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閱讀的力量|孫甘露:關於閱讀“有意思的事”

閱讀的力量|孫甘露:關於閱讀“有意思的事”

“他們自己已經跨界了光明,而且已生活在光明之中。當他們想到神聖的城市,想到整個大地,想到那些活到今天晚上的歷史參加者和他們的子女時他們產生了一種幸福,安詳溫馨的心情,彷彿置身於4周無聲的歡快樂曲之中。”2月25日晚,上海作協副主席、作家孫甘露做客“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悅讀時刻”,以俄羅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日瓦格醫生》的節選朗讀,作為本次分享的結束之語。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閱讀成為了一件觸手可及的事,但同時也是一件“挺複雜的事”。

能否列出一個令大家都滿意的書單?為什麼我們要和別人來分享我們關於閱讀的感受、反應的差異?究竟怎麼來看待那些文藝作品?究竟怎麼樣看待一些學者、專家或者說業內人士對一部書的解釋?在拋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問題後,孫甘露一一分享了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與網友分享了“個人的日常閱讀”。

阅读的力量|孙甘露:关于阅读“有意思的事”

“很難列出令大家都滿意的書單,有意思的是分享差異”

“文學閱讀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你很難列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書單。”孫甘露直言道,

這不像挑選餐廳,朋友給出推薦,通常你在嘗試之後也會接受、認同。或是到世界各地旅行,去巴黎、倫敦,或其他風景優美的地方,大家比較容易取得共識。文學作品,比如詩歌、戲劇、小說或據此改編的電影,往往在不同讀者之中引發爭論。對一部具體的作品會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

文學閱讀既有公共性的一面,可以在一個課堂或一個讀書會,由一些專家學者作出推薦,同時它又是非常私人的話題,與每個讀者的個人經歷、修養、偏好、閱讀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在談論一部非常好讀、非常容易傳播的作品時,到底我們是在談論什麼呢?

“有的讀者可能非常沉迷於一個精彩的故事,而有的讀者他對小說中塑造的人物以及這個人物的背後的歷史所反映的時期的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有興趣。有的讀者可能對小說中的器物或者飲食非常有興趣,有的可能對小說所反映的時期的這個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有興趣。比如說一部戰爭小說,可能會引發一些戰爭迷,對那個時代的各國的軍事力量這個情況以及裝備的情況,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所以當我們籠統地談論一部作品的時候,是很難在不同的人中間獲得共鳴,因為在不同的讀者中,同一部書所喚起的反應可能是很非常不同。”孫甘露說道。

因此,孫甘露提出了閱讀派生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僅僅滿足於自己讀,還是讀完還有熱情、衝動與其他讀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文學作品作為藝術,通常作用於我們的感性、感情,由此引發、產生的分析、研究,通常是專業人士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讀者的閱讀行為更多是作為消遣。當我們談論閱讀時,你的看法,可能立刻引來無數相反的看法,你對一部作品的偏好,可能馬上引起無數反駁。這就是為什麼網絡上對一部作品,小說或電影的評價,總是如此爭論紛繁。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閱讀感受的差異,也是閱讀有意思的部分之一。”

“語言反應的是作家個人的特質”

語言,是我們讀一部小說或者讀一首詩或者一篇散文所最先接觸到的部分,它是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的反應,同時也是超越作家個人的一種歷史力量的一種反應。今天的中國作家寫作的大部分所使用的語言是通常講的白話文,古人不這麼寫東西,所以說語言的歷史變化,這個是一個非常是一種具有決定性的力量。讀者未必那樣清晰地感受到,而寫作者對這個問題十分敏感,同時又受制於語言演化的過程。

“白話文伴隨著的現代作家的寫作而逐漸的生長,逐漸的在發育在完善這樣一個過程,我想在我個人看來,我覺得這個過程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的完成。我們使用的語言是一個新生的語言,同時又伴隨著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社會生活的形態。在大的方面的下面,還有很多具體而微的這些風格的變化,比如說有很多作家把方言納入書面語,比如說我們知道的老舍,比如說比較近的王朔。那麼還有一些地方性的語言的寫作,它不完全是一種書面語,就是說標準的那種書面語的寫作,而且是把很多口語方言是一些納入寫作的裡面是文學語言變得非常的生動豐富,傳達的意思也辦變得更加微妙。”孫甘露介紹道。

語言的應用可能對普通讀者來說有些遙遠,但在一些生活場景中卻不斷上演。當我們欣賞外國電影時,或許是藉助字幕,耳朵裡聽到的聲音與作為中國人的日常經驗是非常隔膜的。所以有時候,你還是會很想看看中國自己的電視劇、電影,聽一聽自己的母語。就像在異地遇到老鄉,說起方言、鄉音所能喚起的微妙、親切的感受。

聲音裡包含著細節、觸覺,能在一瞬間喚醒你記憶深處、人生經歷中的珍貴時刻。人生的珍貴時刻是怎麼被反映到書面語當中的?作為閱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大部分讀者未必對此敏感,但無數作家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所以,閱讀文學作品,僅僅關注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人生經歷、家庭關係、時代和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反映是不夠的。我們所說的這些信息都是通過作家運用的語言來表達和呈現的,語言所攜帶的信息與內容本身,一樣珍貴。

沈從文先生、林斤瀾先生、汪曾祺先生,當代的比如說阿城先生、王朔先生,這些在語言上就非常富有個人風格的作家,他們的小說也在傳達給我們。關於他們所描述的社會生活時代背景那些內容之外,就他們作品的語言本身也是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因為風格是包含了作家的個人的特質,而這個特質實際上也是他所反映的那個時代那種精神生活的內容的一個非常顯著的一個特質。

“對風行的讀物,應該保持一定的警惕”

關於閱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究竟怎麼來看待那些文藝作品究竟怎麼樣看待一些學者、專家或者說業內人士對一部書的解釋”。

“當然我覺得專業人員的研究、推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在從事職業性的在從事這項工作,我們要可以依賴或者說仰仗他們的經驗、見識。但是正如我們大家也知道的,很多時候那些被印刷成書而出版的讀物。小說也好,詩歌也好,散文也好,其實寫得並不盡如人意。所以究竟怎麼樣來判斷這些作品,我覺得也不用完全的迷信。我們知道有很多並不是從事這個職業,並不是做專業的寫作,或者說閱讀從事研究的普通讀者,實際上他們也有著很高的鑑賞力,很好的品位。也是博覽群書,見解也是十分精彩。”孫甘露說道。

這就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這種這些作品是不是值得讀?是不是值得花時間值得花錢去把它買回來?”我們應該把優秀的作品推薦給我們所信賴的人,或者說由我們所信賴的人推薦給我們,但是一些真正意義上有價值的、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或者說對我們的精神生活會產生影響的一些作品,實際上是非常難得的。所以在日常的閱讀生活當中,需要保持那種對作品甄別、警惕的心態。

有時候,我們容易被某些宣傳或某個名人的推薦、某種暢銷榜而影響到閱讀的選擇。當然這之中並非全無價值,但對風行的讀物,應該保持一定的警惕。實際上,普通讀者和專業讀者有重要的共通之處,那就是人類基本的感情,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訴諸這一點。

阅读的力量|孙甘露:关于阅读“有意思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