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什麼是哲學?

華世潔環保王浩


我們從哲學的幾大特點解釋,

1,哲學是方法論的學問,

一種哲學論點,就是一種思考方式,

更是為了追求,一種簡單透徹幸福的生活方式。

2,哲學是反思的學問。

由於事物是相對和動態存在的,不斷演化過程的形式,或形式的過程。

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質,

需要從事物的側面,對面,層次,關聯等等多經緯度,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相對存在的,

而不是絕對存在的,

相剋相生,相輔相成,物極必反是中國乃至世界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

無錯不成對,醜反襯出美,

愛也會成恨,善也會變惡。

人類文化文明的生存發展的情感責任,幸福價值,愛恨善惡,是非對錯,都是相互交叉交替存在並轉換的。

事是過程,物是形式,

所以,事物是過程的形式,或形式的過程。

變化才是永恆,永恆即是變化。

沒有絕對一塵不變的事物。

所以,所有事物,都是其特定時間環境前提條件下的度數。

時間環境改變,決定事物度數的前提條件相應改變。

所以,要一分為二地發展動態地看待整體事物,在其特定時間環境下存在的倆面性,層次性,關聯性。

任何絕對的真善美,都意味著假惡醜。

從世俗人性化的角度上講,

生存是善惡於胸,對錯於行,美醜於外,善惡於悟,喜憂於得。

發展是不斷打破,轉化,淡化原生態平衡的關聯差異與矛盾,

不斷形成新的關聯差異與矛盾的過程。

生存中發展,發展中生存,

矛盾是個必經的過程,

矛盾存在於個人,也存在於環境。

矛盾存在於情感,情感存在於矛盾本身。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

人類最不完善和統一的,就是人的靈魂。

人類文化文明的矛盾與紛爭,都緣於時間環境造成意識思維的侷限與差異。

都是由於貫性思維產生的幸福快樂與痛苦煩惱,生存發展與矛盾紛爭,愛恨善惡與是非對錯。

所以,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

而是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墮落或超越自己。

別人只能征服自己的物質肉身,

卻不能毀滅精神靈魂。

更可怕的是在生存發展過程中必然矛盾紛爭,而產生消極極端的意念。

找不到自己,家庭,社會,國家,世界,生存發展,情感責任,幸福價值,愛恨善惡,是非對錯,

運行的客觀規律,從而不能走出幸福價值的第一步,

隨著,世俗滾滾紅塵名利,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迷失自我。

靈魂的重生與救贖,從來都是自完成。

怎樣做人,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學問與價值。

根據自身時間環境的前提條件,

儘自己潛能最大去努力,問良心無愧則無愧親人,社會,國家和自已。

知惡向善為智,

以善致惡是愚。

3,哲學的來緣。

哲學一詞是來緣於西方,

但哲學概括概念的抽象思維,

和開宗明義精神追求與思想,

在中國2000多年前的老子時代,

已經形成並相對成熟。

只不過不叫哲學,而是思想而已,

但絲毫不能質疑老子衍生道家思想的價值意義。

道家相剋相生,相輔相成,物極必反的鐵律,在任何時空都不過時。

只是缺乏認知的眼睛,和註解的心靈。

世人多被世俗名利迷失了心智雙眼而已。

但西方許多哲學家,也是從道家思想演化而成。

甚至,反超到我們的前面。

西方文化文明政治的意識形態,

至所以先進發達的根源。

但由於西方肉食動物的天性,

把相剋相生,發揮運用到淋漓盡致,但相輔相成還相差甚遠。

這也是我們戰勝西方的根本。

因為,相輔相成才不會物極必反。

所以,相剋相生,相輔相成,物極必反是哲學中的真理,真理中的哲學。

4,哲學的認知。

哲學是一切社會學問的概括與總結。

哲學,是使人更簡捷幸福通透文明的學說。

哲學,人類生存發展,情感責任,幸福價值,愛恨善惡,是非對錯的指路明燈。

哲學沒有那麼高大上的神秘,與我們生活的點點滳滴息息相關。

哲學來緣於生活,看有沒有認知他的眼睛和註解他的心靈。

哲學,是開宗明義抽象邏輯性思維的方法論。

哲學是理性邏輯,反思提練,批判願景的形而上學。



王若之020


該回答來自三聯中讀作者《讀書雜誌》

讀書與自學 | 陳嘉映:哲學是什麼

對哲學這樣的概念下定義,主要的用處是提供一個入口,讓人可以踏進一座迷宮。

哲學是什麼

文 | 陳嘉映

(原載《讀書》2000年第1期)

