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人说沈鹏先生的书法已达到心到手到的最高境界,大家怎么看?

亦涵9966


如果说沈鹏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心手双畅的境界,这评价还是有点夸张了。

沈鹏既是编辑出版专家,又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而让他声名鹊起、在书法家群体里家喻户晓,还他因为他做上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我们回到沈老的作品本身来看,沈先生以行草书见长,技能技巧娴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用笔刚柔相济,摇曳多姿,以气势恢宏、点划精到、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成为当今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风典型。

但沈老的作品也多受行内诟病,特别是说沈老作品中时常都会出现错别字,甚至说没有错别字的作品肯定就是赝品。虽然这种传说属于坊间八卦,但从沈老作品本身来看。沈老在当代书坛也算是草书大家,其作品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性。但细观之后,沈老的作品其用笔多有草率,线条也偏于单薄软滑。缺少质朴厚重的张力。同时沈老自己虽然有深厚的学养,文学诗词都造诣颇深,但沈老的书法作品中却还是缺少一些文人的书卷气息,尤其是他的大字,更是荒诞凌乱,缺少醇厚雅致的高古气息。

所以说,沈老的书法属于高水平的作品,但距离炉火纯青与心手双畅还是有一点距离。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谢谢!


无心斋手稿研究


感悟沈鹏先生书法艺术

首先,表达一下我的观点,我对沈鹏先生的书法是殿堂级别的欣赏与尊重。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书法爱好者,一直在书法道路上迷茫前行,乐此不疲。那一年,在我刚上大学时,偶然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沈鹏先生的书法作品“欧羡沙鸥飘碧海,甘随孺子作黄牛” ,一个大约10平方厘米的图片,给了我来强烈的震撼,我竟然兴奋的跳了起来,大声欢呼起来,惊得大家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让我惊叹,原来书法艺术竟然可以这么有魔力,让我感受到书法的豪放与雄浑,朴拙中蕴含着刚毅,方圆兼备,让我感叹艺术家的魅力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自此让我更加热爱书法,以沈老为榜样学习书法。让书法成为我最大的爱好,踯躅前行。

两年前的一个上午,我陪着妻和儿子一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散步,在艺术学院展览馆前赫然写着沈鹏书法艺术展,我的心一阵狂跳,多年的愿望竟然要在这里实现?我拉着妻、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三楼,门上赫然写着:今日闭馆,明天正常展出。虽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兴奋不已,顺着门缝向里面使劲的看,妻笑着对儿子说:“看你爸爸,好像个孩子”,这一天我一直兴奋不已,期盼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我特意安排好时间 ,来到人大展览馆如期看到沈老作品展览,一个400多平米的展厅全部都是沈鹏学生的作品 ,让我的血脉喷张,激动得手足无措,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激动,我终于见到了我敬慕已久的作品,我向作品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仿佛与先生谋面 ,聆听先生的教诲,我忘请的欣赏每一幅作品,每一个字,每一笔的运转,感叹沈老运笔的老辣 ,感受他的书法的魔力,深深的感叹他对艺术的深刻领悟,以及博深的文化修养 ,不知不觉,管理员催我他们要下班了,我竟然在展厅里徜徉了一天!我朝作品又鞠了一个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展厅。看完那次展览,心情一直很难平复,感叹沈老书法的艺术之美。

近来,在各种媒体上偶尔看到有些攻击沈鹏先生的书法(网络上多是沈鹏的书法赝品),我深深的感觉到不忍,沈先生已入耄耋之年 ,无论是在工作和书法艺术上,教育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却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他不需要再去说明什么证明什么,他的成就将来自有公论,我们仅仅从对待一个普通老人来讲 ,希望他健康,幸福,长寿。我也希望大家多看一看先生的珍品,体会他的艺术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瑰宝之美,那时你再来评价一下沈鹏先生,如何?

2020年庚子初月万国并记






凌云雨


道内有不少人说沈鹏先生的书法没有技术含量,有人说沈鹏先生是丑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还有人说沈鹏的书法传统的元素少个人的东西多,我认为这是片面的。说句良心话,沈鹏先生的书法还是有传统的东西支撑的,个性也是鲜明的。说沈鹏的书法没有技术含量有失偏颇。如果真像一些人说的沈鹏先生的书法是如此水平的话,那他就不可能会掌门中书协多年。

说沈鹏先生是丑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这个倒有点靠谱。沈鹏先生掌门中书协期间,重视的书法创新,他不愿意让书法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展览体的盛行,就是从他掌门中书协时开始的。

丑书,着实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和能让人信服的解释。既然丑书没有定义,那就可以说近年来书界根本不存在丑书,如果硬说沈鹏先生是丑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这倒是冤枉他了。鉴于此,道内人对沈鹏先生关于书法创新的理念是该重新定位了。

我认为,沈鹏先生的书法境界应该是比较高的!需要质疑的是:沈鹏先生应该多师法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张旭和怀素的书法,而不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林散之的书法上。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道理,沈鹏先生应该懂啊!

