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凭借铺天盖地的“洗洗更健康”“谁用谁闪亮”“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等广告语,“仁和”牌家喻户晓,仁和药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在医药行业进入创新驱动的新形势下,“一句广告语打天下”的时代正成为过去。仁和药业的好日子很可能也不多了。
仁和药业(7.33,+2.66%)近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93%,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跌21.88%。从仁和药业过去两年的业绩曲线看,单季度净利润出现超20%的跌幅,还是首次。从今年前三季度环比增速看,仁和药业的营收从一季度的11.52%降到二季度的6.01%,再至三季度的-12.57%,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结合近年来仁和药业轻研发、无节制贴牌、频登质量黑榜、涉嫌虚假宣传甚至被疑传销式销售等情况看,这样的结果并非偶然。再不改变,更差的情况可能还在后面。
啃老本、轻研发、屡登质量黑榜
仁和药业主要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主营产品包括仁和可立克(10.90,+1.49%)、优卡丹系列、妇炎洁系列、大活络胶囊、闪亮滴眼液、清火胶囊、正胃胶囊等。
2018年,公司营收44亿元,主要来源于药品和健康产品。其中,药品实现营收38.6亿元,毛利率为41.7%,健康相关产品实现营收4.97亿元,毛利率为48.8%。公司药品板块是其主要的营收和利润贡献点。
在药品板块,仁和药业旗下子公司江西仁和药业、仁和中方医药贡献了大半收入,两家合计营收25.2亿元,净利润3.31亿元,分别占总营收、净利润57%、65%。
江西仁和药业产品主要为妇炎洁、优卡丹、仁和可立克,仁和中方医药主要产品包括克快好、闪亮系列、肾宝胶囊等。
不过,这几款主力产品均已上市多年。妇炎洁于1999年上市,距今已有20年;优卡丹品牌则诞生于2002年,上市已有17年;仁和可立克和闪亮系列品牌均诞生于2003年。
而在这之后,仁和几乎没有重磅知名品牌推出。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等大环境下,大多传统药企纷纷加快转型、进军新药研发领域。
同样作为传统药企,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在官网致辞中称,“‘打造高科技为内涵的核心竞争力’是仁和重点的战略方向。”
但结合仁和近年来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和进展,这样的表态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自黑”。
(图说:仁和药业近年销售费用及研发支出情况数据来源:仁和药业财报)
记者整理仁和财报数据发现,今年前三季度,仁和药业研发费用约2550万元,占营收比重约0.7%;2017年、2018年,仁和药业花在研发上的钱也微乎其微,占营收比重都不超过1%。
仁和药业宣称,公司十分重视工艺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但创新药研发却几乎没有涉足。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产品研发及注册方面,公司仅有3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分别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及叶酸片,以及3个化药4类品种,多处于临床前药学研究阶段。其余均为中药品种,均处于物质基准研究阶段。
研发吝啬,但在营销方面,仁和出手阔绰,销售费用在过去四年间翻倍。2018年的销售费用高达7.78亿元,约是同期研发费用的26倍。今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也已高达6亿元。
(图说:仁和药业2018年度人员构成)
在人员配置上,仁和同样以销售为中心展开。根据仁和药业2018年年报,公司员工总人数7362人,其中销售人员有4523人,占比超过62%。
比起研发不力、连年吃老本,仁和更严重且无法推脱的问题,是在质量把控上多次出现漏洞,屡登“黑榜”。
近日,江西省药监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仁和旗下江西江制医药因销售劣药“克拉霉素分散片”(批号1804062)被没收违法所得约18.8万元。
旗下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这不是首次。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仁和药业旗下重要子公司至少8次因药品质量不合格,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图说:2018年以来,仁和药业多次因质量问题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人命关天,对于一家药企来说,药品质量安全不过关,这实在说不过去了。
消字号宣传近乎“神药”
由于多年洗脑式广告的轰炸,在消费者心中,“仁和”牌一定意义上依然代表着可信赖的知名大牌。仁和药业也在想方设法开发这块招牌的价值。
代工贴牌(OEM)就是一招。在电商平台上,从中西药品到面部护肤,从保健器械到滋补用品,从女性护理到面部护肤,“仁和”牌无处不在。
——这也或许能够解释,即便没有研发支撑,没有新药产出,“仁和”牌的产品此前为何“屹立不倒”。
“事实上,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产品上市,这主要得益于OEM产品。”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仁和药业董秘如是回复投资者提问。
OEM本身无可厚非,但仁和药业及其母公司仁和集团对供应链质量、销售渠道把控不严,导致产品质量、口碑稂莠不齐,甚至涉嫌虚假宣传,就有很大问题了。
(图说: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的提问留言)
由于贴牌产品种类庞杂、销售渠道混乱,不少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对贴牌产品资质提出疑问。
例如,一款名为“魔娅仁和泉色调理贴”的产品就借由社交电商广为传播。
根据产品包装及介绍,调理贴其实就是女性用卫生护垫,由仁和药业旗下子公司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微商机构广州魔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销售,12片一盒,单盒零售价198元。
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代理对产品的相关描述中,这款产品能“调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盆腔积液等妇科问题。
还有代理发出的产品相关群聊天记录称,调理贴能解决患者输卵管堵塞的问题,帮助患者成功怀孕。
讽刺的是,这样一款神奇的产品却不是药品。从生产许可证看,调理贴外包装标注“浙卫消证字(2013)第0054号”,属于消字号,是一款外用消毒杀菌产品。
根据原国家卫计委2018年发布的修订版《消毒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互动易平台,一款名为“益阳春”的男性产品也被投资者多次问及。
据了解,这是一款抑菌喷剂产品,其推广和招商文章充斥各大社交平台。
作为一款抑菌喷剂,益阳春公开宣传物料上描绘的出身相当高大上: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至于这款产品的“疗效”就更神奇了:不仅有延时的基本功效,还可以壮阳壮腰、恢复疲劳,甚至补血益气、增强免疫、强肾补元也不在话下。
质疑声随之而来:一款抑菌喷剂,说白了就是消毒液,怎么还扯上新药了?还有这么多连一般药品都难以达到的奇效?