“哲學”這個概念不可能有一個放在什麼場合都合適的定義,就像“宗教”、“文化”、“品德”這些概念一樣。這並不表明大家不懂這些概念,或理解得不清楚,“跳”這個字出現在任何場合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但我無法給“跳”下個定義。

所以,歷史上對哲學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並不是很可怪的事兒。而且,這些定義雖不相同,卻也不像有些人設想的那樣五花八門,它們多半都互相聯繫著,有點像同一個迷宮的不同入口。的確,對哲學這樣的概念下定義,主要的用處是提供一個入口,讓人可以踏進一座迷宮。


若問我哲學是什麼?我會回答,哲學是講道理的科學,講道理學。這可以看作了解哲學的一個出發點,本文分別講講“講道理”和“科學”這兩個概念。

人在各種各樣的場合由於各種各樣的誘因說話,命令、請求、感嘆、講故事、開玩笑,其中一項是講道理。“不許出去”,這是下命令,“別出去,外面冷得很”,這是講道理。講道理一般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因為外面冷,所以別出門。

人是一種講道理的動物,只有超級專制的父母才會只命令孩子這樣做那樣做而從不說明理由,只有把人民當做奴隸的政府才會只下命令不講道理。然而,即使我們每次問為什麼都徒然遭到一通訓斥,我們依然會忍不住問為什麼,為什麼給他的多給我的少?為什麼今天讓我向東明天讓我向西?為什麼太陽老是圓的而月亮有圓有缺?問為什麼,是人的本性,回答為什麼、講道理,也就成了生活中一件通常而又重要的事情。父母哪怕瞎編,也得編個道理出來:不能撒謊,撒了謊鼻子長瘡。同理,很專制的政府也需要一套意識形態,好像它濫捕濫殺還挺有道理,實際上,由於專制政府的許多做法很不自然,所以它需要專門豢養一整批意識形態專家來為自己辯護。

有很多種講道理的方式。一類是為命令和行為提供理由:“別出去”,“為什麼”,“外面冷得很”——因為冷得很所以不要出門。我們似乎還可以接著問:“天為什麼冷”,“因為起風了”,“為什麼起風”等等,這樣的追問沒個頭,但這是另外一種追問了,是對自然因果的追問,不再是為命令和行為提供理由,不屬於狹義的講道理。我們也許不追問一個原因的原因,而疑問某一個理由何以成為理由,就是說,不問為什麼天冷,而問“為什麼天冷就不出門呀?”——“這麼冷的天出門會凍掉鼻子”這不是向外追溯因果,而是把原來提供的理由(天冷)分解為一個因果(天冷會凍掉鼻子)和一個理由(因為會凍掉鼻子所以不要出門)。這種向內的追問通常不過兩三道我們就無言以對。因果可以無窮追問,理由卻很快有到頭的時候。

另一類講道理,是從某件具體的事情引申出一個大道理來,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為什麼呢?用心一也。大道理偶一講之,講在妙處,可以讓人豁然開朗,老講大道理,必定讓人不勝其煩,世界上的事物莫不一分為二,數分成正數和負數、整數和分數,人分成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雞蛋分成蛋白和蛋黃,諸如此類。

哲學是講道理的科學,科學研究普遍有效的機制,混在一起,哲學就成了普遍有效的道理,成了大道理。結果人們都把哲學當做講大道理的,當成一堆大道理。其實,道理之為道理的普遍機制全然不同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不僅如此,掌握道理之為道理的機制,恰恰是為了提防某一條有的放矢的道理膨脹成放之四海中任何一海皆無所謂的大道理。我生性怕聽大道理,所以才入了哲學這一道,可人家聽說我屬哲學專業,寒暄未畢就擺出好多大道理來和我論道,心裡常叫苦不迭。不過如前提示,把哲學當成講大道理,事出有因,既然投了哲學這行,這黑鍋該背也得揹著。

