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目前的涡扇发动机有哪些型号,性能如何?

sugar5767


想来这个问题不复杂,军用的二代涡扇-9,三代重推涡扇-20,大推涡扇-10“太行”,中推涡扇-13“泰山”,小推涡扇-11,用于教-8和无人机等,四代大推涡扇-15“峨眉”用之歼-20,中推涡扇-12,用于下一代教练机。等等,在研制军用型号的同时,也在推出相关的民用型号,如根据涡扇-20而研发的长江-1000A涡扇发动机,用于C919。军民可以齐头并进,魂舞大漠判断,十年后,民用发动机装配外国发动机的情况,可以得到根本扭转。致说性能,军用的好一些,三年之内,现役飞机均可使用航发集团自主研制的战斗机。民用的差一些,主要起步较晚,相关型号不过刚开始立项,不过,经过军用航发的研发,可大力促进民用航发的研制,正像突破了三代军用大推技术,四代大推可以顺理成章一样,前面的路会越走越顺。

▲性能的衡定。发动机性能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推重比,推力,寿命,以及噪音水平,经济性等等,话说我们的水平如何呀,实事求是,整体上差了那么一点,主要是寿命和经济性能方面,差了一个档次,军用的可以满足使用,民用则有更高的经济指标,欧美提出排放标准,制定准入规则,不够他们的指标,即会受到飞行限制。如俄罗斯的发动机基本满足军用标准,但要装配在民用飞机上,即会受到西方限制,不准进入其空域飞行。条件是苛刻了一点,但也有助于我们航发水平的提高。临时受到限制没有什么,如我们的ARJ21,MA60,包括大飞机C919都还使用着西方发动机,待国产发动机性能达到要求,我们也要严格制定自己的排放标准,对适航审查也要严格起来。

▲现在的局面。军用的基本能满足需要,进步相当明显。“太行”三十年,努力有成,这一步,我们终得迈了过来,魂舞大漠的观察,突破三代发动机技术,至关重要。我们知道,发动机是集材料、装配工艺和实验检测等各项技术为一身的现代科学之杰作,有号工业之花,代表的是现代航空工业之大成,航发兴,航空工业则兴,否则即会受制于人,时间,资金,人才,技术等缺一不可,2016年,我国航发集团成立,即正式拉开了向航发进军的大幕,真正从研发机制上扫清了一切障碍,整合力量,大力培养人才,国家投入重金,当做大事业来干,当做事业,潜心努力,就没有一个不成的。魂舞大漠愿意相信,自古有奇工巧匠之能的中国,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只要找准问题所在,一切可兴,我们有的是人呀。

▲如果给一个时间点的话。我们何时才能真正追平差距?都这么问。有人很夸张,对我们的航发水平根本不了解,张嘴即讲差距至少50年,这种话明显就是不负责任。我们可举例说明,比如四代大推涡扇-15研制成功后,那么我请问,差距是多少年?也就是十年之内,现在看“峨眉”三年之内是可成的。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纠结于三代发动机,致使两型三代机趴窝多年,不过在突破了三代机技术以后,这以后的路,就变得非常顺利,基本十年一代,这就是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技术规律。找准一条路,照直前去,会不断得到突破。如南京理工大学的陈光团队研发的高温PST钛铝单晶新材料,取得重大突破,一下就将承温能力提高250度,30度一代合金,话说250度是多少代呀。所以做人莫讲那没志气的话,困境时要看到希望才成。


魂舞大漠


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认为:在航空发动机方面,我国一直很落后,尤其是先进的涡扇发动机,直到今天,落后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涡扇-8,后来装备到运-10,仅仅生产了8台。

七十年代还进行了英国“斯贝”MK511涡扇民用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结果干了三十年才完成,这就是后来的涡扇-9秦岭。

涡扇10太行发动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研制,核心机参考了美国CFM56民用发动机,还借鉴了俄罗斯著名的AL-31F发动机的技术,到1997年正式开始型号研制,目标是装备歼10和歼11两款我国主力发动机,在当时看,这是风险很大的举动,一旦涡扇10研发失败,造成的损失,耽误的时间都巨大的。

AL-31F发动机

由于对发动机技术吃的不透,基础薄弱,涡扇10历尽20年的挫折和磨难,到2015年总算交付海空军400多台,目前尚无因发动机问题而坠毁的事故发生,总体性能和俄罗斯AL-31F发动机相当,可靠性稍高。

