:收拾行李、準備醫護用品、交代注意事項……為5名即將出徵的醫護人員送行。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病毒的機率,也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李曉雲和幾個同事決定,剪掉長髮。她們說,頭髮沒有了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問題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盡力去救治更多的病人。
“曉雲,大愛無疆,保護好自己!”“曉雲,你是我們李家的驕傲,我們都為你加油!”“曉雲,平安回來!”……家庭微信群裡,親人們訴說著對曉雲的關心、鼓勵和誇讚。
“媽媽,你安心地工作吧,我在家聽話,好好學習,等你早日平安歸來。媽媽,加油!”李曉雲的女兒張藝暄,在日記本上傾訴著對媽媽的思念。


趙靜

到抗疫一線實現自我價值

趙靜是省七院呼吸內科護士,業務能力紮實,曾代表醫院參加保定地區護理專業理論知識競賽,並取得優秀成績,是醫院“十佳護士”。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趙靜不論是書寫護理記錄,還是治療護理病人,都能做到‘零差錯’。”護士長張立南說,趙靜對待病人態度好、話語親、有耐心,從來沒有發生一次與病人的言語衝突,沒有發生一起因服務態度、服務效率、服務質量等引發的糾紛。
2月9日,醫院成立發熱留觀病區後,她是第一批進入發熱病房工作的護士,一直吃住在醫院。2月15日,她主動請纓,參加了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沒有來得及與兒子、丈夫提前話別就出徵武漢。
“說實話,我當時內心特別矛盾,真的不想讓她去冒險。”2月19日,趙靜的丈夫武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可一想到她多次說過,想去武漢抗疫,為一線做點事,甚至還寫了兩次‘請戰書’……最終,我還是選擇全力支持她。”


李爍

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而自豪

李爍,今年27歲,現任市疾控中心應急辦副科長,負責流調和信息報送等工作。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2020年春節,是李爍新婚後的第一個春節。但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的打響,他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放棄了陪伴新婚妻子,毅然加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如有需要,召必戰,戰必勝,必凱旋!”1月28日,李爍毅然寫下請戰書,上交到了省疾控中心應急辦,懇請被派到前線去。在這之前,他因為工作需要,到省疾控中心學習了半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年前剛剛回來。


2月17日凌晨,李爍接到電話,通知他17日就出發前往武漢支援。他既意外又激動,意外於時間的緊急,激動於能有這個機會,可以代表定州前往抗疫一線支援。
清晨,在妻子劉偉的幫助下,他收拾好了隨身行李。對於妻子,李爍心裡有點愧疚。他告訴記者,他們2019年5月結婚,剛結婚不久他就到省疾控中心參加學習,甚至連婚假都沒休,本來計劃春節好好陪妻子幾天,抗擊疫情又使得計劃擱淺。
劉偉是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的一名護士,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也一直在一線忙碌。對於丈夫的這一決定她非常理解,也很支持。“同樣作為衛健系統的工作人員,如果可以我更加希望和他一起上‘戰場’,現在只希望他能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劉偉說。


高鐵銘

像軍人一樣衝在一線

“喂!”“媽,吃飯了沒?”“明天我就要去武漢抗疫一線了,這兩天你心臟不好,多注意休息,藥給你備好了,中午抽時間我送過去!”“沒事,沒事……我很快就會回來,放心吧!”得知兒子高鐵銘要去支援武漢抗疫工作的消息後,電話另一頭短暫的沉默後,沒有規勸,有的只是一遍遍對兒子的叮囑。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隨著疫情防控需要,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高鐵銘早早做好了支援湖北的準備。2月20日晚上12點,科主任微信群接到通知時,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就像當年非典一樣,危急時刻,他總是衝鋒在前。


第二天上午10點,高鐵銘接到了最終確定的通知,迅速將科室工作進行了交接。“我從事內科工作將近12年,對重症、呼吸等方面治療的經驗很豐富。”高鐵銘說,“能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驕傲。”
一級、二級、三級防護,七步洗手法,穿脫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的正確佩戴……下午3點半,高鐵銘一絲不苟地接受抗擊疫情前的培訓。
“我去抗‘疫’一線的決定,也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高鐵銘說,身為黨員的父親一直說,醫護人員和軍人一樣,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國家需要時,就應該衝在一線!