如果说沈鹏的书法是“心到手到”,且自成一家的话,那启功先生往哪摆啊?启功先生的书法能让人看得懂认得清,而且富有灵性,难道启功先生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没有达到“心到手到”的境界?

说实话,我还是看好沈鹏先生的书法的,为什么?因为沈鹏先生的书法确实雅而不俗,又有品头,而且还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其境界也是比较高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关于沈鹏老先生的书法作品,以沈老处书法艺术造诣之高,一般人是无法理论的,曾经和一位本市书法协会会员的同学谈论过,同学说:沈鹏的字写尽人生沧桑,收发自如,常人是无法做到的,我无话可说,沧桑感?俺是粗人那看得出,以前读书时倒有教过书法,班主任马老师也是本地一位有名书法名家,他教我们从正楷学起,一丝不苟,他说正楷熟练了再行书、草书,附上我感觉赏心悦目的书法。



海陆双丰


沈老的线条还是可以的








父子书画记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上丑书现象一时泛滥成灾,但与此同时,对丑书的批评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许多对丑书现象过分忧虑、愤懑的人,擦枪走火,连带着把一些真正好的书法家也连累了进去,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当属沈鹏莫属。

沈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是书法家,也是美术评论家、出版家和诗人,但令他名扬四海的还是他的书法造诣,尤其是草书书法成就最高。作为曾经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书法以刚柔相济,气势恢宏、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光耀中国书坛。

启功先生曾经对沈鹏先生的草书有过评论:“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这个评论充分肯定了沈鹏先生书法的现代气息,而这个现代气息也正是反对沈鹏书法的人最看不惯他的地方。

中国书法是古人智慧与审美的结晶,而且早已达到艺术高峰,千百年来大家都在学习古人,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诚然,书法当然要师古,但也不能永远不创新,这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只有寻求这对矛盾的统一,才是中国书法的唯一出路。

沈鹏显然走在了寻求这对矛盾统一的前列,他的书法当然遭到了很多一心复古的书家的声讨。客观来说,沈鹏先生的书法与常见的吼书、丑书、喷墨、射墨等等,有着天壤之别。沈鹏作品惜墨如金,书法风格虽然狂放大胆,但是很幽静,很清爽、很干净,如春天的原野,陌上花开,一派生机昂然。另外,沈鹏先生书法的确是达到了心到手到,笔到意到的至高境界,下笔如入无人之境,灵动迅疾,一气呵成。

作为当今草书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沈鹏先生的草书书法还有一个朴素的基本艺术特色,那就是严守法度,甚至可以说法度森严!

当然,沈鹏先生的楷书功底我不认同,这也没什么,谁能真正做到五体兼长?草圣怀素也没见把楷书写到多高的水平。随文附上的几幅书法作品,都是沈鹏先生的佳作,大家有目共睹之。

沈鹏先生的楷书


永书101


赵朴初先生曾评价沈鹏,说他“大作不让明贤,至所钦佩”。启功先生也曾对沈鹏的草书作评如下:“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赵老的评价是极高的,但启功先生的评价是好是坏,我看是两说,是褒是贬留给后人揣摩。启功先生虽独创启体,但正统传统书法的底子很厚,可以这么说,他一生的书法修行都是在谨慎的师古法、习古人。对于启老这样一个以古为师的人,去称赞沈鹏“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这本身有不合逻辑。启老的善心仁怀众所皆知,这句评价并没有说他书法好或差,只是说它很会创新,未必就是赞誉之词。

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言下之意其实是在说沈的书法都是个性化的东西,找不到一点历史渊源,纯粹是浑写杜撰。未可知。



沈鹏作为今时书坛元老,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但时势造英雄,英雄未必真英雄。每个书法爱好者,对其书法一样拥有质疑的权利。

草书小众,圏内道外对沈鹏草书也是众所纷纭,但大多数人看得懂楷书行书。沈鹏楷书千字文一经面世,立即引来如潮水般的差评,虽有些马屁精一样的媒体文人抛出所谓的“现代楷书”,但仍旧掩盖不了其楷书的怪诞与蹩脚。当听说沈鹏楷书将进入小学生写字课教科书时,很多网友直言,这样的楷书能让小孩子写好字吗?