涡扇10

涡扇10问世之初,已经落后,无论是F-22、F-35还是苏35的发动机都比它先进,歼20只能勉强用涡扇10过渡一下,等待涡扇15的问世。

涡扇15“峨眉”三维矢量涡扇发动机目标就是装备歼20,它寄托着中国发动机工业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希望,研制完成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

早在1995年,俄罗斯因为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下马,配套的R-79发动机无用武之地,且经济困难,我国乘机购买了R-79全套设计图纸和资料,以及生产设备及资料,此后又购买了其矢量喷管技术和后续的R-179-300发动机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始研制涡扇15。

涡扇15据说最大推力可以到18吨,综合技术水平可以进入世界顶级发动机的前三,希望涡扇15可以如期完成,装备歼20。

关注麻辣战争,关注世界军事!


麻辣战争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一直是中国军迷心中的痛,也一直是争论的热点,不过都是些外行人说外话,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谈的只是纸面数据,中国军工科研人员付出多少努力并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好在科研人员不会受到我们“无知、无畏的言论”影响。下面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中国的涡扇发动机,特别是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目前是处于落后状态,但是只是相对于美俄英等航空强国落后,一段时间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还只能从俄罗斯进口,比如歼10用的AL-31FN,歼11用的AL-31F,运-20、轰6K的D-30KP2。后来改革开放后,技术和资金均有一定基础加上国家意识到不能受制于人,于是开发出一系列涡扇发动机。

WS-10

WS-10 由黎明发动机公司设计研发,核心机据说是参考了CFM-56核心机(参考美国的F110的核心机),起于国家高性能推进系统预研计划,于1987年立项,后被选定为歼10战斗机的动力,但是研发拖延,歼10改选为俄罗斯的AL-31FN涡扇发动机。WS-10推重比初期为7.5,后期的WS-10B推重比为8.1,最大推力为12.5吨\\14吨(WS-10B),WS-10于2005宣布定型,但是随后传出一系列问题,如发动机空中停车、喷零件等质量问题,一度被千夫所指,在网上更是被黑成“碳”,歼10系列目前不使用WS-10,更是坐实了其可靠性低的问题。

但是WS-10蛰伏几年后,开始大量装备国产战机,目前歼-20生产型使用的WS-10B,歼-16使用同样是WS-10B,歼-11B装备的是WS-10A,而且中国空军也不再与俄罗斯签到新的发动机购买合同,侧面说明WS-10已经逐渐走向稳定、成熟。

至于歼20配套发动机WS-15,目前网上消息一大推,有的说是已经装备,有的说是推倒重来,个人认为是目前歼20装备的是WS-10B,WS-15目前还没有定型,不过正在加紧试验,网上的图片都无法证明WS-15已经研制成功。WS-15为推重比为10的第四代大推力发动机,按照WS-10比对F110,那么WS-15的数据指标很有可能是比照F119,最大推力可能为16-18吨。

同时中国还以俄制RD-33的基础上研制了中等推力发动机-WS-13,由贵州航空集团设计生产,主要是计划用于装备出口的枭龙,不再使其受制于俄罗斯。巡航推力 51.2KN

发动机加力推力 86.37KN。

中国的大运之心-WS-20也有的进展,目前已经装机的伊尔-76运输机上试飞,估计未来3-4年内投入使用,WS-20估计推力范围为13吨-16吨,油耗、寿命均强于目前装备的D-30KP2,运-20换装后运载量和航程将会进一步提升。


巴尔干尖刀


中国目前可以提供生产产品的只有涡扇9秦岭(斯贝)和涡扇10太行,涡扇11(AI-25)

正在研制/仿制的有涡扇13天山(RD-93)、涡扇15峨嵋。在涡扇10基础上研制的涡扇20,进一步发展成CJ-1000作为民用客机发动机。


涡扇11是教练机用的小推力发动机,推力2吨以下。

中等推力发动机有涡扇9和涡扇13,推力8、9吨,推重比分别为5和8,装在歼轰七和为枭龙发动机国产化。涡扇13成功后,还要发展高涵道比民用型,安装到ARJ21客机上,替换CF34。

大推力发动机是涡扇10,推力12-15吨,太行是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推重比8。

更大推力的第四代战斗机用涡扇15推力可达18吨,推重比10以上。

涡扇20、CJ-1000是高涵道比非加力发动机,安装在运20运输机、C919客机上。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涡扇9是8090年代从英国引进,涡扇十也就是在航展上扭屁股那个,应该成熟量产,其余的13,15,17,18,19,20都是在云里雾里,都是在网上传来传去,但估计没有人见过,当然,见过的人可能因为是保密原因,也不会说。

所以,一般屌丝军迷能有机会亲眼见到服役的,就涡扇9和10。

但这次珠海航展,没有哪位大神专门去瞅瞅,L15到底用了国产发动机了吗?难道用的还是乌克兰的AⅠ22225?一个用于出口及教练机,总不至于还要保密吧!


