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期間,家長在家如何帶著孩子“停課不停學”?


今年的寒假,對於孩子們來說變得如此漫長。因為疫情的影響,學校目前都是延遲學。開學時間推遲了,孩子“宅”在家時間變多了。在家裡,少了老師的監督、學習氛圍的感染、同學的陪伴,孩子自我約束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對於家長來說,如何督促孩子自主學習也成了一道難題。

我們知道,孩子的自制力普遍不如成人。上學的時候,學校有統一的時間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還比較規律。目前假期延長,孩子們始終沒有開學的儀式感,所以興奮之中,如果沒有任何計劃安排,很容易就玩起來毫無節制。所以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學習會不會耽誤了進度?“、”開學孩子的成績會不會下降?”。家長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如果一直放任孩子什麼也不做只是玩,影響肯定有,但是對於能在家自主學習的孩子來說,影響就小很多。


疫情期間,家長在家如何帶著孩子“停課不停學”?

《禮記·中庸》中寫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所以,想讓孩子在家好好學習,家長也需要幫助不能自律的孩子,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

一、生活充滿儀式感,學習作息要規律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家長應宏觀指導孩子制訂作息時間表。起床、睡覺、用餐、學習、鍛鍊身體,都應該有具體的時間點。大體上要做到勞逸結合、動靜結合。在自主制定時間表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體味到自我管理的快樂,鍛鍊了能力,也更容易激發孩子遵守作息時間表的動力。否則孩子一旦脫離了規律的生活,很容易就“原形畢露”,難以養成好習慣,也會影響開學後的心態。

我們雖然宅在家,生活上也需要給到孩子一定的儀式感。現在一些家長也是在家辦公的比較多,所以希望家長和孩子一樣,用充滿儀式感的方式,帶動孩子把日常的作息規律起來。

清晨準時起床,然後儘快拉開窗簾,打開窗戶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每天固定時間起床,迎接明媚的光線不僅能使人體有效地控制梅拉多寧激素的分泌,而且能使人體生物鐘與晝夜、四季的律動同步。這樣就可使人變得輕鬆、愉快,不良情緒逐漸消失。好的心情也是迎接一天工作學習的,好基礎。

建議家長在家辦公也穿上正裝,媽媽可以給自己化個妝,這樣會讓你想懶惰躺沙發的時候,意識到,我現在是工作學習時間,就會打起精神,先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學習。

孩子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也是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孩子的學習環境要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安靜沒有騷擾。如果家裡的往房許可的話,應空出一個房間用來做孩子的書房,使他可以不受騷擾而安心地做功課。如果住房較緊的話,可在客廳一角或在臥室的一角,安放孩子自用的桌椅,每天讓孩子在那裡做功課和讀書,這個角落應是“他”的。孩子對這個角落有歸屬感和佔有感,這樣,孩子做功課時,才會更加專心。


疫情期間,家長在家如何帶著孩子“停課不停學”?

二、控制時間,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在目前的特殊時期,想讓孩子及時適應學習環境,適應學習方式的改變,除了上面說到的科學安排好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在家學習時間,還要控制時間做好學習計劃。

1、和孩子一起設置時間表。根據每天的作業量,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孩子有條不素地安排好時間,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條件允許,固定每天的某一個時段,作為孩子專屬作業時間,即使在家也養成按時作業的時間觀念。

在這裡,我特別說明一下,如何安排孩子學習時間的問題?

*由於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8-11歲的孩子不要超過50分鐘。

*如果做功課的時間較長,中間一定要有十分鐘左右的休息,讓孩子舒展筋骨。

*如果孩子功課做得又快又好的話,應該給他小小的獎勵。

有些父母不瞭解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短,有的強迫孩子長時間做功課,中間不讓休息、活動。結果不僅對孩子的健康不利,而且,還使孩子對功課產生厭煩情緒。中間休息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安排,但時間一定要把握好。我們可以把學習特長的訓練任務當成孩子課間休息娛樂,在孩子學習累了的時候,彈彈琴、唱唱歌、畫一幅畫等當成一種娛樂,我們家長要適時進行引導。 

2、制定學習計劃。每天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及時提出學習疑惑,主動尋求老師幫助。不打無準備之仗,藉助新教材(或電子教材),做好課前預習,根據目標,開展學習。聽線上課時也要準備好筆記本,注意做好重點知識的筆記。課後進一步翻看教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自我訂正。做完作業後,鼓勵孩子自己檢查和訂正,如果孩子自己發現不了錯誤之處,爸爸媽媽可以採用在錯誤下面畫個小圈、在計算錯誤的題目邊打個小鉤的方法,適當給予引導,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4、自覺合理使用手機和電腦,每天除網上授課、答疑時間,給孩子留點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們做家長的,總認為只要投入時間了,學習就一定有成效。看到孩子學習做作業,心裡就無比慰;看到孩子鬆鬆跨跨的,心裡就很不高興。只要看到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就會火冒三丈:“你來就知道看電視,作業做完了?”“你就和手機親,就不知道看看書,多複習一會兒!”

