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練了兩個月的書法,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趙孟府的前赤壁賦。先練哪個好尼?

七仙女22534790


看了題主的字,應該是學習行書時間不長,有一定楷書基礎,我的建議是先練趙孟頫的《赤壁賦》,日後等行書技法相對嫻熟一點後再臨《蘭亭序》。

《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用筆變化多端,氣韻超逸,王羲之曾經說:“這是筆有神助,非我所寫。”《蘭亭序》是在王羲之微醉的情況下,心態、情緒各方面都是最佳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就像我們踢足球,你說我的目標就是成為“梅西”這樣的人物,那麼你一開始就學習梅西的各種盤帶、射門技術,能學會嗎?很難。就像我們中國最好的球員武磊,去到西甲踢球,也是先從一個小俱樂部踢起,一開始踢替補,慢慢的踢上主力。

所以從初級到高級,這中間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基本的訓練。一開始如果沒有一定的基本功,上手就去學《蘭亭序》,很難學到精華。

自《蘭亭序》誕生到今天,歷代眾多書家都在學《蘭亭》,可以說沒有一個學的一模一樣的。就連王羲之自己,第二天清醒後,一看有這麼多塗改的地方,想再重新抄寫一遍,結果都達不到第一遍的境界。

很多傳統書法佳作裡面,有些成為經典,是因為裡面有一些是書家個人性情的東西,很難複製。所以我們要正視自己的能力,不要好高騖遠。

《蘭亭序》的一大特點就是用筆變化多端,點畫間的牽絲縈帶,顧盼呼應非常巧妙,有很多非常細緻的地方。這是《蘭亭序》作為一件非凡作品的優點,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反而成了缺點。因為初學者很容易陷入這種細枝末節之中,而忽略了用筆的真意。

趙孟頫的《赤壁賦》可以說是他的巔峰之作之一,趙孟頫一生都以王羲之為學習目標,其用筆深得晉人筆意,用筆流麗挺健,線條溫潤凝練,外秀內剛。這本《赤壁賦》佈局疏朗從容、筆畫圓潤遒勁、婉轉流美、風骨內含、神采飄逸,深得王右軍之風流遺韻。

趙孟頫可以說是書史上學王羲之學的最好的之一,因此通過學習趙孟頫的書法,而為未來學《蘭亭序》打一個基礎,是個不錯的途徑。


翰墨今香


1.大家好,我是蘭亭書法日講。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2.蘭亭序作為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後世尊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和趙孟頫的前赤壁賦歷來是愛好者學習行書必臨的法帖。但是對於初學行書的朋友而言,二者應該先學習哪一本字帖呢?


3.根據我自己學習書法的經驗來講,我認為應該先學習趙孟頫的前赤壁賦。

首先,對於初學行書的朋友而言,蘭亭序雖然很好,但是蘭亭序的用筆很靈活,凌空取勢,筆畫之間的遊絲引帶很多,初學者如果搞不清楚筆畫的正確筆順是很難寫好的。

其次,趙孟頫的前赤壁賦和蘭亭序相比較,點畫之間的粘連減少了,筆畫更加清晰,用筆方筆較多,對於從楷書直接過度到行書的朋友,剛開始學習比較容易上手。



4.蘭亭序雖然很好,但是不適合初學行書的朋友。所以我建議初學行書的話,還是先學習趙孟頫的前赤壁賦吧。


5.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覺有用的朋友麻煩點贊轉發,如有異議,歡迎下方留言指正!


清涵書法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先臨寫王羲之的《蘭亭序》,把趙孟頫的《赤壁賦》先擱一邊。



學習書法,我一貫主張取法乎上。當然,這並不是說趙孟頫的字不能學,我只是說先不要學。

客觀公正地說,趙孟頫的《赤壁賦》書寫水平,比王羲之《蘭亭序》還相差甚遠呢!

為什麼王羲之《蘭亭序》一直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而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道內人都懂的!

當然,如果題主喜歡學習趙孟頫的《赤壁賦》,就直接臨寫就是了,因為“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人的一生,最快樂的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記著啟功老先生九十歲時,也在臨趙孟頫的《赤壁賦》。有一天,當他正在聚精會神臨寫趙孟頫的《赤壁賦》時,有三個人同道的不速之客慕名造訪,看墨跡未乾臨帖作品後,不約而同地伸出了大拇指,贊其已得趙孟頫《赤壁賦》的八分神韻。既然啟功先生都學趙孟頫的《赤壁賦》,我們為什麼不能學?

心動不如行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既然想學,就行動起來吧!學書法,不能思前想後,也不要畏首畏尾,動手寫才是硬道理!