蚯蚓沒有爪牙之利,為什麼能在土裡鑽來鑽去?“用心一也”是一類回答。另一類回答則完全是另一套,談的是環肌、縱肌、剛毛等等。我們可以選些對照詞來標識這是兩類回答:“用心一也”回答為什麼(why),“環肌縱肌”回答怎樣(how),前者講的是人生的道理,後者講的是自然的機制,等等。這樣小來小去換些說法固然不無小補,但我們終究要直面“‘為什麼’和‘怎樣’是什麼關係?”“自然在哪裡結束人生在哪裡開始?”這些疑問。研究這些問題屬於哲學的本職工作。

還有一類講道理,不是從具體事例到大道理,而是直接從道理到道理。例如從甲在乙左推出乙在甲右,例如一個人說如果A所以B,今非B所以非A,另一個人可以說他推論錯誤,這些都是在純道理層面上講道理。

講道理是說話的一種形式,取了講道理的形式,不一定真有道理,誰說謊誰鼻子長瘡,所以不能說謊,這說法取了講道理的形式,但其中的所謂道理可能根本不成道理。反過來,不取講道理的形式,絕不意味著講得不合道理。林妹妹進了榮府,“往東轉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房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云云,那是描述,不是在講道理,但講得有條有理。不僅描述等等需要合乎道理,甚至不講道理也得合乎道理地講,“我是流氓我怕誰”夠不講理的,但這講法本身合乎道理,要麼他怎麼不說“我是小學語文老師我怕誰”哪?“道”和“說話”意思差不多,“道理”和“說話之理”差不多,說話要讓人聽懂,就得在某個層面上講道理,與此相應,講道理的科學也就在某個意義上是說話的科學或語言的科學。哲學是廣義的邏輯,邏輯或Logik,來自希臘話裡的logos、logein,就是“說話”的意思,“道理”的意思。

道理該分成幾類,講道理和合乎道理的關係如何,不講道理和不是在講道理的關係如何,所有這些都可以研究一番,都是哲學或講道理的科學該去研究的內容,這裡不多說了。

上面解釋了一下“講道理”,下面再說說“講道理的科學”裡的“科學”這個概念。不過,“科學”是個極大的概念,這裡只淺近談談科學和藝術的區別。

“藝術”這個詞最樸素的意思差不多等於辦法、方法。做一件事情有人上來就胡做,我們說,你這樣胡來不行,做事要有個方法。有方式方法,就是有art,有藝術。方法、藝術、性格、道德,所有這些詞,既泛指某一領域,又特指這一領域中正面的、優秀的。道德研究包括研究不道德的行為,而“有道德”則專指道德優秀,同樣,“藝術”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優秀的方式方法。我製作一個椅子,不會做,胡做,做出來歪七扭八,又難看又不結實。一個小木匠來做,他有一套做椅子的方法,做成個正正經經的椅子。公輸班來做,那就是件藝術品了,得收在博物館裡。當然,公輸班做椅子不是想送給博物館,他就是想做把椅子。從前,藝術不是為博物館服務的,藝術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漂亮。這層意思其實我們現在也不陌生,放馬有放馬的藝術,烹調有烹調的藝術,有的人字寫得真藝術,有的人話說得真藝術。

講道理也有藝術不藝術之分,有時候講不好亂講,有時候正正經經講出一番道理來,有的人不止於此,他掌握講道理的藝術,同樣的道理讓他一講就講得那麼娓娓動聽。

掌握了一門藝術,是廣義上的一種“知”,“會編籃子”差不多等於說“知道怎麼編籃子”,而且這種知來得尤為真切。不過,這種親知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知識,這兩種不同的知識,有時稱之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反過來,講得出做一件事情的道道,不一定就做得好這件事情。據說一個曾培養出游泳世界冠軍的教練本人是隻旱鴨子。