如果我們完全把家庭變成了孩子的第二課堂,孩子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還得再做家長額外佈置的作業,根本就沒有喘息的時候,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會不斷下降。所謂再好吃的東西,讓你連續不斷地吃,你很快就吃厭了,孩子學習也是如此,所以勞逸結合的學習方式非常重要。對於高年級的孩子,手機設備可以給孩子固定的時間自由支配,讓他們跟自己的同學聊聊天,或者玩一玩遊戲,有些私下的溝通,也利於孩子情緒的平穩。玩的時間,可以提前跟孩子做好溝通或者計劃。

疫情期間,家長在家如何帶著孩子“停課不停學”?

三、用好線上資源,尋求群體式學習

很多孩子習慣了在學校的群體學習形式,目前在家學習缺少了學習氛圍。很多孩子在家中不喜歡獨自學習,往往是因為過於孤獨。如果孩子現在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可以幫孩子尋求群體式的學習形式。現在許多線上學習平臺,推出的課程中,由主課老師把上課的孩子分成很多學習小組,小組之間會有評比,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很多家長也開始信任這樣的一種學習形式,我家的孩子也在通過一些線上平臺在進行學習。像我們的數學線上課,每次課程中,老師會提醒孩子進入課堂,課堂中老師除了學習以外,還會帶著線上班級裡幾十個孩子一起腦筋急轉彎,才藝表演,講笑話,還會發學分紅包,每天主動預習,複習,交作業的同學,還會上表揚榜單,促進孩子自我激勵的去進行學習。

家長在家中需要給孩子配備好線上學習工具,督促孩子認真參與在線課堂的學習,確保“停課不停學”。保證孩子網絡、電腦、手機的正確使用,有問題及時、有效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主動與任課老師、班主任進行溝通,形成家校合力,助力孩子的學習。


疫情期間,家長在家如何帶著孩子“停課不停學”?

四、關注孩子心理,做好情緒調節

良好的學習狀態也與情緒有關。孩子年齡小,經歷簡單,情感比較脆弱,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譬如與家人的關係、與環境的關係,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情緒。目前的疫情時期,孩子們因為長時間宅在家,身體機能以及心態的變化,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也要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緒狀態。

《朱子治家格言》開篇寫道:“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所以,不僅外在要整潔,更要注重內心的乾淨。掃除是對內心的建設,看似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蘊含深沉的人生智慧。通過打掃,我們可以緩解浮躁,學會謙卑,以積極的能量面對每天的生活。

1、清掃房間,保持內外整潔。孩子如果宅在家裡心緒煩亂,惶恐憂慮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動手清掃房間。髒亂差的環境,代表內心負能量的堆積,所以最近不妨勤快一些,帶著孩子每日小清潔,讓環境變清爽,孩子和家長的情緒能量得以自然流通,煩躁的心緒自然得到緩解,還能教會孩子自理能力,促進親子關係,是不是一件非常適合的調節情緒的活動。

2、家長鼓勵孩子廣泛閱讀。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孩子的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裡,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還能祛除內心的空虛,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豐盈、充實起來。所以,讀書人不會無奈和茫然,因為有書為伴;不會孤獨和寂寞,因為有書為伴。

經常閱讀能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認知、主動吸收知識,並積極運用這些知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確立主體意識,使孩子從依賴型的學習向主體型的學習轉變。而且閱讀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讀書、會讀書。

3、家長引導孩子在家增加運動時間。現在天天不出門,孩子在家不是坐著就是躺著,真的太缺乏鍛鍊了,長時間下去,免疫力也會下降。運動能改善情緒,心情煩悶時運動一下能有效宣洩壞心情。大家可以根據家中的器材和工具,以及孩子的年齡,選擇不同的運動和遊戲內容,例如蹦床、跳繩、跳操、舞蹈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我再介紹三款在家的親子運動,幫助孩子增強體能,調節情緒。

*不落地的氣球—可以全家一起玩兒,可操作性非常強。注意氣球的氣不要充太足了。如果想挑戰難度,可以根據人數可以增加氣球,放2個、3個氣球……不斷的向上拍球都不讓它們落地,可以充分的讓孩子在有限的空間進行運動。

*接到飄落的紙片—選一張厚度、重量適中的紙,建議裁成64開或更小,給孩子一個桶,將紙片往上拋,讓孩子用桶去接飄落的紙。因為紙的重量較輕,在飄落過程中孩子要去追,可以鍛鍊協調性和精準度,釋放多餘的精力。

*軟地面平衡+單腳跳—除了在硬地面平衡,也可以提高難度,試試讓孩子在軟地面平衡,例如床墊。不斷的跳躍。增加了體能的運動,還能讓孩子進行平衡鍛鍊!

以上四個方面,是幫助孩子在家“停課不停學”的小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家長朋友們帶著孩子在家一起勞逸結合的進行學習,做到不焦慮,不急躁,我相信孩子們也是願意在這樣的形式下,配合老師和家長來完成學習任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