中州耕牛堂主


很多老師是不建議直接寫蘭亭序的,我教學生也很少讓他們直接寫蘭亭序。

一個原因是王羲之當時寫《蘭亭序》的時候,用的是鼠須筆和蠶繭紙,他的工具很特殊,形成了很多的細小的牽絲,這些牽絲對於初學者有很大的影響,一不小心容易形成習氣,走火入魔很難改掉。

另一個原因也很重要,就是《蘭亭序》實在太難了,初學者很難理解,更別說寫好了,歷史上的這些書法家很少有《蘭亭序》風格的,就是因為蘭亭序難,然後工具還有特殊性。

所以說蘭亭序並不適合初學,初學者可以先練習一下趙孟頫,比如他的《前赤壁賦》或者手札,都可以,趙孟頫的行書比較好入門,而且大部分都是真跡,也比較好理解,很適合初學行書的朋友入門學習。

等基本掌握了一些行書的筆法,則可以再學習王羲之《聖教序》,通過聖教序瞭解王羲之的字形,接著學習王羲之的手札,瞭解王羲之書法的筆法,最後可以學習王羲之的《蘭亭序》,領略天下第一行書的風采,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還是比較好的。

當然,如果你非常的有才華,身邊又有一位比較好的老師,先學王羲之《蘭亭序》也是可以的。



但是從作者現在的字來看,蘭亭序寫的更好一點,不過用不上還不對,看來身邊沒有老師,建議作者買一本行書的入門教材,從頭學起,從筆畫開始練起,定能取得進步。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趙孟頫的《前赤壁賦》,這兩幅作品基本都是代表兩人的最高水平。對於先臨哪篇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弄清這兩幅作品的產生背景。

《蘭亭序》的產生大家都不會陌生。在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也就是公元352年。王羲之與朋友謝安、孫綽等41人,聚會在蘭亭(今紹興境內),行修禊之禮(古代在水邊祈福的儀式,後逐漸演變成詩人們在水邊的飲酒作賦的雅趣)。大家都很盡興,飲酒賦詩,自然都喝了不少酒。最後大家把遊戲中所作的詩文編輯成冊,推舉王羲之來為這本文集寫一篇序。傳說當時王羲之是乘著酒興,文如泉湧,一氣呵成,就是流傳千古的《蘭亭序》。據說王羲之第二天酒醒後,發現序中有幾處塗抹,覺得不雅觀,於是重寫,然而,重寫多次皆不滿意,乾脆就用這篇有塗抹的原篇吧!

《前赤壁賦》這篇文章是宋朝的蘇軾所作,趙孟頫應朋友之請,抄寫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趙孟頫在抄寫這篇文章時,一定是氣若神閒,帶著對蘇軾的敬仰去書寫,每一個字都寫得認真,一絲不苟,一筆一劃都透著功力,雖然通篇也一氣哈成,但畢竟是有準備的創作,所以行筆略帶拘謹,規範多於隨性。

有人說王羲之的《蘭亭序》是行書的最高境界,學起來難度較大,應先學趙孟頫的,尤其是初學者。因王羲之在寫這篇文章時,是一邊思考一邊疾書,放浪形骸,輕重緩急,變化大,對初學者來說不好把握。我不這樣認為,那趙孟頫是先學誰的?奠定了他被大家公認的是繼承王羲之行書最接近的人。

其實東晉之後,歷朝歷代,對王羲之的書法的崇拜已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不僅僅是從唐朝開始。據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序》,基本都是唐朝的馮承素的摹本,所以東晉之後的書法家沒有一個不是從臨摹王羲之書法開始的,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唐代的顏柳歐旭懷等大書法家,才造就了宋代蘇黃米蔡的高度,才有了趙孟頫的後不見來者的成就。

說到這裡,我認為先臨哪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原文的理解和把握,對書法的敬重!只要你有一顆對書法的敬重之心,以古人為榜樣,規矩臨摹,不以功利之心而為之,得其要領是遲早的事!

那你是以什麼心態去臨摹呢?





五峰道人796


《蘭亭序》不適合初學者,臨習它需要有較高的文化基礎、相當的書法技法和綜合的審美水準。

至於趙孟頫,他是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書法家,是二王書風的傑出代表。

他簡化了王羲之的筆法,繼承了王羲之不激不厲的平和書風,筆法精熟而蘊藉沉穩,筆致流暢活潑,結體平穩秀麗,章法均衡整齊,氣息古雅,比較適合初學者。

當然,我一直認為《聖教序》最適合行書初學者。它是懷仁費時24年,從一千多件王羲之作品中拼湊而成,每個字都是王字精華。

《聖教序》實在是學習行書單字的經典。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從你的兩張習作來看,你對赤壁賦的感覺要比蘭亭序強。我覺得你還是選學赤壁賦,等赤壁賦練到真有感悟以後,再去練習蘭亭序。不要貪多求快兩種一起練。會嚼不爛的。

