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15省市區抗疫一線調查:中醫藥抗擊疫情應“全程參與,越早越好”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認真落實中央“堅持中西醫結合”抗擊疫情的決策部署,構建統一領導、協同工作、聯合值班、全員會診等機制,充分發揮西醫“對症治療”“生命支持”等優勢和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優勢,取得良好療效,一批包括重症在內的患者陸續痊癒出院,鼓舞了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

那麼,中醫藥是如何全程參與抗疫工作的?中西醫究竟是如何優勢互補、協同工作的?如何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抗疫一線中的作用?中醫藥如何幫助各地平穩渡過復工期……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分赴北京、湖北、甘肅、寧夏、河北、山西、廣西、浙江、河南、遼寧、雲南、天津、安徽、廣東、陝西等15個省區市抗疫一線進行深入採訪。

看到患者出院,增強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信心

截至2月25日9時,全國新冠肺炎累計治癒出院25078例,連日來持續增長。不少地區治癒病例都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療法,武漢實現了確診、疑似及觀察中醫藥全覆蓋,使人們看到了中西醫結合治癒新冠肺炎的希望。

——越來越多患者出院,說明新冠肺炎可以治癒。近期,武漢不斷傳來中西醫結合治癒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2月3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首批以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癒的8名患者出院;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天之內23名患者出院;14日,湖北省中醫院已累計有64名患者出院;22日,湖北省中醫院已累計治癒出院158例……

“武漢地區的臨床案例顯示,中西醫結合在治療新冠肺炎中具有確切療效。”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說。張伯禮表示,他領導的團隊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的34例新冠肺炎病例和西醫治療組的18例病例進行了臨床數據比對,在各項檢查指標衡量下,總體療效明顯優於單純西藥治療。從臨床治癒率(變好)看,中西醫結合為94%、單純西藥為61%;從普通轉重率(變差)看,中西醫結合為6%,單純西藥達到33%。

中醫呼吸急症專家、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病人出院就意味著臨床治癒,證明中醫手段加上西醫支持治療可以治癒新冠肺炎。在還沒有找到殺死病毒的確切藥物的情況下,運用中醫治療疫病的理論體系,以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案方法,在臨床實踐中證明了有效性,能夠治癒新冠肺炎。

此次疫情防控中,甘肅、寧夏確診患者的治癒率均超過40%,居全國前列。原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認為,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果。

——患者病症明顯緩解,表明中西醫結合療效良好。保定市是河北省治癒出院人數最多的地級市之一。保定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中醫組組長牛建海說,自保定市出現首例確診病例以來,他便參與到救治中。通過半個多月的臨床治療經歷,醫生和患者都體會到中醫藥在調節人體平衡、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症狀、縮短病程等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某是廣西首例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後即接受了對症、抗病毒及中藥治療。負責治療的梧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肺病科副主任李劍鵬說:“我們治癒的最大經驗是第一時間進行中西醫協同作戰。”廣西衛健委主任廖品琥表示,有關專家對已經出院的患者進行了初步分析,認為中西醫協同治療,有助於提高臨床療效。

正在湖北抗疫一線的廣東省中醫院醫生王軍飛、遼寧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趙克明、雲南省中醫醫院肺病科副主任醫師祁向榮等人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均表示,從一線救治情況看,中醫藥如能越早介入治療,與西醫配合得當的話,將發揮出最佳效果。“看到患者轉安或出院,大大增強了我們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的信心。”

——部分重症病人病情減輕痊癒,證明中西醫結合可以控制疫情發展。溫州一度是全國除湖北外確診病人最多的地級市。溫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楊軍介紹,該院全部病人都使用了中西醫結合療法。“我院有兩個上了呼吸機的重症病人,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一個已經出院,一個已經轉為輕症。”

“新冠肺炎病情進展很快,發病後一天一個樣,但用了中藥後,病情就穩住了,或者逐漸轉好。”杭州市西溪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建華說,目前杭州98%的確診患者服用了中藥湯劑,沒有一例輕症往重症發展,有多例重症向輕症過渡。例如,一位63歲的女性重症患者,肺部炎症嚴重,抗病毒藥和中藥一起用,從入院到出院僅8天,“沒有中西醫結合不會這麼快。”

抗擊疫情為中西醫結合提供了深化空間

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從西漢到清末2000多年裡,中國發生過321次疫病流行,正是中醫藥保護了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在抗擊乙腦、鼠疫、非典、甲流等傳染性疾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多位抗疫一線臨床醫生認為,此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國家高度重視中西醫結合,為中醫藥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和實踐機會。

——西醫、中醫治療本質上是殊途同歸。治療新冠肺炎,西醫是從微觀入手,從分子水平直接干涉人體的生理和代謝,治療方式注重藥物開發,診斷方式注重數據和指標。中醫則是從宏觀入手,從環境因素分析發病原因,結合個人體徵進行辨證治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中醫名家會商認為,新冠肺炎發於武漢,去年冬季以來陰雨連綿,脾虛極而不能運化水溼,溼毒因脾鬱肺,氣機失調,形成了目前的疫情。