紫水晶9795


中国目前的涡扇发动机,只看定型投产的也有很多种了,主要用在作战飞机上,民航用的暂时还比较少。

1、涡扇-10“太行”

军迷最熟悉的一种发动机,目前装配国产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等,最新型号的加力推力可达14吨,推重比8左右,但涵道比太大,无法超音速巡航,歼-20搭载的涡扇-10即将被更先进的涡扇-15取代。

涡扇-10的核心机仿自CFM56-3,该型号在美国衍生出F110涡扇发动机(用于F-16、F-15等机型),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中、美目前三代机的发动机系出同门,性能也比较接近,早期涡扇-10、涡扇-10A的寿命还不太理想,最新的涡扇-10B则不仅推力进一步提升,寿命也提升到6000小时,基本赶上了F110的水平。

2 涡扇-15“峨眉”

国产最先进、推力最大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据传其加力推力可达16.5~17.5吨,推重比超过10,适合超音速巡航,是为歼-20量身定制的四代机专用发动机。

目前涡扇-15进展顺利,据不可靠消息称已在歼-20上进行飞行测试,但目前该发动机仍高度保密,网络数据均不太可信,大致推断涡扇-15的核心机寿命刚刚超过1000小时,涵道比约0.25~0.3,成本相比涡扇-10来说也很昂贵,三代机虽然可以换装,但成本太高、设计也太复杂,并不划算。

3 涡扇-9“秦岭”

歼轰-7“飞豹”配套的动力系统,仿自英国“斯贝”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加力推力约9.2吨,巡航状态下油耗很低,帮助歼轰-7实现了3000公里的大航程,但推重比只有5,相比1.84吨的重量,涡扇-9的推力并不理想。

目前歼轰-7逐渐淡出视线,也有传言称其将换装涡扇-13,”秦岭“的历史使命即将结束。

4 涡扇-13“泰山”

为解决FC-31配套动力系统、及外销项目FC-1“枭龙”而仿制俄罗斯RD-33发动机的国产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结构与RD-33基本一致、推力和寿命略有提升,涡扇-13的加力推力约8.8吨,推重比超过7.0,寿命2000小时,油耗表现中等。

涡扇-13原定的装机对象是“枭龙”和FC-31,由于FC-31前途尚不明朗,目前也有给歼轰-7换装的传言,但考虑到歼轰-7本身是一款比较老旧的平台,目前使用涡扇-9也能保证经济性和战斗力,除非军方决定继续生产新的歼轰-7(歼-16投产后,这基本不可能),使用涡扇-13的可能性很小。

5 涡扇-18

仿自俄罗斯D-30KP-2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很显然,主要用于取代伊尔-76和国产运-20上使用的D-30KP-2,与后者相比,涡扇-18的重量更轻、结构与美制CFM-56有一定相似之处,不加力推力(运输机用的发动机没有加力)约12吨,油耗更低,载机的航程略有提升。

客观评价,涡扇-18的性能并不是十分先进,但可以解决有无问题,避免国产运-20的发动机受制于人,意义十分重大。

6 涡扇-20

取代涡扇-18的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装机目标与涡扇-18类似,早年间进度迟缓、催生了应急的涡扇-18计划,但最近有消息称运-20已换装疑似涡扇-20的四台新型号发动机进行测试,如果该项目进展顺利,涡扇-20也许很快就会定型投产。

和涡扇-18相比,涡扇-20是从涡扇-10的核心机研发而来,性能更加先进,最大推力预计可达15~16吨,寿命也比涡扇-18有进一步的提升,未来不仅可以作为运-20的动力系统,还可以配套轰-20这样的远程隐身轰炸机。

除上述作战飞机用的大、中型涡扇发动机外,还有一些配套教练机、无人机和导弹的小型发动机,不再赘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