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藝術傳播與抗疫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正在開展“藝評戰疫”專題文藝評論徵稿活動,中國文藝評論網已經原創首發近20篇,如下為公號精選的第10篇文章:


藝術傳播與抗疫

藝術,作為人類以審美方式把握世界獨有的文化方式,不僅在正常歷史時期須臾不可或缺,在非常歷史時期天災如地震、海嘯、疫情中,人禍如戰爭中,也理應發揮獨特的精神作用。遠的不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文藝界和文藝傳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至今還歷歷在目!而當下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文藝在凝聚力量、撫慰心靈、振奮精神、社會動員等方面,同樣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我想起了讀過多遍的梁啟超先生的名篇《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那是篇如今研究小說及其傳播的社會作用不可不讀的力作。葉朗主編的19卷《中國曆代美學文庫》近代卷中正收有此文,找來再讀,聯想抗疫,確有新悟。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葉朗主編的19卷《中國曆代美學文庫》

梁啟超先生身處“小說界革命”的時代,極看重小說之社會作用。他說:“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這段論述,確很精深,但似欠精準,多少有點誇大了小說的社會作用。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起標領作用的文藝樣式,如秦有文、漢有賦、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明清有小說……而梁先生力倡“小說界革命”,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極言小說對“群治”之社會作用。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已進入嶄新的融媒體信息傳播時代,藝術的諸般樣式與現代化傳媒結緣,其傳播力、感染力和覆蓋面已遠甚小說。借梁先生當年論小說之“群治”來引申研究藝術傳播更好發揮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社會作用,包括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重要指示精神,都極有禆益。

更有意味的是,梁啟超先生論小說對於“群治”有“四種力”:

一是“燻”,“燻也者,如入雲煙中而為其所烘,如近墨朱處而為其所染”,“有此種子故,他日又更有所觸所受者,旦旦而燻之,種子愈盛,而又以之燻他人”,“故此種子遂可以遍世界”。

二是“浸”,“燻以空間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廣狹;浸以時間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長短。浸也者,入而與之俱化者也。”

三是“剌”,“刺也者,刺激之義也。燻、浸之力利用漸,刺之力利用頓。燻、浸之力在使感受者不覺,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驟覺。刺也者,能入於一剎那頃,忽起異感而不能自制者也。”

四是“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人;提之力自內而脫之使出,實佛法之最上乘也。”梁先生以為,“文家能得其一,則為文豪,能兼其四,則為文聖。”而要緊的是,事有兩面,須辯證看:“有此四力而用之於善,則可以福億兆人;有此四力而用之於惡,則可以毒萬千載。”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請看,我在此忠實摘錄了梁啟超如上關於小說之“四力”的奇思妙論。當年在小說界革命潮流中梁先生作如是觀,如今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覆蓋面更廣、影響力更大、滲透性更強的藝術及其傳播,更應作如是觀。“燻”與“浸”即從空間觀、時間觀上,藝術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那樣,“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從而堅持“以文化人、以藝養心”。“刺”與“提”即重社會效果,要堅持把藝術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培根鑄魂為宗旨,通過健康向上、激越有力的審美鑑賞之“刺”,把精神“提”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境界!

看看電視上各門類藝術家們趕排出的牽動民心、別具一格的抗疫元宵節特別節目,聽聽熒屏上音樂家們和戲曲家們放聲高唱的抗疫戰歌,翻翻《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文藝報》等各家報刊文藝專版上的抗疫檄文,讀讀微信上傳來的湖北、北京、上海、陝西、江蘇、浙江等各省市文藝家的抗疫戰報……這一切,不都是人民文藝家的家國情懷的噴薄而出嗎?不都是當代藝術傳播的偉力顯現嗎?不都是對時有所聞的諸如“災難面前文學藝術應該沉默”“文學藝術在災難面前毫無用處”“文學藝術給抗擊疫情添亂”之類嗡嗡雜音有力的駁斥嗎?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陳振濂書法作品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官網)

當今藝術及其傳播,特別是抗疫期間的藝術及其傳播,理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堅持以藝術及其傳播的“四力”“用之於善”,“以福億兆人”;堅決防止和反對那種嗡嗡雜音“用之於惡”,“以毒萬千載”!

行筆至此,想起在眾志成城、全民抗疫的關鍵日子裡,欣喜地拜讀了106歲的老革命家、老作家馬識途先生(點擊查看《中國文藝評論》專訪馬識途先生)填於2020年元宵的《借調憶秦娥·元宵》,備受教益,敬錄於後——

(一)

元宵節,中華自古稱佳節。

稱佳節,全民歡樂,笙歌通夜。

今年元宵大減色,千門萬戶守家宅。

守家宅,冠狀病毒,城鄉肆虐。

(二)

戰妖孽,中華兒女不畏怯。

不畏怯,全民動員,鏖鬥不歇。

病毒擴散全阻絕,冠狀惡魔盡殲滅。

盡殲滅,大功告成,歡呼祖國。

請看,一位年逾百歲、雄心不老的共產黨員、革命先輩對祖國、對人民的赤子情懷,充溢在字裡行間,是多麼感人肺腑、激人抗疫啊!尤為可貴的是,他始終沒有忘記用手中的筆、以文藝創作投身抗疫。老人還急祖國所急,思人民所思,慷慨捐獻兩萬元,真堪稱文藝工作者的楷模,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馬識途先生書法作品《借調憶秦娥·元宵》


“戰妖孽,中華兒女不畏怯。”其實,中國文藝界都在同仇敵愾,都在以馬識途老人為榜樣,向新冠病毒宣戰!且聽劉勁用四川話深情誦讀的馬老抗疫新詞,尚長榮、於魁智、李勝素等的抗疫戲歌;且看書畫家們揮毫潑墨,為抗疫英雄們抒懷;且聽音樂家們放開歌喉,為抗疫人民禮讚……那些洩怨者、怯弱者,難道還不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所言:“廣大文藝工作者心懷祖國人民、響應時代召喚、追求藝術理想,是一支有智慧有才情、敢擔當敢創新、可信賴可依靠的隊伍。”疫情面前,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抗病毒、戰疫情,真正做到讓藝術創作與傳播“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侯震《出征》中國畫 (來源:中國美術家協會官網)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作者:仲呈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本文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特約稿件,已在《中國藝術報》首發


藝術傳播與抗疫/仲呈祥


△《武漢保衛戰》

製作:張意軒 林淵 劉鎮傑 溫騰


【最近熱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