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学会预习,助力学习,这些预习方法你能掌握多少?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习惯,但无论是怎样的学习习惯往往都避不开“预习—听讲—复习”这个大循环的圈子,能够掌握一套高效预习的方法,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今天就让小编来带领各位小同学来看一看,这些预习方法你能掌握多少?

学会预习,助力学习,这些预习方法你能掌握多少?

什么是“预习”

预习这个单词在英文中写作preview,在英语中“pre-”这个前缀表示“在…之前”,而“view”这个词表示“仔细查看”。

换言之,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把知识点仔细查看一遍。

主要目的还是让我们对于新知识又一个自己的初步了解,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看不懂”“不明白”,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重点学习的内容了。

既然我们今天重点讲“预习”,我们就来谈谈这些“看不懂”的知识如何在预习的时候进行汇总吧。

预习的几大步骤

  • 一、览全文

由于课程往往都是有连续性的,所以通过预习其实也是能够找出原本对于旧知识的疏漏之处。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其实也正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铅笔在书本的某个空白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是找个预习本加以记录好。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对于那些“能读懂”的部分来进行自主学习了。

  • 二、读全文

无论是语文课文,还是英语单词、数学概念,都要大声读出来。眼耳口共同作用,会让你的记忆效率提升许多。

同学们不妨可以用一些需要背诵的文言文来试试,朗诵出来的时候同步背诵,比我们默读背诵的速度要快上很多。

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类似,大声读出来能够有效的提升你的预习效率。

  • 三、思文意

都记住了之后要做什么呢?我们需要去想一想了。

如果是语文,我们可以去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如果是数学,我们可以去想一想新知识和我们以前的旧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这样我们才能够逐步让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 四、查不懂

把“看得懂”的都弄清楚了,我们就要开始尝试自己去探索一下那些“看不懂”的地方了。

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书、教辅等书籍来查一查。

通过这样的训练,其实也能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查阅的过程中碰上一些经典的内容的话(比如文学典故,数学逸闻等),也可以去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内容。

  • 五、重梳理

都查完之后,我们需要把预习的所有内容进行一个大梳理:哪些知识点是掌握了的,哪些是查完资料还不懂的,还有在查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知识点。

把这些都捋清楚了,今天的预习工作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预习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预习本身并不在于让孩子提前掌握知识的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去培养探索未知知识的这个“过程”。

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其实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去培养出来的。

长期下去,对于孩子而言,学习也将会是一项充满乐趣的体验。


学会预习,助力学习,这些预习方法你能掌握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