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打擾者的臨終獨白*

  • 01

夜晚,汽車旅館。

我特意帶了威士忌,可能是我有些緊張,喝了一口就喝不下了。

還是鋪上一層毯子吧,免得弄髒了人家的床單。呵呵,我可真是個愛操心的人。

這可是一把新手槍,我並不想浪費這一顆子彈。

我想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可這張床好像不夠長,不,很快的,我要和這個世界告別了,不要再想過去的事了,為什麼有點想哭,嗯,只是一瞬間的事。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搖滾聲?是隔壁傳來的。都什麼時候了,不能消停一會?我要制止他嗎?還是算了吧。不,我需要安靜。先把手槍藏在枕頭底下吧。

是24號房間,和我的酒瓶號碼一樣。

"我無意冒犯,可您能把聲音調小一點嗎?嗯,也不用關掉。"


"梵尼莫先生?我是您的學生,約翰,您還記得嗎,您可能不記得了,2004年的微積分課,您現在還教書嗎?"

我無意多言,我要回去了。

不不不,你不能來我的房間,你不應該在這裡,別到床頭來。

我要鎮定,鎮定,微笑,然後讓他離開。

你的話可真多。我有些累了。我該怎麼讓他出去?讓他說完?讓他說完吧。

"瞧,那是什麼?"

不,不好,被他發現了?還好沒有。

酒你喝吧,喝完就快點離開。你有說有笑,可我很悲傷。求求你趕緊離開。

乾杯?你還想說多久?我說點客套話讓他離開吧。

我不想聽你現在的習慣,也不想聽你的妻子,更不想聽什麼分享,你不再是我的學生,我不用再對你負責。

"不好意思,你能出去嗎?"

去他的互相分享,你能理解我現在的感受嗎?打擾者。

"出去,出去,別說了,出去!給我立刻滾出去!!"

安靜了。

我是不是做錯了?不,是他的錯。去他的打擾者。哎,去他的。

他又把聲音調大了。是我做的不對。我該怎麼辦呢?向他道歉吧。不行。

可是後沒機會了。去吧,可……

"砰!"

是槍聲。難道?……


  • 02

夜晚,汽車旅館。

妻子離開我的那天,我已然決定了。今天之前,如果有人能成功說服我,我便摘下這該死的戒指。

可是,今天還是到來了。我以為會有奇蹟,可我並不擅長說服。

我喜歡熱鬧的音樂。槍聲可能有些突兀。

是誰在敲門?是天使嗎?

竟然是老師,我要試著和他聊兩句。我欣喜若狂,有些語無倫次。

不,老師,您不能回去,讓我去您的房間。

試著說點什麼,別停下,試著說點什麼。

"瞧瞧這屋子,比我的房間大。您沒在等別的人吧。今天真是巧了,您說是嗎?哈哈哈。10年了,您敢信?時光如梭,上學時您該教我的。時間不能重來,也沒有'早知道'。"


"瞧,那是什麼?"

很高興能和您喝一杯。原來真的是天使。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別不說話,趕緊說點什麼,什麼都可以。

乾杯!我們可以坐著聊聊,一直聊聊,喝酒。

他終於和我說話了。

"您知道嗎,這個,我手上拿著的,是我最近才有的習慣,是因為我的妻子,我想我不能再稱她為妻子了。"

老師,別這樣。我以為我們在分享,是是,我不用您負責,我只是想說說話。再堅持一下,希望您能回心轉意。

老師,求你別趕走我,求你了,不,不,好吧。

今天還是到來了。

很開心,還是我喜歡的音樂。

再見。


*誰被誰打擾?誰又能拯救誰?*

微電影《BLACK SWELL》,又名《被打擾的自殺》、《比夜更黑》,全片不到8分鐘,結局令人唏噓。

一名中年男子準備在汽車旅館安靜的自殺,可隔壁的搖滾聲令他心神不安,敲門卻發現是自己曾經的學生。學生極力想和老師敘敘舊,分享自己與妻子分離的悲痛,可老師卻心不在焉,最終怒喝趕走學生。正當老師平復情緒之際,隔壁卻先響起了槍聲。

本以為老師的自殺被打擾了,這個打擾或許是一種拯救;

卻發現老師才是真正的打擾者,而這個打擾竟是一種傷害。

我們唏噓,是因為師生之間本可以互相救贖,一念之間改變了兩者的命運。可如果讓故事重演,結局真會如我們希望的那樣嗎?

孤獨的人,沒有救命稻草。所謂的希望,就是壓死孤獨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學生是孤獨的,且他在逃避孤獨:

  • "我不能再稱她為妻子了" 。妻子拋棄了他,這也是他想自殺的原因。結婚戒指或許是他唯一的陪伴。


  • "我喜歡熱鬧的音樂"。他並非真的喜歡吵鬧,而是因為搖滾能讓他彷彿置身於熱鬧之中,以此來矇蔽他孤獨的內心。


  • "對不起,我以為我們能夠互相分享"。他為老師打開了一扇門,老師卻無情地把門關上。

老師也是孤獨的,可他在追求孤獨:

  • "還是鋪上一層毯子吧"。他想孤獨地離開,並且不想連累任何一個人。


  • "我不用再對你負責"。他只想對自己負責,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 安靜是一種儀式。安靜的自殺意味著安寧的離去,安靜成就了孤獨。

逃避孤獨和追求孤獨在同一時空裡相互碰撞,結局註定是個悲劇。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你不是最孤獨的,總有人更加不幸*

"瞬間反轉"是這部短片的精妙之處。

和藹的形象、不緊不慢的動作、禮貌的談吐與惆悵的表情,讓我們看見了老師善良的心地和悲哀的內心,與學生的喋喋不休、自行其是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使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老師是弱勢的一方,而學生毫無情商,是煩人的角色,是批判的對象,以致於在後期,老師情緒的爆發變得完全可以被理解和接受。

然而,看上去熱情的人就一定是快樂的嗎?