王建賓

只要有一個,那就是我

王建賓,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曾榮獲河北省急救競賽“三等獎”,保定市急救競賽“二等獎”,多次榮獲市政府“三等功”,榮獲醫院“敬業愛院勞動模範”稱號。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作為正主編,完成著作1部,作為副主編,完成著作2部,完成科研立項1項,獲“二等獎”。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疫情剛剛暴發,王建賓就向院領導提出了到抗疫一線的請求。“如果我們醫院派出支援武漢的醫生,我希望第一個就是我!我有決心也有信心勝任救治工作。”
“全省有一個各地市醫院的重症、急診微信群,每天在群裡討論疫情的走向。看著很多同仁奔赴一線,付出了很多,我很感動。”王建賓說,“一線醫療人員缺乏,我早已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隨時準備出發。”


妻子很支持王建賓的決定,他唯一擔心的,就是老人的身體。接到通知後,他拿著手機一直在辦公室轉來轉去,不知道怎麼跟老人開口。
“現在重症病人還有很多,而我的專業就是重症醫學,我願意用自己的所學,去一線救治更多的病人。”王建賓說,“作為一名醫生,這是份內的事兒,疫情來了,誰都可以躲,唯獨醫生不行。現在的防護措施都很到位,很完善,我只希望家人們放心,我一定會平安回來。”


馮偉勳

到抗疫一線救治更多患者

32歲的馮偉勳是我市第二批出徵武漢隊員中最小的一名醫護人員。“我是今天凌晨接到的通知,第一批支援隊伍出征後,我就時刻準備著,現在‘願望’成真了。”馮偉勳說,“雖然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接到通知後心裡還是很激動。”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當馮偉勳把支援湖北的消息告訴母親時,母親沉默了許久說:“去吧,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他知道,母親擔心他的安全。馮偉勳安慰母親說:“我是一個醫護人員,救治病人是我的職責,我也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您放心。”
本來馮偉勳和女友正在商量婚事的舉辦時間,當得知他要去支援湖北的消息後,女友在微信上回復說:“你果然還是去了,一定要平安回來,回來就嫁給你。”
有了家人和女友的支持,馮偉勳全身心的投入到支援湖北的前期準備工作當中。為了能夠打贏這次戰“疫”,馮偉勳積極參與醫院開展的各項培訓,包括新冠肺炎知識、穿脫防護服的培訓等。
“穿脫防護服是醫護人員自我防護中最重要也是最繁雜的一步,在疫情面前,最重要的是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救治患者。”馮偉勳堅定的說。


趙向輝

醫務工作者必須有擔當

“這是洗漱用品,這是衣服……”2月20日下午,趙向輝的妻子盧素芳正在幫他收拾行李。這已經是這段時間,盧素芳第二次幫趙向輝收拾行李了。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1月26日上午10點多,趙向輝接到醫院通知,下午2點出發,準備參加河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時間比較緊,收拾的也比較倉促。”趙向輝說,“得知能去武漢,內心特別激動,感覺自己終於成為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了。”
可是,下午到達機場點名後,趙向輝卻接到通知,讓他回醫院待命。“心裡挺失望的。但沒有辦法,還是要聽從安排。”沒有去成,趙向輝仍時刻關心著疫情,隨時準備出征。


2月19日晚上12點多,趙向輝接到醫院電話通知,他入選了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名單。
掛了電話,趙向輝將消息告訴了睡在一旁的妻子。“我知道,他一定會的。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危難時刻,肯定要衝在前。”盧素芳平靜地說。
趙向輝更是激動地久久不能入眠。“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有這個擔當。”趙向輝激動地說。
出發時,盧素芳默默注視著愛人。“放心工作,家裡不用操心,平安回來。”盧素芳對趙向輝叮囑道。
“你放心,保證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趙向輝笑著安慰妻子。


李雲賀

我有責任盡一份力量

李雲賀是省七院心內科醫生,疫情爆發後就時刻做好支援湖北的準備。2月20日,接到醫療正式通知後,李雲賀就開始進行奔赴抗疫一線的各項準備工作。


衛士出征,所向披靡!向定州這16位英雄致敬


常用藥品、防護服、手術衣、口罩、一次性鞋套……在李雲賀的行李箱裡,滿滿當當都是為抗擊疫情準備的物品。
“作為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我要到一線去救治更多的人。”李雲賀說,“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也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李雲賀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的6週歲,小的才9個月。提到最牽掛的人,他深情地說:“從事醫務工作這些年,對家裡照顧其實很少,但家人對我的決定,給予了莫大的理解和支持,並且不斷為我加油鼓勁,謝謝他們!”


出征湖北,危險重重,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妻子王從龍對李雲賀的決定非常理解和支持:“希望他早日平安回來,我和孩子在家等著他!”
義無反顧、醫者擔當,李雲賀是丈夫、是爸爸,是父母心疼的孩子,也是孩子眼中的大樹,但此刻,他是英勇的戰士,是扶厄渡厄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