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面紗》:揭開面紗,我看到了婚姻中三個真相

小說《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是毛姆來中國而創作的一部小說,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到無論是內容還是寫法,無疑保持著毛姆的一貫作風,深受人的喜歡。

小說《面紗》講述了女主凱蒂為了擺脫母親的厭惡,在面子驅使下,選擇嫁給了細菌學家沃爾特。沃爾特深愛著凱蒂,愛的卑微。

凱蒂卻完全不愛沃爾特,在結婚兩年後,凱蒂出軌。沃爾特知曉他倆偷情之事後,帶凱蒂去了霍亂氾濫的湄潭府。

在這個霍亂肆虐的中國小城,凱蒂在修道院幫助修女,逐漸開始新的生活。在經歷了幻想破滅和生死離別後,凱蒂最終重獲心靈上的自由。

在凱蒂的自我救贖,最終重獲新生的歷程中,我看到了三個關於婚姻的真相。

《面紗》:揭開面紗,我看到了婚姻中三個真相


01.

擇偶標準是婚姻的風向標。

凱蒂的母親從小對她給予厚望,傾付了所有的感情,為她物色美滿的婚姻和出類拔萃的好丈夫。

在凱蒂的成長過程中,她一直被灌輸著成為美女的思想,她雖年輕貌美,但愛慕虛榮。她一度參加並沉沉浸在那些浮華卻又空虛的社交圈裡,憑藉自己的年輕美貌吸引一群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年輕的凱蒂以為會出現更優秀、更符合她心願的追求者,沒有一個令他滿意,便一次次拒絕了對她的追求者,錯過了婚嫁的最好時機和最好人選。

25歲的凱蒂最終還是錯過了嫁得名門的大好時機,遭到母親的厭惡和責備,注意力全部到了妹妹多麗絲身上,並且很快與一位男爵訂婚。

為了避免自己變成一個老姑娘,在虛榮的驅使和無奈驚慌之下,凱蒂遇到了沃爾特先生,在他痴情的求婚下嫁給了沃爾特醫生。

沃爾特的地位和家世,並不及凱蒂做追求的心願,而他本人也不是凱蒂喜歡的類型。

因此,凱蒂並不愛沃爾特,連基本的瞭解都談不上。

這種愛慕虛榮的擇偶觀,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盲目婚嫁,註定了婚姻的風向標與幸福的軌道發生偏移。

《面紗》:揭開面紗,我看到了婚姻中三個真相

02.

兩性相處模式影響婚姻質量。

凱蒂和沃爾特是兩個相隔完全不在一個調上的人。凱蒂熱情飽滿,追求浪漫,興趣廣泛;沃爾特則是一個沉默寡言、興趣單調、不善表達、嚴以自律的人。

於是,兩個人的相處並不像大多數人那樣,交流甚歡、相處融洽、相愛相親。

他們的相處模式則是這樣:她不愛他,於她而言,沃爾特毫無魅力可言,完全是一個枯燥乏味、保守、冷淡和自制的男人。

可是,沃爾特愛她,愛的發狂,甚至愛的卑微。他就像她手中的提線木偶,願為她做任何事。

凱蒂對這樣一個愛自己愛的如此卑賤的男人,內心有種淡淡的蔑視和一種自以為是的優越。

這種相處模式,兩人之間,沒有共同話題,互不關心彼此,不表達內心想法,註定了凱蒂和沃爾特的婚姻平淡,沒有任何的波瀾。

兩個人之間,就像一對合租的人,雙方互不干擾。

這種相處下的婚姻,註定婚姻生活沒有任何的質量可言。

於是,凱蒂出軌了。她遇到了滿含熱情、圓滑世故、興趣廣泛的唐生,剛好填補了她內心的空虛和寂寞,滿足了她的慾望。

凱蒂的背叛對沃爾特來說無疑是一次深深的打擊。

沃爾特用一襲華麗的袍將一位輕浮的女子裝扮,然後將她放在教堂裡供著她,膜拜她,到頭來卻發現她敗絮其中,於是他既不肯原諒他自己,也不肯原諒她。

沃爾特將凱蒂帶到了疫區,最終因為以身實驗而死亡,她也從不幸的婚姻中解脫了。

楊絳曾說:“夫妻該是終生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婚姻裡,雙方以誠相待、互相尊重包容、善於傾聽表達,是最基礎的相處之道。

如果兩個人不能用心經驗婚姻,不能以良好的關係相處,始終保持對立或格格不入的相處模式,註定婚姻平淡而走不長遠。

《面紗》:揭開面紗,我看到了婚姻中三個真相


03.

雙方價值觀決定婚姻幸福度。

凱蒂和沃爾特身上,除了性格的差異,最根本的因素源於他們對立的價值觀。

凱蒂內心自私自利,物質庸俗;沃爾特則擁有一顆博愛之心和高尚人格。兩種對立的價值觀,註定了婚姻不幸。

來到疫區後,凱蒂看到了沃爾特在霍亂面前捨身忘我的工作,看到了他對患者的無私無畏精神,看到了對修道院修女的友善,漸漸發現他身上的優點和一顆博愛之心。

凱蒂在疫區參觀了修道院,被修女的虔誠、無私所打動,她發現她和修道院與修女之間隔著一道障礙。

因為凱蒂的自私和無知,令她和修道院修女之間格格不入,也導致了她和丈夫之間的隔閡。

疫區的生活工作讓凱蒂成長了,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意義,也領悟到了人性身上的善良與無私。

她的價值觀在這裡發生了變化,她漸漸走上了一條通往人性的善良之路。

無奈,沃爾特始終無法放下,他的靈魂受到了傷害。他一直活在幻想的世界裡,當現實將其擊碎,他便覺得現實也跟著碎了。

價值觀之間的對立最終讓婚姻走到了盡頭。價值觀的衝突帶來的則是婚姻生活的衝突。

霍金曾說: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

心理學上認為,當人的價值觀、金錢觀、喜好等相似的時候,容易相互產生好感。人的態度、行為模式的相似性越高,就越容易喜歡對方,這是使人們陷入愛情的“相似性原因”。

深以為然。

婚姻裡,兩性在精神上有相似的價值觀,好比一個共同的契合點,在雙方共同維持、追求的過程中,更容易感受到婚姻幸福感。

《面紗》:揭開面紗,我看到了婚姻中三個真相


04.

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說過:“每一樁幸福婚姻的背後,都離不開兩個人對彼此的包容和忍耐;也離不開兩人的共同努力和成長。”

婚姻關乎一生,並非兒戲。

一段婚姻幸福與否,前提是有什麼樣的擇偶標準,合理的擇偶,避免盲目,避免婚姻的風向標偏倚。

婚姻相處模式影響婚姻的質量,懂得經營婚姻,是一門必修課。

兩性婚姻價值觀決定婚姻的幸福度,擁有共同的精神契合點,相互扶持,共同成長,婚姻會更幸福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