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柳葉刀子刊:SARS-CoV-2 糞-口傳播可能嗎?


導讀

近日,鍾南山院士多次提醒保持下水道通暢極為重要。鍾院士為什麼這樣提醒?

1 月 31 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報道了美國首例COVID-19確診患者成功治癒的病例。該患者入院後出現了消化道症狀,並在住院第 2 日,兩次排稀便。採集的患者糞便樣本, rRT-PCR 檢測 SARS-CoV-2 呈陽性。2 月 13 日,鍾南山團隊實驗室在患者糞便中檢出新冠活病毒。目前仍不能證明糞便中檢測出活病毒是否能糞-口傳播,除此之外,也需要警惕被糞汙染的下水道也可能經氣溶膠傳播的風險。

近日,鍾南山院士多次提醒保持下水道通暢極為重要。鍾院士為什麼這樣提醒,2月18日下午,廣東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佈會,他解釋為:新冠病毒並不是因為消化道吃進去感染,而是糞便等汙染物滯留在下水道,幹了以後裡面還帶有病毒,經過鼓風吹到空氣中以後,氣體再被人吸入(也可以叫它氣溶膠),就產生了感染的風險。那麼新冠病毒有糞-口傳播的可能嗎?當地時間,2月19日,柳葉刀子刊發佈一篇《冠狀病毒腸侵害:SARS-CoV-2糞-口傳播可能嗎?》的評論文章。醫脈通特整理如下:

柳葉刀子刊:SARS-CoV-2 糞-口傳播可能嗎?| 消化熱點

2019年底,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在中國武漢引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發。在本文撰寫之時,SARS-COV-2已經傳播至全球超過26個國家。

冠狀病毒是一類具有包膜的單鏈RNA病毒,分為四個主要屬。SARS-COV-2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冠狀病毒(SARS-CoV)有82%的相似基因序列(圖1),二者同屬冠狀病毒家族的β屬。人類冠狀病毒,如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CoV)均可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症狀。

柳葉刀子刊:SARS-CoV-2 糞-口傳播可能嗎?| 消化熱點

圖1 SARS-COV-2(2019-nCoV)與其他β屬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比較(Chan JF, at el. 2020)

SARS-CoV、 MERS-CoV對胃腸道的影響

在2002年-2003年爆發的SARS期間,16%-73%的SARS感染者在發病期間出現腹瀉症狀,且通常在發病第一週內。而在患者發病後的第五天才從其糞便中檢測出SARS-CoV的RNA,此後病毒RNA陽性的糞便標本比例逐漸增加,並在發病第11天達到高峰。即使在病程的第30天后,仍可在一小部分患者的糞便中檢出SARS-CoV的RNA。研究認為,SARS-CoV是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細胞受體來感染胃腸道的。

2012年,在MERS-CoV爆發的早期,據報道有四分之一的MERS-CoV感染者在就診時有胃腸道症狀(如腹瀉或腹痛)。一些患者起初表現為發熱和胃腸道症狀,隨後出現了更嚴重的呼吸道症狀。Corman及同事在14.6%的MERS-CoV感染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MERS-CoV的RNA。體外研究表明,MERS-CoV可能會通過二肽基肽酶4受體感染人腸上皮細胞,並在原代腸上皮細胞中複製。體內研究顯示,肺炎和腦部感染髮生在小腸發炎和上皮變性後。即,MERS-CoV肺部感染繼發於腸道感染。

COVID-19對胃腸道的影響

在武漢的早期報告中,2-10%的COVID-19患者呈現出胃腸道症狀,如腹瀉、腹痛和嘔吐。

比起不需要轉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患者,ICU內患者的腹痛發生率更高,且10%的患者在出現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前1-2天就出現了腹瀉和噁心症狀。

在一例美國患者的糞便中,研究人員檢測出了SARS-COV-2 RNA的存在。

ACE2受體的結合親和力是影響傳染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結構分析預測SARS-COV-2不僅把ACE2作為其宿主受體,而且對其ACE2的利用效率比2003年的SARS-CoV株效率更高(但比2002年的病毒株更低)。

SARS-COV-2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

現有數據支持:SARS-CoV和MERS-CoV在環境中可獨立存在,這有利於糞-口傳播。

據瞭解,研究人員在兩家收治SARS患者的醫院的下水道汙水中發現了SARS-CoV RNA。

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當SARS-CoV進入醫院的下水道系統中,在4°C的環境下,病毒能保持14天的傳染性,但若環境溫度升高到20°C,則只能保持2天的傳染性。

在乾燥環境中,SARS-CoV最多可存活2周,在22–25°C和40–50%的相對溼度下仍可存活5天,此後病毒感染力逐漸下降。在38°C和80–90%的相對溼度,SARS-CoV的生存活力在24小時後逐漸下降。MERS-CoV在低溫、低溼的條件下是可存活的。在20°C和40%相對溼度,該病毒在不同物體表面可存活48小時,儘管在30°C和80%相對溼度,可存活8小時。目前,仍然沒SARS-COV-2存活力的數據報道。

SARS-CoV和MERS-CoV在各種條件下的生存能力以及它們在環境中的長期存在表明,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接觸或被汙染的媒介傳播。SARS-CoV和MERS-CoV都可以在低溫和低溼的條件下生存。儘管直接飛沫傳播是重要的傳播途徑,但糞便排洩,環境汙染和汙染物可能有助於病毒傳播。考慮到SARS-CoV和MERS-CoV的糞便排洩的證據,以及它們仍保持可能促進糞-口傳播的存活能力,SARS-COV-2也可能通過此途徑進行傳播。

SARS-COV-2可能存在糞-口傳播的途徑具有一定的意義,尤其是在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冠狀病毒對含有乙醇的殺菌劑和含有氯或漂白劑的消毒劑敏感。在處理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糞便時,必須採取嚴格的預防措施,並且還應對醫院的汙水進行適當的消毒。應該強調多次及適當的手部衛生的重要性。

對SARS-COV-2糞-口傳播可能性的進一步研究應包括環境研究內容,以確定該病毒在糞-口傳播環境中是否仍能存活。還應對糞便中SARS-COV-2的腸道侵害和病毒排洩進行研究,以探究糞便中SARS-COV-2RNA的濃度是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胃腸道症狀的有無相關。還應研究處於潛伏期或恢復期的COVID-19患者糞便中SARS-COV-2RNA能否被檢出。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20)30048-0/fulltext

參考文獻:

Charleen Yeo,SanghviKaushal,Danson Yeo.Enteric involvement of coronaviruses: is faecal–oral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possible? Published:February19, 2020DOI: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0)30048-0

柳葉刀子刊:SARS-CoV-2 糞-口傳播可能嗎?| 消化熱點

徵稿

一起攜手,共度難關

疫情來勢洶洶

從猝不及防到全力阻擊

在前線的你們見證了太多太多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裡

你都經歷了什麼?

可想找個傾訴的對象?

醫脈通現面向所有一線醫生徵稿

“疫情下的醫護實錄”

大家攜手,共度難關

要求:真實

徵稿形式不限

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均可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