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2歲的童童一直是由奶奶照看,由於擔心寶寶長得不好,營養不夠,奶奶每天都會想著法的給童童做好吃的,一天吃四餐還不夠,中間還會安排各種水果、小零食,只要孩子吃,奶奶一定管夠,這也導致才兩歲的寶寶就過於肥胖了。

而遠在外地的童童媽媽每次回來都發現孩子胖了,讓奶奶給寶寶飲食控制點,這樣會把孩子吃壞的,雖然奶奶每次都答應的好好的,但實際上卻不以為意,想著就一個大寶貝孫子,那得好好養著,只有養的胖胖的,才能不生病,長得好,瘦精精風一吹就能倒的孩子,體質都不好,會常生病。

其實並沒有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不生病的說法,反而過於的肥胖,會對寶寶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危害,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

寶寶太胖,危害可不小,這五點媽媽要警惕

大人對寶寶長得好不好的唯一標準就是胖不胖,若是寶寶太瘦,則會想盡辦法讓寶寶長肉,等寶寶長得胖乎乎,可可愛愛的才會覺得寶寶長得好,其實若是寶寶太胖,危害可不小。

易出現營養不良

大部分過於肥胖的寶寶,可能是由於長期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導致攝入營養成分單一,體內的營養素機制平衡被打破,體內脂肪不能正常的代謝成熱量散失,而只能積存在腹部和皮下,長期如此,就出現了過於肥胖的情況,產生營養不良的狀況。

所以寶寶過於肥胖並不是說明寶寶養的好,反而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對寶寶的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危害。

可能引起性早熟

肥胖的孩子還可能出現性發育提前,特別是女寶寶,使孩子提前生長和發育,一些孩子身高突然的猛漲,後面就再也不怎麼長了,使最終的身高要比正常同齡的孩子矮,同時影響成年後的身高。

而女寶寶成年後還可能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問題,影響身體的健康。此外,性早熟會使孩子過早的出現第二特徵,讓孩子覺得尷尬和困惑,從而影響情緒和正常的學習。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易出現營養不良

易出現骨畸形

寶寶過於的肥胖,會因為過重的體重引起生長板損傷,導致股骨骺滑脫、脛骨內翻、脊椎前移、膝外翻、扁平足等骨畸形,對寶寶的健康危害極大,不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

肥胖可能引發成年期一些慢性疾病

寶寶的體重超標,過於的肥胖,可能會造成心肺功能的負擔,短期雖然對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若是一直過胖,可能引發成年期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痛風等等疾病,危害自身健康。

所以寶寶過於肥胖並不是好事,媽媽們一定要引起警惕。

長大後變胖幾率很大

一般小時候過於的肥胖,在寶寶長大之後變胖的幾率也會很大,且不易減肥,需要很大的決心和耐力才能成功瘦下來。

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及時的關注寶寶體重變化,只要是在正常範圍內增長都是合理的,不要以外表的胖瘦來判斷寶寶的健康與否。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易出現骨畸形

防止寶寶過於肥胖,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為防止過度的餵養寶寶,使寶寶出現肥胖影響身體發育的情況,媽媽們一定要做好這些。

科學均衡的飲食

寶寶出現肥胖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媽媽不當的餵養方式導致,如大人們普遍認為肉類營養價值高,能為寶寶的健康發育提供豐富的營養,所以會讓寶寶攝入過量的肉類,但卻不吃青菜。

此外,一些家長過於的寵溺寶寶,對零食不控制,而寶寶大量的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零食,如薯片、方便麵、油炸雞翅雞腿、巧克力、奶油等等,會導致寶寶肥胖。

所以為防止寶寶超重,爸爸媽媽一定要讓寶寶科學健康的飲食,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均衡營養,少攝入不健康的零食。

堅持運動鍛鍊

要防止寶寶過於肥胖,讓寶寶動起來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堅持帶寶寶運動鍛鍊,如跳繩、打球、跑步、跳舞、做操、仰臥起坐等等,都能讓寶寶得到很好的鍛鍊,同時還能提高身體素質,提升免疫力。

而不是讓寶寶整體坐著玩遊戲、看動畫片,這樣得不到活動,長期如此,若是攝入過多的食物則會導致體重超重。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科學均衡的飲食

及時的測量體重數據

平時生活中,媽媽不僅要關心寶寶身高,也要重點關注寶寶的體重,經常的測量寶寶的體重數據,保證寶寶的體重在合理的範圍增長,才能做到科學的健康發育成長。

7歲以下男寶寶體重標準值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7歲以下男寶寶體重標準值

7歲以下女寶寶體重標準值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7歲以下女寶寶體重標準值

說明: “中位數”,表示處於人群的平均水平;如果在“-1sd~中位數~+1sd”即:中位數上下一個標準差範圍之內,屬於“正常範圍”,代表了68%的兒童;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數上下兩個標準差範圍之內,則定義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兒童;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數上下三個標準差之內,則定義為“矮(高)”,代表了4.6%的兒童。極少兒童在三個標準差(+3sd)之外(比例小於0.5%)。

這些方法可能導致寶寶過胖,媽媽要注意

寶寶的肥胖,大部分都跟媽媽的過量餵養有關,同時還會受到一些生活習慣的影響,所以媽媽們要特別的注意。

胡亂的給寶寶進補

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媽媽們都會大肆的給寶寶增加營養,胡亂的進補,如高脂肪的骨頭湯、各式營養的肉類,甚至有些給大人進補的海參、魚膠、燕窩等名貴補品也會給寶寶吃上,這樣不當的餵養方式,勢必會導致寶寶營養過剩,能量轉為脂肪,變成一個胖寶寶。

過度的食用不健康的零食

越是不健康的零食,越是吸引寶寶,如高熱量的油炸食品,薯條、薯片、油炸雞翅,高糖分的糖果、巧克力、奶油餅乾等,都非常容易導致寶寶變胖。

但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比較放縱寶寶食用,長期如此,必然會出現體重超重的情況。

不良的生活習慣

爸爸媽媽若是生活習慣不好,對寶寶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如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飲食不健康,沒有運動的習慣,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遊戲,所以寶寶們也會如此,不運動,飲食不當,攝入過多的高熱量高糖分的零食,長期下去,會導致過於肥胖的問題。

寶寶越胖說明長得越好,可別誤信,五點讓媽媽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

這些方法可能導致寶寶過胖,媽媽要注意

溫馨小貼士:寶寶胖乎乎的才可愛,但也可能隱藏著肥胖的風險,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定期的測量寶寶的體重,讓寶寶在科學的範圍內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