這兩種知識的區別,有時稱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或理性不及的認知和理性認知,或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沒有兩個固定的語詞來標識這種區別,我們這裡所說的藝術和科學也算一對。不過須注意,雖然我們傾向於用一對對立語詞來表示這種差別,但實際上“知”的形態不是明確地分成了兩種,而是形成了一連串的等級和過渡。相對於跳高運動員,跳高教練的知識可說是理論知識,但是在體育運動研究所裡工作的研究人員,比跳高教練的知識又要理論多了。可以設想背摔式的設計者是個癱子,根本跳不起來,他研究人體結構和力學發現了背摔式,後來人們用這種姿勢打破了世界紀錄。

科學是知其所以然的認識。不過說到“科學”,還有系統化的意思。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用episteme來稱謂科學(知識),episteme和後來的scientia,本來也就是“知道”、“認識”之類,但後來專指成系統的知識,以與doxa(零星的偶發的見解)相對。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把“科學”理解為知其所以然的系統認識。

我們談了談“講道理”,談了談“科學”,這時再來看歷史上對“哲學”的各種定義,就不難看出它們之間的互相聯繫。這裡放過這個課題,只說說關於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

中國有沒有哲學?西學東漸以來,就斷斷續續有這方面的爭論。回答首先得看我們把哲學理解為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為講道理的科學。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與講道理的科學是有內在聯繫的,本文未及討論,暫時把它們當做兩回事來看待。中國人當然一直有對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願意把這稱作思想或思辨;若堅持把這叫作“哲學”,就沒什麼要爭論的,因為所有民族當然都有哲學。如果這裡真有個爭點的話,我認為是在爭論中國是否發展出了講道理的科學。

很多人認為中國沒有科學。然而,中國人很早就記錄了行星位置的變化,很早就對日蝕月蝕或無數其他現象提出了“科學的解釋”,那麼,怎能說中國人沒有科學呢?說中國沒有科學,顯然是說沒有發展出牛頓、伽利略那樣的近代科學體系,而不是說中國人從來只有迷信,沒有客觀可靠的知識。沿著這樣的思路來想,我的大致看法是這樣的:從孔子以後到魏晉,中國曾有一段哲學的繁榮。孔子講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認為孔子建立了一門講道理的科學。孔子講了一套道理,墨子講了一套道理,都是事關華夏文明何去何從的要緊道理,於是大家來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樣就成道理怎樣就不成道理。在這種環境裡發展出了哲學,典型的像莊子、老子、孟子、後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晉玄學的辯名析理。魏晉之後,哲學漸漸衰微。後來有道學理學,聽起來像是講道理的科學,實際上不大關心科學。海德格爾多數時候也是這樣使用“思想”和“哲學”這兩個詞的,所以他說希臘思想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手裡才成了哲學。只不過他多數時候從消極方面看待這種轉變,這一點我不大同意。

我知道中國在魏晉以後沒什麼哲學這個結論大有商量的餘地,但這裡不再詳述,倒是想提出幾點容易引起誤解之處。第一點,認識需系統到何種程度才宜稱為“科學”,原無先天的標準,對講道理的藝術進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進行哲學思考?進行了哲學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學?心裡記著這一類問題有助於避免流入字面之爭。第二,說中國沒有哲學,不等於說中國人不講道理,也不意味著中國人講道理講得不好,講得不夠藝術。沒有哲學,單單是說沒有形成講道理的科學。第三,沒有哲學,不見得是個缺陷。最後這一點,我想多說幾句。

沒有哪個民族沒有技術和藝術,但並非每個民族都有科學。人們曾好問中國為什麼沒發展出近代科學,後來有人指出,問題應當反過來問:西方怎麼就發展出了近代科學?之所以換個問法,是想提示,沒有科學是常態,沒有什麼東西命定我們發展出科學來。我們可以沒有營養學卻吃得挺富營養,而且味道極佳,這類話已成老生常談。科學不是必然要有的,也不是必要的。同理,對於講道理來說,講道理的科學並不是必要的。不懂哲學的人可以很會講道理,反過來,哲學家不都是道理講得最好的,就像游泳教練不一定游泳遊得最好。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來:哲學有什麼用?這有時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也應記得,也不是事事都要先看有用沒用的。人們現在通常都認為科學很有用,把科學技術叫作第一生產力,其實,西方開始發展近代科學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科學有用,也很少用科學有用來為發展科學張本。由科學所支持的技術變成第一生產力是後來的事情。不必需的東西未見得不重要。沒有近代科學,人類照樣種地蓋房吃喝玩樂,但出現了近代科學,它就要反過來劇烈改變種地蓋房吃喝玩樂的方式。科學,包括講道理的科學,改變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進而改變了人類的生存面貌。至於這種改變是福是禍,則筆者不敢專斷。


