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居家看展系列——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當前,湖北和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除捐款捐物,廣大海內外網友更為疫情“主戰場”——武漢加油鼓勁,並深情呼喚: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一起去看武大的櫻花吧!

其實除了武大,湖北省博物館也是每個來武漢遊玩之人的必打卡之地。筆者特意整理出湖北省博那些“鎮館之寶”的文圖資料,與諸君在線共饗,且期待有朝一日能近距離感受那些傾世國寶的無窮魅力。

具體來講,湖北省博的“鎮館之寶”有四件,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和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曾侯乙編鐘

居家看展系列——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曾侯乙編鐘的年代為戰國早期,1978年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該文物的鐘架長748釐米,高265釐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釐米,重203.6公斤。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可以說,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的年代為春秋晚期,1965年於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該文物長55.7釐米,寬4.6釐米。劍身中脊起稜,飾黑色菱形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鄖縣人頭骨化石

居家看展系列——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湖北鄂西一帶是古人類化石的重要發現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在鄖縣發現了兩具人類頭骨化石,科學測定約為距今100萬年的直立人。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居家看展系列——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年代為元代,2006年於鍾祥市郢靖王墓出土。

該文物高38.7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13釐米。梅瓶腹部分別繪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

無論隔離居家或投入復工,如今的我們都應當好好保護自己,好好保護家人,不僅補足了身體的養分,更要備好精神的食糧。就讓我們滿懷信心,共同迎接希望、迎接勝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