賈六金、王晞星、張靜生等多位著名中醫表示,傳染性疾病屬於中醫“疫病”的範疇。中醫防治傳染病,並不為病毒所困擾,而是著眼於病因與機體的相關作用,講究辨證施治,通過中藥緩解病人的臨床症狀,調動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實現治癒。多位臨床醫生告訴記者,此次新冠肺炎,西醫還是以支持治療為主,最終依靠患者免疫力痊癒。在這一點上,西醫和中醫其實是殊途同歸。

——中醫藥治療應“全程參與,越早越好”。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唐農說,中醫、西醫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效果要勝於單純的西醫治療,特別是中醫藥越早參與效果越好,這一點實踐已經證明。中醫對西醫治療新冠肺炎有時也起到了很好的補偏救弊的作用。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朱明軍說,中醫藥主張“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對普通群眾,中醫藥可以增強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對疑似病例,能夠幫助自愈;對輕症病人,能夠有效減輕發熱、咳嗽等症狀;對重症病人能夠減少向危重症發展的概率,降低死亡率;對康復期的病人,中醫藥治療對改善肺功能有一定幫助。

——中西醫結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曲妮妮表示,目前西醫的支持治療比非典時期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對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與臟器保護,為患者自身修復贏得了時間。同時也應在治療全過程大力應用中醫技術與方藥。非典後期,我們就是採取中西醫結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並有效緩解了後遺症。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隔離病區執行主任李彬參與救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他說,西醫使用克力芝、阿比多爾等抗病毒藥,副作用很大,病人吃不下飯甚至腹瀉。這時,中醫就會用一些健脾去溼的藥來保護腸胃。在疫病中晚期,病人機體消耗大,西醫檢查常發現病人免疫細胞下降非常明顯。這時中醫會給與大劑量益氣扶正的藥,如人參、黃芪等,恢復免疫功能療效顯著。此外,西醫激素治療容易導致肺纖維化,中醫會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如絲瓜絡、皂角刺,提高患者愈後的生存質量。

——西醫、中醫不能互相取代。張伯禮說:“中醫和西醫兩者各有各的優勢,優勢可以互補,不能互相取代,在這次疫情中也顯示出了這一特點。如西醫的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治療等是重要的支撐措施,中醫則注重改善症狀,調節體質狀態,共同治癒新冠肺炎。”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張煒說,此次中醫積極參與,對西醫進行了補充和幫助,減少了併發症,副作用小,費用低。

中西醫結合力度大,經驗值得總結

記者採訪瞭解到,與非典時期中醫藥後期介入不同,此次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醫藥是第一時間參與,中西醫結合的力度之大、範圍之深多年未有,開創了中西醫結合診療傳染病的新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醫藥國情調研組負責人陳其廣認為,此次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為今後戰勝各類重大傳染性疫病積累了經驗。

——中央對“堅持中西醫結合”第一時間做出部署。1月25日,黨中央做出“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的重要部署,為全國抗擊新冠疫情指明瞭方向。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從第3版開始推出並不斷更新中醫藥治療方案。在全國醫療系統支援湖北行動中,中醫藥系統共派出3100多名醫務人員,組建5批700多人國家中醫醫療隊,在武漢多家醫院探索中醫主導的診療模式。

——各地均將中西醫結合納入抗疫工作機制。各省區市都成立了有中西醫參與的省級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中醫藥救治專家組,河南省建立了中西醫協同診療機制,在救治工作中堅持“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督導”。山西建立了中西醫聯動機制,及時派專家赴一線巡診會診,中醫全部進駐定點醫院。河北對於所有疑似和確診病例,實行中西醫“全員會診”“一人一案”。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表示,目前湖北省中醫藥參與救治率已達到75%,全國其他地區達到90%以上。

——迅速推出能對症起效、遏制疫情的中藥方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說,新冠肺炎發病迅猛、病情急迫、控制疫情一定要有一個速效藥方。為此,他們從《傷寒雜病論》經典方劑中優化組合形成“清肺排毒湯”,在10個省份推廣,臨床有效率達到95%,湖北武漢、黃岡也已開始使用。各地在“一人一辨證,一人一湯藥”基礎上,也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普適型中藥方劑。如廣東推出“肺炎1號方”,已在全省30家定點救治醫院使用。

中西醫結合須防問題苗頭,中醫藥大有可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喊了多年”的中西醫結合找到了新的落腳點,進一步用實踐證明了其良好療效。記者在全國15個省區市調研時發現,在以西醫為主的醫療格局下,中醫藥還有很大作為空間;而中醫藥也有待加強臨床科研,用現代科學方法來闡釋自身的有效性。記者採訪到的一線醫療工作者、專家和患者均認為,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應進一步加大中西醫結合、防治並重的力度。

