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没有你们读过认为不错的书,推荐给我也拜读一下可以吗?

dimanlanke


常年霸榜的国内外名著,N多人推荐的书籍就不推荐了。这里推荐一本很少人知道的书,对喜欢西晋末期至衣冠南迁,不想看史书,又不想看爱得死去活来情节的网友来说,小船芝麻的《凤兮凤兮》很值得一看。几乎没有爱情线,只有卫玠眼中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没有英雄盖世,只有南迁的辛酸和对世间的无奈。

内容大体与历史比较符合,看过后可能会心情沉闷,毕竟这段历史就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史。

如果想看关于这段历史相对轻松的网文,《媚公卿》《春芳歇》还行,不会太长,看后会有些意犹未尽。

真的无需因为是网文就大加抨击,总有一些写的还不错的。名著经久不衰,有深远的时代背景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小说更侧重于人物性格和心理塑造。


臭美兮兮cicishe


你好,给你推荐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是美国企业家彼得·考夫曼编写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式和处世智慧。


虽然他是投资家,但这些智慧对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非常实在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先看一些网友看完以后的亲身体验:

“这真是一本名副其实让人醍醐灌顶的书,其中的多元思维模式和那种善于通过学习和改变自身理念的做法真的可以让人一下豁然开朗,人类误判心理学即使不是鸿篇巨制,但因为芒格的思维,散发出了智慧的光芒,我瞬间成为了芒格粉。”


“芒格的智慧总结起来就一条: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

实现的路径是两条:跨学科知识的不断积累、心理学的研习。

心理学是认知提升的核心因素,而多学科知识能避免心理学上的偏执和极端意识(潜意识)。”


“是查理芒格智慧大结集。其中关于人性、逆向思维、自我观点证伪、底层逻辑等内容,对我的思考、处理问题及行为方式都有改变。第二次购买了。”


“如果,你当下遇到瓶颈不知如何是好,可以看看这本书,他会让你不仅仅是手握锤子的人,还有更广阔的思维。也会让你有了一个特别好的概念和执行方案,那就是检查清单。”


所谓“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的感触和收获或相同或不同。我个人是第三次读这本书,谈谈让我收获最大的三个点,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参考:

1、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局限和认知盲区,看待事物往往难以更加全面客观,或者说难以更好地从整个生态系统去思考。


如果能够学习运用多元思维模型,你对事物全面且深入的理解能力将会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查理·芒格认为:

世界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


例如他要投资一个公司,他不会简单从财务信息进行评估,而是从它内部经营情况以及它所处的整个生态系统情况做出全面分析。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那么如何更好地学会这种多元思维模型呢?


查理·芒格说: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并全部用上,而不是只有几种……”


不同学科的知识其实是可以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独立存在,我们需要学会融会贯通。比如说我们较为熟悉的学科有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物理学、统计学等等。


举个简单的案例,最近认识一位新媒体作者,原先是位记者,同时她又学了心理学、营销学、育儿等内容,加上一直在提升的写作能力,所以她现在发展非常好。


心理学现在是她深入学习的,而其他领域她也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所以你会觉得她很强,不仅专业领域做得好,还能结合其他领域内容一起运用。而她现在一篇文章的收入可能是其他普通作者几十倍的收入。

对于我个人而言,学了这方面内容以后,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改变:


01、以前思考方式非常受局限,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肤浅地去思考问题

现在虽然不敢说思考非常全面深入,但至少能够从更多方面去思考和分析,不再轻易走进死胡同里,看事情也更加理性客观。


02、能够把更多内容结合在一起运用

以前有点读死书的感觉,怎么读怎么用,不懂变通,也不会融会贯通。但是现在会试着把更多的内容结合起来。

例如我本职工作从事的是销售,然后学了一些心理学,经济学,之后再慢慢学着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尤其工作上遇上问题的时候,这些学过的不同内容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它们可以一起为我专业的领域贡献。


03、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

以前的思维模式固有、单一,主要是由于成长的环境、经历等方面造成。

学习查理·芒格的思维之后,慢慢学着从过去那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来,对这个世界及对自己的认知,也不知不觉得到提升。这种提升可能一时不明显,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直到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和过去不一样了。