(沈鹏先生楷书千字文局部)

民众对沈鹏书法的争议与质疑久之,不少道内的书友也直言不讳的指出,沈鹏自已写的就是丑书,当今书坛丑书盛行,沈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士澍任主席时,曾提出要严打丑书,坊传书协还曾草拟过一份丑书家名单,王镛曾翔等人自不必说,连沈鹏、刘洪彪也是赫然在列的。

(沈鹏先生草书作品局部)


抱庸闲谈。


抱庸詩書


《石壶画语要》说,我们评论别人,应扬人之长,隐人之短。但艺术例外。这是和生活不相干的另一回事。

那么我可以说,沈鹏先生的字,不是现在达到了心到手到,而是三十年前就达到了。准确的说,是从开始写毛笔字的那一天就达到了。

先生自己说他不临帖。

我们翻遍古今中外的艺术史,凡是稍有成就者,没有不是通过临摹,模仿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才达到一定水平的。

智永二十年不下楼,怀素书蕉,担笈杖锡,西游上国。那个时代的交通条件,从长沙到西安,不但异常艰辛,而且万分危险,就为了“谒见当代名公”,当面请教,研习书法。再看王羲之,颜真卿等等等等古人的学书历程,信知孙过庭《书谱》所说:“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书虽小道,其理至焉”。

先生属于“不学而能者”。文革结束,八十年代成立中国书协,几位得空在报纸上练过字,办过黑板报,抄写过大字报的所谓书法家,成了中国书协副主席、主席。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也就是文化断层期特有的社会现象。

从此几十年来,声名日渐显赫。

先生的贡献还是有的。他任书协副主席,主席二三十年,书协好象没有出现过什么乱子。至于全国性的群体书法热,主要的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结果,不可能是一人之力。

理论研究方面,乏善可陈;诗词文章,说实在的,于滋养书法,一方面互不相干(如果呈正相关,古今的诗人,文学家应该都是大书法家),另一方面,先生的书法基础技法的严重营养不良,还未到需要大补的时候。

但最高境界,先生确实达到了。谁早上坐在这个位置上,不到中午就达到了。

一个书法家的水平怎么样,其实不用扯那么多,只需要关照两点:

一是把这个名家书法,和历史上的优秀书法遗存作个比较,看看有没有优秀基因的继承;二是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向他在取法。假如二者都没有,那还有啥话可说。

假如先生不是书协主席;假如国人不对官级有那么无限的景仰,迷信,崇拜;

假如人们对书法有基本的鉴赏水平。

用古人的三句话作个结语: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孙过庭《书谱》:夫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故不滞于耳目也。

启功先生《启功丛稿》:“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


快乐书法营


有人说沈鹏的书法达到了心到手到的最高境界,大家怎么看?

沈鹏属于文人书法,能写文写诗,做过艺术杂志社编辑。善书法,较高的艺术评论水平,鉴赏力颇高,对艺术的理解有特别的之处。属于非常有才情的文人诗人。

在书法协会掌舵期间,曾经引领中国书法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即有了书法的各种尝试。同时他的书法创作也进入了高峰期,题字比较多,其熟悉的沈鹏行草风格,处处可见。同时草书亦乃进入了老成固定的模式化的书写形式,可以这样理解,有了随心所运之情状。


所写的草书具有才情横溢,而点画线条依然不够丰腴,大家都知道他的其他手写书体,比较差劲。没有稳固的书墨基础,凭着自觉情志盎然,写的是才华书墨。

对于他的艺术禀赋才情,启功对其有一定的高评价。因此他的书法草书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因为从事的是艺术文化编辑及评论文章撰写,对书画特有的理论基础,在八十年代末对于书画理论评论家很少,因此沈鹏的文章非常火。因此他的在书画界名声斐然。始终在书协任挂职,若此一则善书喜墨,二则有了书协主席的被推荐。由此他的书墨创作,如鱼得水,开始了旺盛的创作期。

其草书是他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题字还是创作,皆是一类才情草字。从他的草书境界,渐渐有了熟化草字符号,并且比较传统的草书创作。虽然在他的书协任届,书法丑貌开始端倪。但是他的草书并未走入丑书之列,依然是中规中矩的晋韵唐法,走入怀素张旭笔意,实际他的草书属于小草状。糅杂众家草书笔意,但是看不出宗师何家,实际就是才情之意性大于绳墨性。因此自由心神,创作出自己的很多草意笔法,明显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因此从草书意法相害观照,则有其草书作品,依旧线条笔画具有单薄无致。从姿态和结体上看,多少很多硬伤,即不符合草书之欣赏境。可以看出笔墨丰满性存差池矣。

说到点子上,手心相印,得益于他的草书熟滑感,因了太熟了缘故。皆知其书写期间,经常错字连篇。字符亦乃别有规范性,自己的变通创字太多。

一致形成了沈鹏才子草字风格,故人无完人,艺术家,未必尽然,皆是完美,总之沈鹏年已花甲,创作不辍,人老书老,总离不开他的老熟的草字。不见其它书体作品。窥其基础一定会影响他笔墨的丰腴。

如此浅识。


狂喜淡墨a


请问这个有人,知道心到手到是什么境界吗?心到手到从那里可以体现出来?

再问一个问题是书法历史上有几个能做到心到手到的?

心到手到体现的是自然书写状态!绝不是那种小心谨慎,慢慢腾腾地写书法的人。别说是现代人没有书法人可以做到,即使是魏晋唐宋也只有屈指几人可以做到。

我认为的心到手到应该是那种米芾似的风樯阵马,八面出锋的那种!风一般的速度,大雁飞翔一般的舒展,自由!

沈老能做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