三聯中讀


△△△三個世界

美國有位哲學家把人的世界分為三個

其一,語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進行溝通交流。

其二,自然的世界,在這個世裡,人們進行科學研究。

其三,思想的世界,人們表達看法和觀點。

在思想的世界裡,人們表達的看法可類主要有;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邏輯學等等。

△△△哲學的起源一一反思迷信

在人類的幼年期(原始社會),人們對雷電風雨等等自然現象不得其解,於是產生了迷信,認為這些是神靈。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文字的產生開發了人類文明和智商,於是產生了傳道授業的思想家。

這些思想家開始反思"迷信和神靈說",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於是產生了最早的哲學家及哲學

△△中國哲學的發展(按時間順序)

老子(道家創始人,教人修身養息)

孔子(儒家創始人,教人修身治國)

莊子(繼續道家學說)

(劃重點:道家提出了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組成的陰陽五行的哲學思想一一可貴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孟子(繼承儒家學說,儒學集大成者)

董仲舒(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者,對後代儒家獨大起了決定作用)

朱熹(宋代,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理學派創始人一一儒學分支一一屬客觀唯心主義)

王陽明(明代大哲學家,心學派創始人一一儒家的另一分支一一屬主觀唯心主義)。

可以看出,中國的哲學發展主要是儒家,圍繞在"思想的世界“裡展開,屬唯心主義範疇,

而道家那點陰陽五行的唯物思想並沒有在"自然的世界"深入發展,而是走向了空洞化

△△△西方哲學的發展。

西方哲學,主要源自於古希臘哲學。

古希臘哲學家一開始就面向"自然的世界"裡展開思考問題,根本問題有兩個:

其一,人從哪裡來?(人類的起源)

其二,世界是什麼組成的?(物質及構成)

這就是後來所說的哲學的本體論問題。

△泰勒斯:公元前6世紀,現在已知的有名字的最早的哲學家,他提出"萬物源於水"

△恩培多克勒:進一步提出"萬物由水、空氣、土、火組成"

△德謨克利特提出"萬物由原子組成"(此原子是指原始粒子,還不是今天所說的原子)

△希波克拉底,西方醫學的奠基人。

△柏拉圖,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這奠定了"主觀和客觀二元"論的哲學基礎,因此柏拉圖被稱為"客觀唯心主義"。

△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創立了"形式邏輯學"(哲學的第一個分支)。

△△△古希臘一系列的哲學傳入了歐洲,產生了三位劃時代的哲學家:笛卡爾、費爾巴哈、黑格爾,為馬克思哲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笛卡爾認為:"思維決定存在",唯心主義集大成者。

△費尓巴哈,與笛卡爾相反:存在決定思維,唯物主義集大成者。

△黑格爾,辯證法之集大成者(還有邏輯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把"費爾巴哈的唯物論+黑格爾的辯證法"出展出了"辨論證唯物主義"。

一一我們說學習哲學主要是學習辯證唯物主義。

△△△哲學的外延

學過邏輯學的人都知道:一個概念有本質和外延外之。

本質描述才是定義,其命題是:A是B,B是A。

而外延描述不是定義,其命題是:A是B,正確,但B≠A。

外誕實際上是此概念(事物)的功能或特點,很多人百度一下:什麼是哲學?哲學是什麼?就有以下多種說法:

哲學是使用人聰明的學問(使人聰明的學問就是哲學,這個命題就錯了,因為數學等等不也使人聰明嗎?)

哲學是研究萬事萬物的基本規律。

哲學就是表達人們的觀點、看法。

以上命題都正確,但這些都不是哲學的本質,不是哲學的定義。

△△△哲學定義(哲學本質:什麼是哲學?

百度: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一一你是不是一頭蒙B?