我这样说可能还不够具体,具体可以去看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真实案例,还有很多细节内容,如果耐心去看,会受益匪浅的。

2、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维

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维也非常值得学习。


比如说要研究企业如何强大,查理·芒格一般是先研究企业如何衰败。他会不断收集各种人物、机构、公司失败的案例,看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做成他检测决策的清单。


也就是说他非常善于逆向思考,并且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此来检测自己的决策,这看似简单的做法,实则非常高明,并且人们常常没有想到。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别人是怎么思考事情,我们又是如何思考事情,以及我们该当如何改进,都非常清晰明确了。

3、查理·芒格的处世智慧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合作了很多年,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除了过人的才能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内在的品质。


首先,查理·芒格特别喜欢读书,他的孩子称他为“行走的书架”。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本书,什么时候有空闲时间,就抽出来读。他说:“我手里只要又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他也说过,他认识的成功人士,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读书的。


但是读书的作用可能一时不明显,但长期的累积之后就显现出来了,例如一个人的涵养、品格、气质、智慧、思维、格局等等,查理·芒格能这么优秀,肯定和读书分不开。


其次,查理·芒格非常坚守自己的原则,哪怕是生活中也这样。


有一次,他们趁着假期,全家去太阳谷滑雪。回来当天,大家在争分夺秒赶回程的飞机,查理·芒格却冒着风雪,带着15岁的儿子出门,绕路给车子加油。


他儿子看到油箱里还有半箱油,好奇问:

“爸爸,还有那么多汽油,我们为什么要停下来?”

查理·芒格回答:

“查理,你要是借了别人的车,别忘了加满油再还给人家。”


查理·芒格非常有智慧,又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元思维模型,但他并不会借此去做违反法律或违背道德的事情,甚至是愿意多为别人做一些,贡献多一些。他说:

“我们并不自称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至少有很多即便合法的事情,也是我们不屑去做的。”

相信他不仅是这样说,确实也这样做。


最后,他的淡定与从容也非常值得学习。

他有一次过安检,不知为何机器总响,他便配合一次又一次安检,等终于通过的时候,飞机早就起飞了。


结果他没有半点着急,只是静静等下一班机,顺便开始阅读。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因为安检而赶不上飞机,该有多着急和懊恼,可是他却非常淡定从容。联系到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烦恼、痛苦、急躁,反而没有了这份淡定从容。


也就不奇怪为何别人能够成功,而我们一直是普通人。可见,学习这本书的智慧,对我们的内心也是一种修炼。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如果要一一讲,确实讲不完,比如里面还有人类的意识形态、人类误判心理学、自我观点证伪、更多人性的思考和真相等等。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不足点:

1、信息量太大,看第一遍的时候很难消化,甚至第一遍会有点觉得难以抓住重点。我也是看了第三遍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宝藏。

2、内容包含了查理·芒格传略;生活、学习决策方法;即席谈话;查理十一讲;文章、报道与评论等版块,每个版块看似分散,实则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贯穿在一起就是查理·芒格的智慧,这个可能需要至少看3遍才能更好融会贯通。

3、这本书有548页,厚实的一本,随身带着有些重。其次是我留意到它的价格一直在百元以上,即使在中国销售好些年,还是没有降下来。


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和处世智慧,这些都是依据事实得来的结果,并非空谈,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改变自己,得到更多的提升,这本书确实值得阅读。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参考,谢谢!



推荐《孤儿列车》。

《孤儿列车》是英国作家克里斯蒂娜·贝克·克兰创作的长篇小说。


当91岁的老妇人薇薇安与17岁的孤儿少女莫莉相遇之时,沉睡在薇薇安家阁楼里的经年往事被唤醒,同时被唤醒的还有这两位女性渴望爱与被爱的本能。


书中第二部分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懂的事太多,见过人们最卑劣、最绝望、最自私的一面。而这一切让我变得小心翼翼,于是,我学着伪装,学着微笑与点头,学着在毫无触动时佯装感同身受,我学习装模作样,装作与众人一般无二,即便心中早已支离破碎。”


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会让一个人如此这般地懂事,如此这般地让人心生疼痛。


少女莫莉是个嗜书如命的女孩,但是,她一直被寄养的生活情况并不允许她拥有自己喜爱的书籍。一次情难自控的偷书行为导致她必须完成50小时的社区服务,机缘巧合之下,莫利的服务对象是91岁的独居老人薇薇安,莫利的工作即是帮助薇薇安清理干净阁楼。


