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街頭巷尾說歷史,茶餘飯後話三國。

今天我們《史話三國》系列,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建安十三年八月,鎮守荊州的劉表病逝,荊州之地一時無主。劉備覬覦良久、孫權垂涎三尺、曹操志在必得,風雨如晦,荊州之地此時當何去何從?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唐末五代時期,有位得道高僧貫休,曾經留下一首詩,“黃昏風雨黑如磐,別我不知何處去?”,此二句可謂荊州之地此時境遇最為完美的寫照

劉表走了,荊州人民是思念他的,天下士人也是懷念他的。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劉表在那個風雨如磐的天下中給荊州人民帶來過安定;在那個狼煙四起的江山裡,給天下士人撐起過一片避難所。

從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表出任荊州刺史開始算起,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去世,劉表苦心經營荊州十八年。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十八年裡,於【百姓】,他一直想著如何安定荊州;於【士人】,他一直想著如何保存荊州。現在他累了,走了,再也不用操這份心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九州震盪豈能獨存?荊州之地重新進入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此時的操刀者有曹操,孫權,劉備。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劉表的忌日,劉備、孫權、曹操卻要開party,他們要過生日、分蛋糕,分荊州這塊大蛋糕。荊州之地此時會當何去何從,荊州自己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它只能任人宰割

算了,愛誰誰吧,它此時此刻只想懷念一下劉表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今山東微山人 )

德行表率:

《後漢書》記,【劉表魯恭王之後也。恭王,景帝子,名餘。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偉。】

劉表這個人之所以受當時士人們的歡迎和尊崇,不僅在於他的外貌,個子高、漂亮、文雅,還沾著那麼點三百多年的皇親,最為士人所樂道的是他的道德品行表率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當時劉表被時人評為漢末天下的“八顧、八俊、八友”之一。這“三八”放在今天,就跟道德楷模、道德模範的意思差不多,不過劉表這個道德楷模是國家級的,再恰當點比喻,就相當於今天的感動中國人物

初任荊州: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後漢書》記,【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刺史。】,【時江南宗賊大盛,宗黨共為賊。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乃單馬入宜城。】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由於漢末時期,朝綱不振,政令難行。地方豪強,因宗親關係,相互交織,網羅關係,形成宗賊勢力(類似於電視劇破冰行動的塔寨村林氏宗族),凌霸一方,魚肉百姓。荊州當時可謂治安混亂,民不聊生。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劉表此時要去上任荊州刺史(後來升任荊州牧),著實是個

苦差事。袁術當時屯兵魯陽,是劉表上任的必經之地。劉表因為跟袁紹的私人關係好,袁術和袁紹不和,所以袁術為防止劉表上任後同袁紹聯合一起南北夾擊他,就阻礙劉表上任。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劉表沒有辦法,於是匿名潛行,獨自一人一馬趕到宜城。(當時的荊州南郡,現在是襄陽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劉表是懷著一顆

報效朝廷的忠心,一顆安定荊州百姓的仁心,隻身涉險,不顧個人安危來到宜城的,此處當為劉表點贊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後漢書》記,劉表到了荊州以後,【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與共謀畫。】

劉表新官初任,人生地不熟,於是找到當地的兩個豪門望族,蒯越和蔡瑁。這倆人想必對劉表很有耳聞,欽慕劉表的品德為人,願意輔助劉表收拾荊州之地的亂局。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貴乎得人。……宗賊率多貪暴。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荊州八郡傳檄而定。】

劉表依照蒯越的建議,施行首惡必誅,脅從不辦,量才適用的原則,很快【江南悉平】,那時候的江南指現在的湖北南部和湖南部分,不是指現在的蘇州。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苦心經營:

劉表苦心經營荊州期間,對一條原則的堅守筆者認為非常難能可貴,感覺值得稱讚。

不問外事原則(不管外面如何風雲變化,盡力不插手荊州以外的事務,守好荊州這片地方,為荊州百姓創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生活環境,為天下避難的士人創造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灣。)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以下試做舉例說明。

1、董卓劫持漢獻帝禍亂京師的時候,劉表沒有參加十八路諸侯聯盟一同起兵勤王,討伐董卓,因為那時劉表剛到荊州不久,局勢不穩,實力也不允許他舉兵勤王。但劉表作為漢室宗親還是給前方供給了很多軍事物資以作後援。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2、《後漢書》記,

【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政治家的眼光認為劉表是騎牆派,胸無大志,堅守自保沒出息,筆者認為,劉表恰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天下的形勢認識清晰到位,才做如此選擇,終其一生都是中立的態度,不容易。)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3、《漢晉春秋》記,【太祖之始徵柳城,劉備說表使襲許,表不從。及太祖還,謂備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會也。"備曰:"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也。"】

針對此條文獻,筆者認為劉表後來跟劉備說:“不用君言失掉了一次大好機會。”,絕非後悔之言,因為劉表一直的態度都是不問外事,保持中立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但考慮到劉備是客人,寄居在自己這裡,好心好意為自己出謀劃策,直接不予採用感覺很不禮貌,給劉備一個面子,一個臺階,緩解尷尬。劉備的回答也是敷衍之詞,一看就是借坡下驢的話。

劉表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他接納了劉備和張繡,處處表現出了虛懷若谷、盡賓主之意。針對這點,為了不偏離文章主旨,這裡就不做詳細解說了,總之劉表頗有君子之風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劉表還有一個以身作則的原則。

【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

荊州民風好亂,劉表以他文質彬彬的風範,恩威並施,奸猾小人都相繼悅服,跟他學習,郡界清肅。沐浴之風,感而化之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重視教育事業。

【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慰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聘用綦母闓、宋忠等大儒士。】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病死襄陽:

【建安十三年,太祖徵表,未至,表病死。】

三國演義有劉表臨死託孤劉備的故事,筆者認為不合理,不真實,在此不作冗論

荊州之地的何去何從,曹、孫、劉如何分蛋糕,有機會在和大家分享討論。

最後對劉表試做總結。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在政治家的眼睛裡,劉表是胸無大志的,空有其表無有其用的人。在追求和平安定的百姓和士人的眼睛裡劉表是光鮮的,是亮麗的,是值得學習和欽佩的。

歷史學家何茲全先生曾經提出來,說如果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麼劉表就是“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庸人”,筆者在此不予苟同,筆者認為劉表是“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君子”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正如文中之所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風雨如晦豈能獨存,天下震盪之際,孤木難支,能堅守君子之道,不失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一股清流。

最後以那首貫休的詩,祭贈劉表。

史話三國:劉備覬覦、孫權垂涎、曹操志在必得,荊州之地何去何從

(筆者不知此詩的準確意思,只覺得有幾句詩的意境貼合劉表,聊慰敬佩之情吧。)

今日再三難更識,讖辭唯道待錢來。

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刻成箏柱雁相挨。

黃昏風雨黑如磐,別我不知何處去。

郭尚父休誇塞北,裴中令莫說淮西。

萬計交人買,華軒保惜深。

如何忠為主,至竟不封侯。

但看千騎去,知有幾人歸。

一生不蓄買田錢,華屋何心亦偶然。

客至多逢僧在坐,釣歸惟許鶴隨船。

家為買琴添舊價,廚因養鶴減晨炊。

粘粉為題棲鳳竹,帶香因洗落花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