王羲之與趙孟頫的書法,一個是隨意而為,不事雕琢,自然天成。屬於真正的高顏值,無須通過裝扮來美顏。

趙孟頫書出於王羲之,每個點畫細緻精微,妍麗秀美。就好比一個豔妝美人。顏值雖然也很高,但要依靠化妝來裝點。不是化妝不好,化妝得宜,能大大的提高顏值。學習的時候,就要把握好妝扮的度。度把握不好,一過便成俗書。

在弄清楚天然美和修飾美的關係,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很重要。天然美需要本質上的與生俱來。靠妝扮也無法達到。自然需要極高的基礎,才能達到揮運自如。我們就把趙孟頫的赤壁賦作為練習的基礎。待手中的筆能達其心意以後,再來臨習蘭亭序,會有深層次的理解而不是外形的描摹。










子衿書法


當然是臨趙孟頫赤壁賦,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蘭亭序,不適合初學,蘭亭序的精髓並不在其形態,而是在運筆變化。

初學者功力不夠,看不到變化,臨的時候就註定了大餐吃不著,只能喝湯。

而且,蘭亭用筆變化,是貫穿行筆的線條質感和結構的,如果沒有功夫,蘭亭是臨不像的。當然不排除有些人專門臨蘭亭,能臨二三年,我非常佩服其毅力。

但是有什麼用呢?

學蘭亭二三年,能把握到結字的規律嗎?能把握到行筆的節奏嗎?

這一定要想清楚。

蘭亭寫的時候並不慢,其用筆變化如龍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即時王羲之本人也臨重寫數次不行。

如果說一本字帖的精華,連書聖都難以把握,那這本字帖適合初學嗎?


非到一定段位的人,是看不到其中變化的。

如果入手就是蘭亭,無疑是南轅北轍。

所以,入手可從聖教序,聖教關乎字形筆法,比較適合初學。

學趙孟頫也可以,因為趙孟頫字也出自二王,也是以聖教序為根基的。

簡單來說吧,看歷史上的名家,有哪一家是有蘭亭序的明顯色彩?

沒幾個吧!

但是蘭亭序的臨本,卻是非常多了,這說明什麼?

就基礎字形來說,大多數人還是學聖教,不會學蘭亭。


但是水平到達一定境界,追求用筆變化,神態韻質,就需要學蘭亭了。

說初學蘭亭的人,不能說不懂書法,起碼贏定寫不好行書。

初學蘭亭,適合有老師引導的人學習,這樣能抓重點,不走彎路。

如是自學,肯定直接模仿用筆結構,學的越多,寫的越死,切莫入手。


投降的土撥鼠


個人是先臨“蘭亭集序”後,再臨寫“赤壁賦”的,之後有一段時間便是倆貼交替臨寫。


其實臨帖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及喜好來選擇,要看自己想從這兩貼中體會到些什麼!

臨“蘭亭序”,想從中練習既率意又精微的筆法;

臨“赤壁賦”,是想練習其飄逸又沉穩的用筆;

對於臨帖,我很理解趙孟頫臨“蘭亭”時為什麼相對平正。
有時如你沉浸於這兩帖的體會中時,會想把“蘭亭”中看似神采飄逸的用筆及章法來以穩健沉雄的筆意來表達;而看似圓潤豐腴的“赤壁賦”,又想用方折跳動的魏晉筆法來表現。

這就是它們相通的地方,而這種感覺也許就是“悟”吧!

機械地求形似,會臨得很累!當掌握用筆方法及貫力後,臨帖就需跟隨自己的感覺及審美興致走了。臨帖也變成了享受的過程!

臨帖一定要找準自己的興趣及欣賞點,這是別人無法告知你的。

“蘭亭”,要欣賞它承接使轉的精微、骨力洞達,而不要求它的神采飄逸;

“赤壁賦”,要練其用筆的率真,章法的平正;而不要學其豐腴流美。

臨帖有時需反其道行之,透過現象看根源。這樣,也許才能流於俗弊,另僻機抒……!




臨池管窺


如果是初學行書,這兩個帖都不適合入門,可以作為後續訓練考慮。它們不是一個路數,創作的意境不同,筆性差異很大,沒有一定的技法基本功,學它們有很大難度。

想學王義之的行書,那就從《聖教序》入手比較適合。


想學趙孟頫的行書,應該選《崇福寺》、《長春道院》等,這類相對工整雋秀的字體作為入門範本。


練這些帖,沒有副作用和後遺症,不會誤入歧途。

一點建議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信息,會有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