对这些质疑,代理商有一套说辞。“这不是西药,是纯中药制剂,不会有副作用,仁和出品的,大品牌,外面小作坊不能比。”负责招商的任先生向记者介绍,建议先用一个疗程,也就是两盒,“中药,都讲究使用加巩固,要按疗程使用。”
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官网发现,“益阳春”没有批准文号,既非药品,也非医疗器械。
为了求证这款益阳春的血统,记者联系了仁和集团旗下大健康产业营销主体江西仁和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其工作人员表示,益阳春确实是仁和授权贴牌的产品。
那么,对于此类涉嫌违规的产品宣传,仁和药业是否知情,对于经销商的管理又是否缺位?记者向仁和药业证券部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不过,遗憾的是,即便通过涉嫌违规的大尺度宣传推广,仁和药业的“贴牌”大健康产业发展也并未有所突破。仁和药业财报显示,2018年,健康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约4.9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1.3%,相较于2017年,增速仅为1.5%。
其中原因,恐怕离不开仁和药业对“仁和”这一招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
微商代理打“传销式擦边球”?
宣传推广上跑偏,销售方面,仁和也不走药企的寻常路。医院、药店、电商等销售渠道之外,仁和还格外看重微商的带货能力。
例如,益阳春就主要通过微商渠道销售。公开招商信息显示,单盒规格为10ml的益阳春零售价为498元。记者查询电商平台发现,同类产品零售价大多在30-150元之间。这样看来,益阳春的价格并不低,它是如何“打动”代理和消费者的呢?
益阳春招商人士在推广产品时,一方面宣传产品独特“疗效”;另一方面,以财富、赚钱为导向,“千亿级市场”“新风口”“躺赚”“百万富翁”等极具诱惑力的语言成为吸引代理加盟的口号。
任先生介绍,益阳春代理没有门槛,只要拿货就可以,按首次拿货量分为联合创始人、城市合伙人、总代三个级别,不同级别,拿货价格不同。
(图说:益阳春代理政策)
每个级别的代理,拿货价差分别为100元、70元,最低级别的总代零售一盒产品可以赚到170元差价,最高级别的联合创始人则可以赚到340元。
任先生还告诉记者,成为益阳春的总代,将得到授权成为仁和药业旗下人参玛咖五宝茶、人参玛咖片的代理,分别享受代理价25元/盒、35元/盒,而这两款产品的电商零售价分别是69元/盒、138元/盒。
相较于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产品,代理们更倾向于扶持新代理。任先生说,一个城市合伙人,如果招到一个总代,一次就能赚到不菲的产品差价,并且是一条可持续的销售渠道,因为新加入的代理只能通过自己的上线拿货。
根据我国《禁止传销条例》,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或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等行为,属于传销。
益阳春的营销模式中,代理以认购商品的名义变相交纳入门费,三层代理,差价计酬,是不是在打“擦边球”?
而从电商平台看,益阳春并不像宣传文案中说的那么广受欢迎、销售火爆。销量排在首位的淘宝店铺,月销也仅7盒。那么,这样的产品,到底是卖给消费者,还是为代理而设计?
除了益阳春,魔娅仁和全色调理贴、仁和小红膏、小绿瓶等诸多产品都采用类似“层层分销+奖励”的微商营销模式。在产品贴吧及公开投诉平台,多位代理称,仁和的产品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得多,销售困难,退货渠道不畅,“信任仁和大品牌,结果上当受骗”。
为核实具体情况,记者在对仁和药业证券部发去的采访函中明确提问此类问题,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巧的是,今年1月,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虚假广告罪立案侦查;同一时期,不少网友在仁和药业的投资者交流平台发帖提示股民注意仁和涉传被查的风险。
(反传规直网)
閱讀更多 觀察時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