<>中有如下記錄:

有一次毛澤東和周培源、于光遠就坂田文章談話說:

"關於從實踐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講清楚。列寧也沒有講清楚。列寧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只講清楚了唯物論,沒有完全講清楚認識論。

最近艾思奇在高級黨校講話說到這一點,這是對的。這個道理中國古人也沒有講清楚,老子、莊子沒有講清楚,墨子講了認識論方面的問題,但也沒有講清楚。張載、李卓吾、王船山、譚嗣同都沒有講清楚。

什麼叫哲學?哲學就是認識論。"

哲學就是認識論一一即哲學就是表達人類對萬事萬物的認識及其方法的學說。

認識論就是哲學的本質,

即(定義):凡是通過說理來闡明認識及其方法的學說就是哲學。

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本質的特徵之一,就是人類善於思考,人類對於世界的思考所產生的思想和觀點(認識論一一認識及其方法),都可以稱之為“哲學

那些雞湯文也是哲學,君不見覆旦大學陳果(哲學系教授)把雞湯文熬成十全大補丸了。

推薦一本小說《蘇菲的世界》,一本入門級哲學好書。


歐陽雨晴


哲學概念: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來自百度)個人理解西方哲學倆字用中文翻譯就是“道”
大家不理解或者理解有偏差因為大家對道產生於哪裡還存在偏差。

我們來看看道德經的開篇老子解釋了道的命名和存在形式,那麼怎樣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
翻譯:
“道”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河圖洛書又寫了什麼內容呢,是天文學歸納三坦、二十八星宿運作規律。那究竟宇宙萬物運作規律是怎樣的呢,老子用了一個玄字,大家知道中國人最早的部落創造了結繩記事,叫玄鳥族,之後才有了燧人弇茲氏,大家比較“玄”“茲”倆字是不是遞進關係啊,也就是玄之又玄。
因為規律是抽象的,是人為總結歸納所有事物的運作總規律,所以是事物發展的共性,那麼具體表現形式是怎樣的呢,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具象有生物的細胞構成的DNA、大一點的有河流、海洋的漩渦,有龍捲風,再大一點的太陽系、銀河系,乃至宇宙。我們不難發現都是螺旋上升發展模式,多引擎繞同心圓初始用方向相同盤旋上升,也就是凝聚力。
DNA


青瓷愛好者


哲學起源於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獨有的產物。

所謂哲學,就是以概念的範疇的邏輯去構建與分析世界。古希臘哲學的含義就是“愛智慧”,為知識而知識,不具功利性。

古希臘是遊牧民族的後代,又是海洋文明、商業文明,它不同於農耕文明的定居、熟人社會,而是遷徙、生人社會,因此需要契約才能維持社會的秩序。契約精神的前提是,契約方都必須是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古希臘人認為,自由的人格必須要有純粹的“知識”,知識本身就是一種美德。

到了現代,海德格爾乾脆認為哲學就是形而上學。但是,海德格爾認為形而上學已經走到了末路,它使人類面臨最大的危險——可能性的喪失,即自由的喪失。海德格爾認為,詩歌可以拯救、糾正形而上學帶來的危險,找出“縫隙”,因為他竭力推崇詩歌,尤其是荷爾德林的詩。

中國古代沒有哲學,諸子百家本質上都是政治理論家。當然,網民們也不必為此暴跳如雷,因為按照後現代哲學大師德里達的說法,東方智慧比西方哲學更高級。

個人認為,中國思想史多了青菜蘿蔔,少了肉蛋奶,應該多向西方學習;而西方文明太多肉蛋奶,導致了“三高”,多吃青菜蘿蔔也是需要的。



江南俗士1972


哲學是什么?

關於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的學說。是在各門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點。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義哲學和和唯物主義哲學兩大對立派別。人和世界的關係問題已成為當代哲學研究的重大問問題。(摘自《現代漢語詞典》)


老盛


哲學是什麼?

一種理論學說!

何為哲學?

根據"物"的規律,論證而為的方法!

好比現在悟空你在問我們問題,那就必然會存在被問的對象了…當然,循道理細分,這被問對象可能是我,可能是他,甚至可以是你虛空假設的某一…但他無論如何以是確定存在了!




