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北大首任、復旦二任校長,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不是胡適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體幹,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漢族,晚號“愈壄(音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北大首任、復旦二任校長,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不是胡適


清咸豐帝咸豐三年十二月十日(1853年12月10日),嚴復出生於福州侯官一中醫世家。據《嚴復世系》記載:陽岐嚴氏“二十一世孫、歲進士(嚴)超,同弟太學生(嚴)裕、(嚴)美移居南臺。”這一宗支傳至嚴復之父嚴振先已是第二十六世。其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外號“嚴半仙”,他為人慷慨好施,但同時也愛賭錢,逢賭必輸,弄得家無無恆產,裹無餘線。嚴復在家中排行老二,兄長早殤。嚴氏家族是中國近代非常有名的一個科教世家,出了不少作家、翻譯家、教授、大學校長,還出過中科院的院士。嚴復在這種家族氛圍的影響下,在翻譯上也頗有成就。

被迫放棄科舉“正途”,改入福州船政學堂。筆試考了第一名。同批錄取的還有林泰曾、劉步蟾、方伯謙等人,不久後,鄧世昌也被招了進來。 在船政學堂的幾年,嚴復系統學習了英文、代數幾何、電磁學、光學、熱學、化學、天文學、航海術等十幾門課程。

清同治帝同治十年(1871年),嚴復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於航行理論科,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生。隨後上艦實習, 開始軍人生涯,他先後在“建威艦”、“揚武艦”實習5年。清同治帝同治十年(1872年),他取得“選用道員”資格,改名復,字幾道。直到清光緒帝光緒三年(1877年),他被清政府選派出洋留學。嚴復意識到中國人在體能上的落後,根源則是教育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差異。由此嚴復的興趣和視野不再侷限於海軍專業,他在課餘經常閱讀有關哲學、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著作,開始從制度層面及價值觀念上探尋西方富強的奧秘。清光緒帝光緒五年(1879年),嚴復從格林尼治皇家海軍學院“考取頭等畢業”,英國皇家海軍上校德勒塞評論其為非常機敏的軍官和導航員。

北大首任、復旦二任校長,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不是胡適


嚴復從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畢業回國後,開始長期致力於傳播西學,被胡適稱為“介紹近世思想第一人“。清光緒帝光緒六年(1880年),他被調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所屬駕駛學堂“洋文正教習”,學生中有後來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清光緒帝光緒十五年(1889年),報捐同知銜,以知府選用,派為北洋水師學堂會辦。清光緒帝光緒十六年(1890年),升為北洋水師學堂總辦。

清光緒帝光緒三十一年五月(1905年6月),嚴復由歐州回到上海,應馬相伯的邀請,參加共同創建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的工作。七月,嚴復牽頭髮起為復旦公學募捐,並撰寫了《復旦公學募損公啟》。九月十四日,復旦公學正式開學。復旦公學開學後,嚴復承擔了該校的英文翻譯教學任務。清光緒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復旦公學校長,為該校第二任校長。

1912年2月26日,袁世凱任命嚴復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同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嚴復出任首任校長。1912年7月7日,教育部以經費困難為藉口,下達解散北大的命令。嚴復憤而向教育部提交《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為了籌措辦學經費,嚴復還親自向華俄道勝銀行借款7萬兩、華比銀行借款20萬兩。嚴復任職校長期間,通過積極運作,使北大平安渡過險被停辦的危機;他提出的大學文科宜“兼收幷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的提法,後成為蔡元培“兼容幷包”辦學方針的先聲。嚴復還主持了北大改革,在他努力下,北京大學獲國際承認,步入現代大學軌道。1912年10月7日,嚴復辭去北大校長職務。

1921年,嚴復先生糟糕的身體每況愈下,強忍著在書桌旁坐下,提前留下遺囑,“民國十年,歲次辛酉,十月三日……”,結束了簡短的開篇,隨即把“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列在了遺囑贈言的第一條,期望自己的子女、同時代人和來者既不固守但也不偏廢中國千年來的傳統。終年6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