記者採訪瞭解到,在當前中西醫結合的良好態勢下,仍有一些苗頭和問題值得關注:

——在部分西醫院以及急危重症等領域,中醫藥還有很大作為空間。79歲仍堅持在診療一線的全國名中醫張靜生說,據他了解,有的醫院還沒有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特別是現在的急危重症病人,中醫難以插上手。其實中醫對付危重病也是很有辦法的。從中醫來說,如果是“內閉外脫”,用生脈飲、安宮丸就很好用;如果是“陰厥陽脫”,則可以用人參、茯芷等益氣溫陽的藥物。“在非典時,廣州也治療過這樣的病人,把中藥從胃管打下去,血壓就升上來了。”

——中醫藥診療遇到病患難見、科研不夠等問題。唐農說,各地定點醫院大多是西醫院,中醫參與對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很多依靠遠程診療和視頻資料,應創造條件讓中醫直接面對病人,通過望聞問切,現場收集症狀。溫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楊軍說,當前中醫師在臨床上遇到一些困難,如需戴手套搭脈、帶護目鏡觀察舌苔,可能導致診斷不準。

中醫藥療效是否必須靠“小白鼠”點頭,一直爭論比較大。很多專家認為,中醫藥要贏得更多認可,需要藉助現代科學方法,採取隨機、雙盲、安慰劑等方法,加強數據統計和病例分析。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多家單位已在武漢啟動了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科研項目,目的就是要通過科研思維促進臨床救治,及時調整完善方案。

——有地方不按中醫規律辦事,全盤照搬國家方案。多位一線中醫醫生反映,因湖北正在嚴厲問責疫情防控不力等問題,一些地方對中醫防治產生了教條盲從、不按規律辦事的現象。一名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說,地方有些幹部對國家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不是作為參考,而是全盤照搬,甚至說“必須嚴格按照方案來,千萬不要自我發揮,只要照著方案做,出了問題咱也不怕”。這明顯不符合因人、因地、因時制宜、辨證施治的中醫規律。

——醫療界“中西醫優勢之爭”時有發生。在醫療界內部,極力貶低中醫的聲音有之,神化中醫的聲音亦有之,甚至有人提出中西醫各自收治病人。多位中西醫專家表示,醫者初心是治病救人,適合中醫的疾患中醫上,適合西醫的病症西醫上,無所謂長短,更沒必要爭個高低,大疫當前,沒有中西醫之分,只有“有效”與“無效”的區別。劉清泉說,中西醫不是打擂臺,而是互相配合。須堅持中西醫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可過分誇大某一方作用。

繼續完善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治工作機制

從前一階段中西醫結合成效和問題出發,受訪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中西醫結合的工作機制。推广部分省份的有效做法,繼續完善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治的工作機制。如優化中西醫聯動機制,及時派專家赴一線巡診會診;建立健全定點醫院中西醫會診制度;確保每家定點醫院都有1名以上中醫進駐。可加強總結,對中西醫結合的切入時機、合作方式、管理模式、臨床方案等進行優化,為應對未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做好準備。

二是對重點疫區“特事特辦”,處理好重要“通用方”的應用。有專家指出,“一人一辨證,一人一湯藥”是中醫最理想的用藥模式,但湖北特別是武漢疫情重、發病人數多、抗疫時間長、防護要求高,靠中醫一個個把脈開方不現實。特殊時期,先讓每個病人吃上中藥,需要“特事特辦”。還有專家建議,鑑於“清肺排毒湯”在10個省份取得良好療效,建議儘快在全國特別是湖北加大臨床應用的力度。

三是既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辨證治療,也要注意總結提升、加快新藥審批。多位一線醫療工作者認為,國家發佈中醫診療指南,各地面臨治療方案標準化問題,但若固守標準化,就背離了中醫個性化診療原則。要鼓勵各地根據病情、氣候、患者體質等,參照全國方案進行適當調整、辨證施治。

一些專家建議,主管部門啟動應急模式,主動收集各地中醫救治用藥情況,迅速總結切實有效的藥方進行臨床試驗,一經證實,立刻推廣;已按新藥審批要求做完三期臨床試驗的相關中成藥產品,可加快推進審批上市。

四是調動全國中醫力量參與一線救治和遠程會診。實踐證明,派到臨床一線的中醫師,要有豐富診療經驗,特別是對危重症病人需辨證施治,才有療效。建議從全國抽調一批名中醫支援湖北,或參與遠程會診。

五是鼓勵各地推出符合地方實際的中藥“預防方”,為平穩渡過復工期做好準備。隨著各地復工、復學的臨近,建議鼓勵各省份及時推出符合本地情況的中醫“預防方”,通過機關單位、工廠社區、超市藥店等平價推廣,增強普通民眾特別是病患、老人、兒童等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