草微雨巨蟹山水


哲學是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是關於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關於世界的學說。

哲學主要研究:

1.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唯心主義則認為,先有精神而後有物質,精神決定物質。

2.理論和實踐的關係,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正確的理論對實踐又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又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問題、解決事物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實際情況解決問題,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4.世界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

5.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肯定之否定規律…。


夕陽紅155908541


什麼是哲學?活了這麼久了,還第一次這麼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好比學佛之人,學了多年的佛法,卻從來沒有想過佛是怎麼樣的一位偉人一樣,可謂是非常的無奈啊,既然現在說到了這個問題,那麼就來聊一聊吧。

1、中國的哲學體系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好像沒有什麼哲學家和專門的哲學著作書籍,但是儒、釋、道是構成中國經典哲學體系的範疇,在周易、老子、禮記、論語、大學、中庸、莊子這些經典著作裡,中國哲學思想往往融匯在某一句話、某一個故事情節裡。

2、西方的哲學

我們在來看下西方國家,看看人家是如何看待哲學的。

在蘇格拉底時期,哲學家們好像沒有對哲學這個詞語有著十分明確的定義,他們只是通過各自對世間的認識來進行闡述,而且更多的只是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大都都是來自對世界的好奇。

從當時表現可以得出,西方在很早以前就對哲學處於一種好奇和討論之中了,如一場辯論會。但到了蘇格拉底,開始發生了巨大變化,他不僅對外界、物質觀察細微,而且他還提出了著名的“認識你自己”的理論,這些舉措充分說明了蘇格拉底先生已經深深的意識到哲學之中,最重要的問題“思考、思想”。

到了亞里士多德那帶,哲學被他演變成一種通過去觀察分析、加上邏輯推理判斷等方式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科學,他不僅更加重視理性,還把生活日常中的經驗也納入其中。

3、什麼是哲學

說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依然沒有在說“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吧,但我負責的告訴你,實際上你已經越來越接近答案了。

因為哲學是一種追問或求索的探索性過程,比如你去追問“人為什麼會活著?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等等這樣的問題,剛開始你可能會感到困惑、迷茫、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只要你勇敢地踏出這一步,你其實已經成功的進入了哲學的殿堂,你的思維、精神、思考的維度已經進入的很深很深、走的很遠很遠,你已經掌握了哲學的精髓和求索真理的方法了。

最後想說,我們如今的科學文明程度已經走的太遠了,太快了,而哲學,似乎總處於不同步,跟不上的狀態,雖然也在前行,但我們要面對這個新世界所帶給我們新的變化。我們可能依然不能放棄幾千年前哲學的傳統思想,先人走過的路,我們依然要繼續走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終理解哲學之偉大真諦。


娑婆記


什麼是哲學?按照古代人的解釋,就是智慧。但是,哲學真的可以帶來智慧嗎?可以,但是非常有限。

在古代,由於社會生產力落後,科學知識極其匱乏,人類對大自然缺乏瞭解,感覺非常神秘,所以總想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那時候還沒有科學,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探索世界,所以有一群人就在冥思苦想,通過粗淺的觀察大自然,提出了種種的假設。這些假設,絕大多數都脫離實際,但又難以反駁,很多都是建立在唯心主義的玄想之上。

說一句難聽的話,古代的所謂哲學家,絕大多數都算妄想症患者,除了極少數人有一點縝密的邏輯推導,其他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比如,看見一塊磚,哲學家就用種種方法推測這塊磚的組成結構,有的說磚頭是天地元氣的結晶;有的說磚頭的本質不是磚,只有當人們把它看成是磚的時候它才是磚,所以磚頭的本質是人類的思維;還有人大談心靈雞湯,說世界上本沒有磚,蓋房子的人多了才有了磚;有的人推測這塊磚在地獄質量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科學是從哲學裡面來的,所以哲學是科學的母親,是所有知識之母,哲學高於科學。這就是胡說八道。哲學本來就是一個汙七八糟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價值的。好比操場上堆積了10000噸沙子,就是哲學,我們從這10000噸沙子裡面找啊找,找出了一粒金子,這粒金子可以象徵科學,雖然金子是從沙子裡面找出來的,但不能說沙子就比金子寶貴。實際上,沙子再多,價值也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