其实,正如莫莉所言,薇薇安真正想要的是最后一次看看盒子里的那些东西,记住她所经历的人生。


也正因为此,阁楼的清理工作异常缓慢,莫莉陪伴着薇薇安与自己的往昔重逢。在这段有少女相伴的奇妙旅程中,薇薇安也仿似重新拥有了青春模样,那些自己曾经拥有的名字——妮芙、多萝西、薇薇安;那些曾经居住过的屋檐——伯恩家、格罗特家、尼尔森家;那个曾经走失又如梦纪般站在面前的挚爱青年……

选择无处不在,选择决定人生,不过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生活逼迫你走上未知路,你无处可逃,无法躲藏,只能接受。


我们无从选择,有些时候,即使我们百般努力,选择权却依旧如细沙轻风般在手边滑过。我为故事里的两位女性感伤,但是脸上却不自知地挂上了笑容。


美国历史上,确有“孤儿列车”,在1884年到1929年间“孤儿列车”自美国东部发出驶往中西部的列车,车上承载了上万名无家可归的儿童。他们沿途在各站停留,从纽约中央火车站出发,到芝加哥联合车站,密尔沃基路站,再到明尼苏达州,奥尔本斯。他们在沿途各站停留,被需要孩子的人挑选,大一些的孩子被选去帮忙劳作,小一些的孩子多被领养。


这辆开往远方的孤儿列车载着伤痛,也载着爱;载着回忆,也载着笑。


薇薇安说,我过得平静幸福。风雨飘摇的前半生,让薇薇安找到了平衡自己人生的最好方法,而莫莉,这位仍旧有些愤世的小姑娘渐渐被薇薇安的故事打动,她们,在彼此的世界里找寻到了最真挚的情感依托。


悠然阅读


我要推荐的是经典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我觉得这本书更能引起有一定情感或社会阅历的女生的共鸣,也能给还不经世事的女生带来一些提醒。

这本书讲了苔丝的短暂悲惨的一生:天真少女时被无能且虚荣的父母送到一个无耻之徒手中遭受屈辱:成为一个病入膏肓的婴儿的年轻母亲;成为沉默寡言却富有魅力的女人并和一名牧师的儿子坠入爱河并结婚;被知道真相的丈夫抛弃,独自自我摧残;成为女凶手后在和丈夫短暂幸福相聚后走向死刑。

我从这本书得到的感悟就是:

1、父母和子女都是自由的个体,父母对子女本应是顺应天性的、纯朴自然的爱。这种爱应该无私的,单纯得希望子女比自己好,甚至

可以自我牺牲以保全孩子幸福。而不是带着功利的爱,违背天性的让子女为自己的虚荣心、贪婪而买单。

2、父母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不仅没有对苔丝尽到该有的养育、保护、教育之责,反而因不良嗜好和性格对苔丝的人生造成负面影响。父母将子女带到世界上即有责任和义务给子女提供保护、教育职责,使其掌握生存之道,免受伤害。

3、爱情不是施舍,不能靠卑微的等待。苔丝一味得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悲惨命运中不能自拔,等待着克莱尔的宽恕和召唤。这种等待最后发展成深深自我怀疑,发展成抱怨,发展成愤怒,最后成绝望,这是一种自我摧残式的等待。

4、我们即使在热恋中,也不能失去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在双方发生矛盾后,不能一味的怪罪自己,如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要勇敢的说不,只有自己爱惜自己,才会赢得爱情。

5、平衡好自尊和自卑。成长中不好的经历总会给我们心灵上带来负面的影响,久久不能释怀,但是,过度自尊与自卑看似拥有一副盔甲,免受了他人的伤害,却免不了自我伤害。适当的寻求他人帮助,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四月木棉


最近,读了一本书《文心》,一本教人如何读和写的书,历经了时代的洗礼,仍经久不衰。豆瓣评分9.1分,深受写作者喜欢,也是一本教孩子写作的最佳书籍。推介理由:

