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2月13日,廣東省中醫藥中醫經典病房主任顏芳在武漢漢口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查房時,一位患者豎起大拇指點贊:“我以前不相信中醫,但昨天把你們開的藥喝了兩副,好像有一種驚人的效果,我覺得中醫真不錯,一天就有好轉。”顏芳表示:“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這段流傳於網上的視頻,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治療的進展。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視頻截圖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介紹:截止目前,共有28個省市區的630多家中醫院3100多名醫生支援湖北。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病例共60107例,佔比85.2%,湖北以外地區中醫藥參與救治病例的治癒出院數和症狀改善者佔到87%。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人民日報報道

<strong>中醫藥從參與者變成主力軍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除此之外,回顧17年前的“非典”,中醫療法介入的節點,也在當時成為改善疫情,控制形勢的分水嶺。“非典”前期,中國內陸死亡率高達15%;中醫藥介入後死亡率降至6.53%。雖然中醫藥治療非典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但由於介入較晚,中醫藥治療僅為輔助。但2020年新冠肺炎治療初期,中醫藥便全面介入,已從17年前的參與者,變身主力軍。

面對如此迅猛的疫情,中醫為什麼會如此奏效呢?

<strong>理念1:不是抗病毒,而是強自身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中醫講究‘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要明白中醫治病的思路,治的是患病的人,而不是單純地抗病毒。

病毒、癌症細胞等在人體中並非獨立存在,它們相當於“劫匪”,劫持了健康細胞,也就是說病毒和健康細胞其實是共生關係。西藥消炎殺毒就相當於拿著槍的警察與“劫匪”激戰,“劫匪”最後被擊殺,但健康細胞也不可避免被殃及,所謂副作用即源於此。

中醫則認為人體本身就是“大藥”,人之所以得病並非僅僅因為病毒,而是因為這個“大藥”出了問題,以致於招來病毒。中醫的治療就是將人作為核心,通過藥、食,以及生活習慣改變,激發自愈力,最終不藥而癒。

舉個例子,這就相當於面對一群歹徒,中醫不是將其擊殺,而是釜底抽薪,斷它們的“糧草”。將本來適合這些病毒生存的身體環境不斷調整,從而使病毒在身體中無法得到“補給”,最終“彈盡糧絕”。

<strong>理念2:防治結合,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句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瞭“治未病”的重要性。

中醫其實見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關鍵要對症下藥。

治未病的思想對應到此次抗疫其實也有充分體現。鍾南山曾表示:“人,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一個人怎麼處世,身體就會怎麼去表現。預防疾病、保持健康比得了病再去醫治更重要。”同時,網上也不斷強調健康人群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這其實都是治未病的思路。

中醫方艙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早期規範合理使用中藥,通過胃腸同治、解毒活血的治則,還可以減少重症向危重症方向發展。他說到:“降低病死率是中西醫都在努力攻克的難題。但可以換個思路,運用中醫藥的手段著力減少危重症的發生,進而扭轉結局。”劉清泉還提到:“中醫治未病理念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