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擡頭看向月亮

假如生命裡出現單選題,把理想和現實放在面前你會選擇那個?

可能每個人面對這個問題時都很難抉擇吧!

哈佛大學曾經有一個校長說過:人生路漫漫,你總有時間去給自己留“後路”,但可別一開始就走“後路”。

或許此刻屏幕前的你正在猶豫,是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歡但是收入還不錯的金融業工作,終日朝九晚五,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是做一個畫家,也許沒錢也沒名,但是自己喜歡,願意主動花時間,付出所有的熱情和熱血。或者能不能找一個魚與熊掌兼得的工作呢?

路都是自己選的,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自己的人生把握在在自己手裡才叫自己的人生

但假如你願意去嘗試不同的方式,或許又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如果不去嘗試你喜愛的事情,如果不去嘗試完成你的夢想,或許總有一天你會因為靈魂的缺失而覺得不富足。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向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悽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向月亮

文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在四十歲的時候突然著啦藝術的魔,拋妻棄子,懷揣一百多英鎊和一年的夜校經歷,孤身來到巴黎,只為追求自己的繪畫夢想。

他在巴黎食不果腹,貧病交加,幸好得到畫家施特羅夫的照顧,才僥倖活下來。

在之後的幾年裡,他輾轉多地,做過碼頭工人,當過魚市的臨時工。餓了就想方設法蹭飯,困了就找個空車廂打個盹兒,被凍醒了就繼續在街頭流浪。

不管生活怎樣對待他,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繪畫,雖然他的畫作很少有人能夠欣賞。

在他死後,他在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才被人認知,人們對他極盡讚美,不會再有人質疑一個事實:思特里克蘭德是個真正的天才。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向月亮


有人罵他(思特里克蘭德)是個不負責任的渣男!

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很“奇怪”的人。

稍微瞭解過他事蹟的人,大都不會否定這樣的一個回答。

就連故事的作者,也在書中這樣寫道:

如果我塑造了一個殘忍、自私、冷酷無情、好色的角色,可我偏偏說他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這種說法就連我自己都覺得奇怪。可事實正是如此。

那些嘲笑、鄙薄他的人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他的畫作將會炙手可熱、千金難求,而那時的他們將萬分後悔自己的錯失,並不厭其煩地訴說自己與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即使那是一場連擦肩都算不上的交集。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向月亮

但這些對思特里克蘭德來說,外在的一些議論和名聲,都不過是一些無聊,可笑至極之的痴語,他根本沒有任何時間和理由去在意。

在有生之年,他已經在藝術這個“魔鬼”的驅使下,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切,他不關心身前身後名,也不管死後哪怕洪水滔天。

他就是這樣一個純粹到極致,甚至純粹到可怕,可恨的人。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向月亮

讀到這裡還記得開頭的問題嗎?

文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帶給我們的是生活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如果,你有一腔不甘平庸的熱血,願意為理想不顧世俗看法,終身捍衛理想,那請做好完全的心理準備。

當然,也可以選擇安安穩穩,無風無浪的度過這匆忙的人生。

重要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不要被外界因素影響自己的判斷。

當你糾結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不知作何選擇的時候,如果你想求助思特里克蘭德,他一定只會罵你一句:“你真是個十足的笨蛋。

是啊,想那麼多幹什麼呢?我才不相信有下輩子呢!我這輩子過怎樣的生活,只能由我自己定義!

無論你想要月亮還是六便士,當你想做的時候就去做吧,追求你想要的,做出屬於你的選擇,只要你開始改變,一切都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