1.故事题材的教科书,文字简洁却生动、有趣

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圣陶、夏丏尊先生,书作于上世纪30年代,正是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时期。书的目的在于教会中学生如何读书和作文。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故事、对话、情景方式来讲授行文读书的技巧,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工具书,却一点不枯燥乏味,说它是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不为过。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时代的背景,粗描淡写道出写作的真谛。有个情节是这样说的:

乐华语道:“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王先生满意的说:“诸君作文,须永远记着他们的话。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写作就是生活,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从生活开始。

2.读与写、教与练的结合

近些年,写作成为热潮,有很多的写作类书籍,讲的是如何出爆款文章,标题的写法、金字塔结构……很多人看完以后,还是无从下笔。写作技巧构建了写作的基本框架,但是没有内容,形似骷髅,只有骨头没有肉。

《文心》解决了读与写的问题,告诉读者读什么书?文中认为的读书进阶是这样的:字典是必备工具;小说入手可读性强,可以构建故事思维;经史子集是文化瑰宝;杂志可以了解时事。读书要扩展思维和视角,由点到线到面,构建整体知识体系。写作是从生活入手,感受身边的人、物、景的变化,这是写作素材。由景生感受,这是写作的情。读书与写作互相交融,相互促进,让读书和写作更有乐趣。

《文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教与练的结合。对于开始接触写作的人而言,练习很重要。本书通过故事介绍了写作手法,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了练习、修改,教与练实现了完美结合。正如文中提到,乐华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枚叔进行了现场批改,指出三点问题:首先,文章要有条理,还要注意承接转合;其次,叙述不能太呆板,要注意生动性;第三,感情要充分。这样的对话,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

3.读书与写作的情怀

技术终归是玩意儿,思想才能影响别人。很多人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说,读书一定要读,但不一定经世济用,也可能是一种情怀。正如枚叔所说:

“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

在最后一课中,王老师给出了写作的态度: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不是要人人做文学家,人人做文学者也是没道理的,但是希望写作的技能为我所用,唯能如此,才受用不尽。网上写作变现的人整天做着非分之想,变现的人千千万,不变现的人万万千,而有谁真正去思路过写作的意义在哪里?

4.教育理念的革新

本书被誉为“在国文教学上划了一个时代”,岂止一个时代,直到今天仍然受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重根基的练习。今天,那么多盲目追求写作的人,感觉满腹经纶,头头是道,但是有多少人曾斟酌文章中的词汇、字句的使用对文章地影响;句子语调的强弱对表达效果地影响;文中标点的使用起到地渲染作用。这不正是国学的根基所在吗?

(2)诱导与自由的结合。书中王仰之先生号召快乐的学习,自由的学习。从不把自己理念强加于学生,通过诱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在读书和写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炮火战乱的年代里,伟大的思想诞生于一所中学。

(3)“情景式”教育。目前的教育家们探索的“情景式”教育,在书中完美的体现。读与写、教与练生动的展现,开拓了一条有趣、有料、有用的写作道路。摒弃枯燥乏味、条条框框的灌输式理念,对话和情景显得趣味丛生。

5.富有浪漫色彩的包办婚姻

此书最早是叶先生和夏先生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的文章,致力于中学生国文教学。在文章连载一半的时候,两位大师结为儿女亲家,把本书作为订婚信物,创造了一段美好佳话。

此书多次印刷,从未停版,希望对你有作用,也希望可以留言,进行探讨。


熋赳赳


推荐6本去年看完,觉得很不错的书。


1、《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是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特别想找我的奶奶聊一聊过去的事情。

奇怪的是,我们长了这么多年,对一切远在天边的人和事似乎都很关心,看了那么多名人学者的散文自传,却从来不曾了解过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的一生,尽管平凡,却也一定在那块平凡的土地上,开过最灿烂的花。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为了心中的坚持,用力地活着。


2、《局外人》

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阿尔贝·加缪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

莫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桎梏枷锁与虚情假意,人人都活在世俗眼光之下,即便有人离经叛道,也不过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为了融入它,最终我们还是要与它妥协,用尽全力去追求一切成功与荣耀,去做一个看起来“正常”的人。

默尔索最终因为人们的指控被剥夺自由,判刑处死。他甚至从来没有控诉和反抗过什么,但仍然被指世界这个强大的粉碎机毫不留情的毁灭。

说到底,谁能够真正的做一个局外人呢。

而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3、《岛上书店》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着一家书店。

