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防止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呼籲:吃飯時別忘了這個動作

隨著疫情防控基本面積極向好,

各行業也在逐步有序復工復產,

部分餐飲業逐步開放堂食,

但這並不代表“拐點”已經到來。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多起家庭聚餐或外出聚餐病例。公筷、公勺在部分市民餐桌上的缺失,導致了就餐健康風險的擴大。

專家意見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陳金軍主任醫師表示,多人就餐時使用公筷有利於切斷多種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值得倡導的良好衛生習慣和用餐禮儀。

防止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呼籲:吃飯時別忘了這個動作

陳金軍主任說,目前確切可知的是,

新冠病毒能夠通過飛沫傳播,病人或者無症狀感染者的口水裡面是可以檢測到病毒的。

許多家庭聚集性傳播的個案中,經調查,患者都有聚餐的經歷,雖然近距離的飛沫傳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但是也無法排除病毒通過口水→餐具→食物→餐具傳播的可能性。

  • 目前人糞便中已明確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 早期武漢不少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醫護人員是消化科醫生,他們接觸了因腹瀉就診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這些情況都印證,新冠病毒是可以感染腸道的,潛在有經過消化道或糞口傳播的可能性。

以往的臨床實踐表明:

日常除了我們要講究衛生習慣,勤洗手、喝乾淨的水,吃乾淨的食物,多人就餐時使用公筷,也可以切斷多種經消化道傳染疾病的潛在傳播途徑。

此前局部地區甲肝大流行時期,也倡導過一定要分開吃飯,分開就餐,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

建議單獨用餐保持距離

共餐需使用公筷

此次新冠肺炎雖以呼吸道傳染為主,但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即然存在,就依然必須強調分開就餐,每人一份,保持距離。確診病人、正在隔離觀察的人單獨進餐是無疑的,對於健康人群的防控來說,也不能失去警惕性。建議家庭一起用餐時要培養使用公筷的習慣。

另外,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鋪開、部分餐飲業重新開放堂食,實在避免不了公共場合多人共餐的情況下,提倡使用公筷對於防控疾病傳播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市場調查:

公筷公勺在餐廳中未普及


記者暗訪廣州市8家已經開放限制性堂食服務的餐廳,發現只有一家餐飲店有主動為食客提供公筷公勺。其餘7家未主動提供公筷公勺的餐廳囊括了粵菜館、烤肉店、茶餐廳和火鍋店。其中火鍋店為私筷混食“重災區”。

市民李先生對使用公筷持保留態度,他認為一家人吃飯不用過於講究。記者調查中發現,公筷在家庭中的使用普及度不高,但是越來越受到年輕群體的重視。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告訴記者,一般來說,越高端的餐飲門店中,公筷的使用比率越高。在國內,提供公筷是作為餐廳服務的增值體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餐飲服務的成本。公筷公勺的使用可分為幾種類型,個人雙筷制、每菜一筷制、公筷定位制。

他說,在國內餐飲中推行公筷制不可能一日而蹴,須循序漸進地推行,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公筷制的推廣將更為廣泛而深入。

新晚報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