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文學之下-微暗的火

不可靠的敘述者。

文章的敘述者是作者在文章中潛伏的留給讀者,帶領讀者走出迷宮,走進作者意圖的引導者,通常敘述者可以是開啟上帝視角或者化身為作品中任意一人,通常是主角的身份,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每一個階段都會轉換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身份繼續透露信息,引導讀者理解作者的深層意義。

如果以主角的身份和視角帶領讀者開始閱讀之旅,則比較容易導入和進入閱讀的情景,並能較快的進入作者模式,讀者彷彿化身為作者,其實是虛擬作者的一個影子,當然根據不同讀者的個人情況,這個影子的能力不同,讀者和虛擬的主角合二為一,通常表現為神遊物外,渾然忘我,深入到書中,書的描寫情景中,彷彿進入了一個虛擬之旅,經歷所有情節與情感,直到這種情景被打斷,提示讀者我們是在真實世界的閱讀,比如喝水,上衛生間,餓了等等,通常這樣的閱讀和閱讀者是幸福的,而敘述者也達到了作者想要的沉浸閱讀的效果,一氣呵成,掩卷沉思就是這樣的。這時候的敘述者已經無所謂可靠和不可靠了,讀者願意相信這是存在的,可信的。

另一種敘述者充當智者或上帝模式,不在擔任任何一個角色,而從高處冷靜,智慧的俯視作者創造的文學世界,不帶感情的,不加干涉的任由作者擺弄角色的命運,而每一個角色忠實於自身的設定,不會出現如讀者的意願的一廂情願,而透出真實甚至殘酷,但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本質,甚至很多讀者故意或者基於本人的設想,假設讀者理解或者能感同身受的時代背景和知識,比如今天的我們根本無法理解中世紀的人們為什麼要燒死女巫,驅逐流浪漢和小丑等等,但作者在描述這些角色和場景時,通常假設我們能,並按照真實背景下人們的自然反應和處理方式進行描寫,而今天的讀者無法理解,這時候敘述者就是不可靠的,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引導員無法很好的給與讀者提示信息。這是作者和讀者的雙重不幸,這類書籍通常比較難懂甚至晦澀,你需要了解歷史背景和作者本人,這時候的敘述者是不明的,隱藏在黑暗之中,偶爾給與奇怪的手勢和符號指導。

有些作品由多個敘述者和多個需要表達的思想,那麼敘述者此時的可靠就需要作者和讀者的雙從配合,如果作者的功力和讀者的能力契合,那麼讀者會感到遇到了知己,而這種情況通常比較少,尤其是很多作者在描寫此類書籍時,運用的語言和形式比較特殊,甚至需要獨立發明,用全新的文本描寫,那麼讀者就需要非常認真地閱讀,並努力追上作者的思緒,比如某些哲學或者數學書籍,乃至宗教書籍,還有很多自傳體和歷史書籍,都需要讀者及時跟上作者,並明白作者的侷限和時代性,此時敘述者的可靠隨著時間也便構成了不可靠,而在後世看來都是不可靠,通常這類書籍對讀者都是不友好的。

敘述者在每本書中都存在,至於存在度則是不同的,第一人稱,主角描述的書籍中敘述者光明耀眼,高舉火炬,繪聲繪色帶領讀者前進,一般都停不下來;而其他的內部視角或者多個階段切換視角的書籍則晦澀的多,需要讀者緊跟敘述者的腳步,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留下孤獨的讀者在原地打轉,留在書中的世界,會嚴重打擊讀者的信心,乃至棄書。

所以通常一個可靠的敘述者是需要從頭到尾,完整的帶領讀者走完全程的;而相反就是不可靠的,所以敘述者很難,作者也很難。作者需要時刻考慮,照顧讀者的感受和能力,設置不同的標記和引導箭頭指引前進的方向,而不是留給讀者猜謎語。當然不包括那些神秘的書籍,讀者需要自己充當敘述者自己解讀。


文學之下-微暗的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