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

就在此时,一个两岁的孤儿被丢弃在书店里,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绝境中的A.J. ,成为了连接他和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妻姐伊斯梅、 警长兰比亚斯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这是一个缓慢而温情的故事,娓娓道来。在那艰难的一年之后,主人公最终收获了美满的家庭。让我们明白爱与被爱,付出与接受在生命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很向往小岛上的生活,好像每天都有温暖的阳光,美丽的海滩,优雅的房子,还有满屋的书香。

虽然生活中有困境低谷,但心怀善意,一切在冥冥中早已注定。书中每节都以一小段读书笔记开始,提到过很多书和文章,也可以试着去看看。

爱书的人肯定都会爱上这本书。


4、《杀死一只知更鸟》

一个名叫汤姆·鲁滨逊的年轻人,被人诬告犯了强奸罪后,只是因为是一个黑人,辩护律师阿蒂克斯·芬奇尽管握有汤姆不是强奸犯的证据,都无法阻止陪审团给出汤姆有罪的结论。

此一妄加之罪,导致汤姆死于乱枪之下。

虽然故事题材涉及种族不平等与强暴等严肃议题,其文风仍温暖风趣。

小说以第一人称著成,叙述者的父亲阿提克斯·芬奇在书中为道德端正的角色,亦是正直律师的典范。


文中对阿蒂克斯的宗教信仰着墨不多,但我觉得他比大多数笃信基督的教徒拥有更高尚的道德——他做到了爱人,以至于宽广到了万物。

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去表现对每一个人的尊重,也在展示着一个真正绅士的作为,他待人温和却不肉麻,行为有力而不粗暴,我想这是他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结尾写到:“斯库特,当你最终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我觉得这才是这篇小说最想表达的事情,这是真正纯粹的普世价值观。


5、《云边有个小卖部》

云边镇少年刘十三的成长故事。

刘十三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努力读书为了离开小镇,追寻远方与梦想。在城市里碰壁受挫的刘十三回到了小镇,与少时玩伴程霜重逢。小镇生活平静却暗潮汹涌,一个孤儿,一场婚礼,一场意外,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

为了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刘十三拼尽全力,却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离自己而去。


读到这本书,总会使人想起自己的故乡。

遗憾的是世事变迁如此之快,那故乡也就只能永远停留在脑海中了。

那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院子里的枣树下,摆一张小木桌,热气腾腾的外婆做的饭,这一切,还在吗?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种重要的情感发生,故乡是一种,亲人是一种,初恋是一种,成长是一种,遗忘也是一种。

只是这种种感情的可贵,我们必须要过了很多年,才会懂。


6、《相约星期二》

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时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


这门课包括很多内容,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

一个面临死亡的人,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生?如何心甘情愿地舍弃他的生命?他是如何面对金钱、衰老、死亡等等困惑我们一生的问题?

在这本书里,或许这位老头能给你答案。


喵小浅


有一说一,疫情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出不去屋,还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假期还真读过几本符合您要求的书,来波推荐

首先是人物传记类——《看见》

作者柴静是知名的主持人,第一次看到她是网上疯传的她采访星爷和其他人采访的对比,当时就看到她与众不同,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铺垫,也没有高大上的辞藻,普普通通的话语从她的嘴里说出来,既说出来了话,又富有人情味。这本书也是这样,从她的经历开始,到非典,再到日常采访对她生活和心态的变化,没有什么深刻的警句,但是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勇敢和深度。既体现了她的温柔,随缘也体现了她作为一名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然后是耳熟能详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我本来对历史并不感冒,看了这本书顺利入坑,在书中作者运用小说笔法描绘人物心理,用幽默细节写出历史规律,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历史还能这么玩。

除了幽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金句了,当年明月用他独有的视角,让人不知不觉感受出他的深度,比如下面这句: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还有他对于成功: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最后是古代经典——道德经

不多说,你细品。

这篇回答我之前在另一个问题也答过,但是没火,觉得我半个小时努力还可以的话,给点个赞吧,谢谢(*°∀°)=3


何啊生


哪些书值得一看?