有多少人,不是白天在職場上笑,晚上在被窩裡哭?有時笑臉只不過是一種職業。

又有多少人,笑著笑著就哭了。有時笑臉也只是一種妝容。

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張愛玲

泥沼是什麼?一種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境地。你越想掙脫,便陷得越深。

每個人都有自己外在的性格表現,可你不能因此去揣測他的過往和內心。

自己泥沼的深淺,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們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為泥沼可以是無底的。

也不要認為自己是最孤獨的,因為就連身邊人的泥沼,你也沒有把握能探實深淺。

所以,當你心情不好時,有人來和你訴說衷腸,你還會猶豫嗎?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 01 心理學的孤獨是狹義的孤獨

孤獨不是孤單。

隻身一人去看風花雪月,只是孤單;熙熙攘攘卻無人懂我,才是孤獨。

被群體排斥、無法融入環境、不被身邊人喜歡、沒有傾訴渠道所導致的感覺——這是《社會心理學》給孤獨感下的定義。而且孤獨感可以傳染,當身邊的人是孤獨者,你就有更大的概率產生孤獨感。

心理學家瑞登伯格在他的論文裡提到,孤獨感會提醒人們去尋找社會聯結。可不易察覺的是,孤獨感會讓人用消極的態度去感知別人。比如,孤獨者更容易用負面詞語去評價他的搭檔或舍友。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短片中的那位老師為何會用"打擾者"的眼光去看待那位學生。

可是,孤獨哪那麼容易被理論所圈定?心理學家討論的也只是孤獨的冰山一角。

  • 02 離開了世界,卻帶不走孤獨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馬孔多人民用一個世紀的時間去擺脫愚昧政治的孤獨感,可他們的努力最終證明了兩點:

  1.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2. 孤獨會伴隨我們的一生,甚至能夠繼承和遺傳。

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性格特徵,也經受著不同命運的洗禮,走向不同結局。

<strong>這就說明,我們每個人生來不同,都走著自己的人生道路。每個人的樣貌、體型、思想、信念、心靈都千差萬別,世界上並不存在感同身受。自己的價值評判、知覺經驗,情緒情感,除了自己就沒有人能夠切身體會。從這個角度看,人生註定孤獨。


世界上100個最孤獨的人之一,他叫溫森特·梵高


1890年,世界倒在了他的麥田裡。

多美的語言,都無法描繪梵高的藝術和一生。

繪畫圈的勾心鬥角,讓梵高感受到了繁華背後的孤獨。他開始酗酒,他的作品變得越來越絢麗,甚至眩暈、扭曲。

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畫。即使是死後,他的畫作被接二連三的買走,並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意義,而這並不代表人們有能力理解畫作。

這就是梵高的孤獨。

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裡,人群並不能掩蓋梵高的孤獨和另類。他不停地畫畫,在風雨中執筆,在麥田裡飛舞,他熱愛孤獨,享受孤獨,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孤獨。

<strong>我們為何難以理解孤獨的本質?

<strong>因為孤獨的本質就是"無法理解"本身。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星空》——梵高


*距離,是孤獨的良藥*

  • 01 刺蝟法則

冬天,有兩隻刺蝟依偎而睡。可是,他們怎麼睡都不舒服。如果靠得太近,身上的刺就會扎到對方;如果靠的太遠,他們就會冷得發抖。於是,他們逐漸調整彼此距離,既不會扎到對方,也可以互相取暖。

這就是"心理距離效應",也稱刺蝟法則。

兩個人的心靠的太近,可能會"侵犯"到對方的隱私;靠的太遠,可能會感受不到對方的情誼。就像地球和太陽,只有距離剛剛好,地球才能繞著太陽轉。

無論是領導下屬之間、父母孩子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都要掌握"心理距離"。而對於孤獨者而言,衡量距離就是在搭建與社會聯結的橋樑。

  • 02 主動邁出去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孤獨者之所以孤獨,是因為沒有人關心他,或是他拒絕別人的關心。所以,我們總是試圖去給予關心,或努力打開孤獨者的心扉。

但是,假如一個孤獨者能主動地體會他人,住進別人的心房,他自己還會孤獨嗎?

世界上那麼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主動邁出去,縮短心靈的距離,或許是孤獨者自救的方法。

  • 03 與孤獨為伴

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感到孤獨。——(美)馬克斯威爾·馬爾茲

孤獨從來都被看作是一個負面的詞。可也有人說,成功的人都是孤獨的。

如果說孤獨在所難免,不如與他為伴。

每個人都擁有孤獨,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孤獨。

如果你看到了心靈的孤獨,請不要嫌棄它,或許只有它能伴你一生。

無人例外也無需掩飾,孤獨的本質註定了人一生的孤獨


*結語*

本文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的孤獨者。

我們生來孤獨,死也孤獨,孤獨會伴隨我們一生。

"無法理解"就是孤獨的本質。

不要認為自己是最孤獨最不幸的,不要被他人的表象欺騙,珍惜眼前的所有,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後,致敬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