大家忙着看推荐,找书单前,不妨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让选书、看书更加具有针对性。

1、选书常见误区

在我看来,许多人看书、选书存在一定的误区。

①大家推荐的“好书”一定是适合我的;

②从众心理:知名的、经典的、传统文化的、名家的作品就是最好的;

③小众心理:那些鲜为人知的作品更加独特,更具逼格;

④功利心理:具有专业知识的功能性图书才是最有用,人文书籍都是无用的;

⑤现阶段读不懂的书籍,对我没有帮助。

任何一本书领域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对阅读者而言,即使没有发现亮点时,也不应将其全盘否定。

读书,保持空杯的心态,也许能收获更多。

2、什么样的书才叫适合

看书就和处对象一样,只有亲自看了才知道适合与否。当然,那些被大众追捧的书籍一定有非凡的亮点,但也不一定适合你。

因为生活环境、思维认知、兴趣爱好才是决定一个人的读书品味的根本因素。

那么什么书适合这个问题就得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

3、选书技巧

本人推荐的书籍分为3大类别:人文类、专业技能类(功能类)、兴趣&科普类。

这么划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书友们针对自身现状需求自行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阅读风格,书单自然会有个人色彩,我按照3大类别把独具个人风格的书单分享给大家。

个人推荐几本不错的书







where有好剧


现在正在读的书是古罗马马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读来津津有味,可以推荐一读。这本《沉思录》被誉为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重要典籍是有其正当理由的。

奥勒留是古罗马帝王,也是一位斯多亚派哲学家,但这部《沉思录》既没有其他哲学书籍的艰深晦涩,也没有那种帝王般的富丽堂皇的华丽词藻,就像卢梭的《忏悔录》那样的接地气,老少皆宜,使人受益良多。

书中多描述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日常所思所想,所遭所遇。既有关于宇宙这般宏大的主题,也有关于日常牢骚满腹的私人吐槽,感慨人生无常,这样才会真正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如“注意!对于禽兽,不可怀着禽兽对于人类的感想”这样的句子;也有“要假设你现在已经死了,一生已经结束,此后残余的岁月只当做是这一生的延续,要按照自然之道生活下去”这样的感想。就像是一个老者面对面传授生活的经验。

虽然奥勒留的时代距我们已经有十八九个世纪,现实生活已经远不可同日而语,但每每翻开书卷,仍顿觉奥勒留其音容相貌栩栩如生,借此我们可以想见其人,窥伺其心,从而对我们自己为人行事亦有所助益。





未成熟莫摘取


你好,我是玩逸,我来给你介绍下我看过的一本书

  大冰的《乖,摸摸头》:带着书游远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不知为何,火的遍地开花,也像那句语文老师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躁动不安的音符,但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无奈和羁绊,这本书是去云南的飞机上打开了扉页,便打开了心房。带着这本书去游历云南,听着那首去大理在车上荡漾,去寻找大冰的小屋,去尝尝老兵的火塘,用一碗酒换一个故事,用一首歌唱一世荒凉,我们就这样漫步在丽江的小道上,畅游在苍山洱海间,细细的品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感受每一个人的五味杂粮,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给忙碌的生活寻找一片栖息之地,该喝醉的时候一定不要少喝,该唱歌的时候一定不要干坐,也许无趣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没有选择有趣的活法而已,书过万卷,酒过三巡,看着老兵的消防车在保护者古城的安逸,听着大冰敲鼓娓娓道来,仿佛像是梦一场,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梦里的过客,看着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世界,就是那个我们向往却又无法实现的梦想,一直想去流浪,可是人生有太多的羁绊,父母的牵挂,他们为我规划的人生,从初中转学,高中毕业,大学专业,工作职业,到以后找个什么样的男友,到未来家里的一件床褥,一个陶瓷碗,甚至到婚礼时妈妈带哪套首饰,穿什么衣服,他们规划好了我的一切,我一路在抗争,转学后的叛逆,高考的失利,毕业后的远走他乡,他们还是努力给我一个不用担忧的未来,我懂父母的关心,我知道他们为了我奋斗的艰辛,我抱怨过他们给我的关爱和陪伴过少,但是终究放不下这份牵挂,只能将那颗躁动の心锁在躯壳中,向往一下,感慨一下,用旅行和书短暂的放纵,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希望你可以去读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