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當成吉思汗擴張的時候,遇到剛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結果會如何?

龍澤興晨2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秦軍的戰鬥力,秦軍實行的是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秦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是通過商鞅變法制定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秦軍的戰鬥力。並且為了獎勵軍功,商鞅還制定了:凡行伍中人,不錯何種出身,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進行賞賜。也就是說秦國任何只一個軍人只要立了功,都可以得到封賞。並且秦國宗室沒有立軍功者,死後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而且沒有爵位。

秦軍賞罰分明,軍隊制度特別完善,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軍隊內部實行十二級軍功爵位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在同一起點上。這種軍功制度極大的提升了士兵的戰鬥激情,這也成為了很多底層士卒上升唯一途徑,誰有能力誰就會獲得賞賜,在這樣的制度刺激下,秦國成為了一個名將輩出、勇將雲集的國家,當時戰國有四大名將,而秦國就有兩位。 我們再來看看,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成吉思汗那個年代,所有的冷兵器基本上都是刀劍,然而成吉思汗的部隊基本上都是騎兵,也就是說那個年代的騎兵是戰爭時期的高級配置。在馬背上打仗先不說戰鬥力,光在速度上就已經勝利了,而敵方在陸地上運動,騎兵在馬背上,視線更加具有優勢。

騎兵的戰鬥衝擊力都是從上向下,直接可以擊中敵人的要害,而敵人甚至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草原上的人最擅長的就是馬術了,他們生活在草原上,學習非常快,天生遺傳就有騎馬的能力,所以他們的士兵在馬背上活動是相當的靈活,馬的靈性他們也非常精通。

成吉思汗他們這群人並不認為戰死是一種光榮,並且很多軍士從古自今都是非常害怕死的,所以可想而知,肯定會有一部分士兵因為貪生怕死而不會奮力殺敵,那額這樣軍隊的凝聚力就沒有那麼強大了。相反蒙古騎兵他們認為死是另一種生存,死了之後可以去天堂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他們每次戰鬥他們都會以一種拼命的狀態進行。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成吉思汗和秦軍相遇,結果有可能是戰平。


公元前


我認為如果秦始皇遭遇成吉思汗的話,結果秦始皇可能會輸得非常慘!為什麼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眾所周知,秦朝是統一中國第一個朝代,雖然僅僅存在了幾十年,但是對於中國今後的歷史發展,絕對是影響最大的,有人說漢朝應該是比秦朝發展更為昌盛繁榮,對於今後的朝代影響才是最大的,存在的時間也要遠遠超過秦朝。在某種意義上說,漢朝的確要比秦朝更為強大和繁榮。

秦朝的偉大是因為它開創了歷史上,很多個歷史第一,非常看重法律的秦朝,給歷朝歷代留下全面的法律的同時,也給以後的朝代留下了一套做皇帝的模式。這才是秦朝最偉大的地方,因此開創這個朝代的創始人秦始皇,雖然在位期間做過一些人神共憤的事情,但他的功績遠遠大於負面功績。所以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主要是他所建立的朝代,對於整個中國今後的影響。

雖然秦朝也建立了一些比較偉大的建築像阿房宮,秦皇陵等等……但這些不是秦始皇偉大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一位皇帝,感覺他能比肩秦始皇,甚至超過秦始皇的功績,但是呢,但是他所建立的朝代比較尷尬,有人覺得它不屬於中國的歷史,不是漢人,但有人覺得他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他的名字叫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和秦始皇都是靠武力征在天下的人,如果拿成吉思汗的鐵甲騎兵,和秦始皇的鐵士相比較,哪一個更為恐怖更強大。也許眾說風雲,但是單純的論世界地位,秦始皇可以做中國的老大。成吉思汗可以當世界霸主,至少根據當年的強大情況。

成吉思汗留下的江山,雖然也是比較野蠻的,但他的後代子孫至少保住了近百年的時間,相比較秦始皇才短短多少年就覆滅了。而且成吉思汗是外族人,漢人中原民族對於他的憎恨要比秦始皇更大。而且北方的少數民族,從古至今,向來都是比較驍勇善戰,生活環境非常惡劣。

因此各人覺得成吉思汗和秦始皇遭遇的話,成吉思汗的勝算更為大。


紀錄影像


成吉思汗名字叫鐵木真,80後的射鵰英雄傳裡邊有。生於公元1162,死於1227年。蒙古族人,憑藉一己之力,一步一步統一了蒙古。後來他的孫子忽必烈,滅了宋朝,建立了元朝,後來追封鐵木真諡號“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關記載: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於太廟,尊皇祖為太祖。”

秦始皇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從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掉了六個國家,統一了七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成吉思汗時期的宋朝皇帝,是宋寧宗趙括(1168—1224),從年齡上來看,宋寧宗和成吉思汗屬於同一個時期的人。宋寧宗在位的時候,無論還是前期後期,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全面掌管朝中的大權。雖然宋寧宗政治能力並不是太好,但也不是一個比較昏庸的皇帝,還能聽取朝臣的意見,總體來說還算是一個比較忠厚的皇帝。但是作為守業的皇帝。看過射鵰英雄傳的都知道,其實宋朝在那個時候都已經開始慢慢衰落下去。宋朝不僅面臨金國的攻擊,蒙古族的鐵木真一直也在旁邊虎視眈眈。

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兩個牛馬不相及的人,中間差好幾百年。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雖然在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眼裡,能夠建功立業的人還是靠今天的人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秦始皇還是成吉思,在歷史上都是響噹噹的人,都是能影響歷史的人。

其實同一時代造就同一時代的英雄。

兩個牛馬不相及的人,如果一定要湊在一起,只能天馬行空的分析一下,假如成吉思汗遇到秦始皇,會如何?

可能會有2個結果:

兩人都是戰爭狂人,平分秋色

從鐵木真統一蒙古,成吉思汗統一六國看,兩人都是實打實的,能打的人。所以說假如兩人真的對上的話,也可能是各有輸贏。畢竟鐵木真勢頭很猛,但是秦始皇是頭也不弱。所以兩人真對上的話,到底誰輸誰贏?還真不好說。最有可能的是兩個人相安無事。

鐵木真的後代建立新朝可能會更早。

忽必烈之所以能滅掉大宋,建立元朝。那個時候宋朝已經屬於漸漸衰落的狀態,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已經不作為。被元朝滅掉,這個是必然性。

在鐵木真晚年的時候,已經有隱隱要侵犯中原的意向。所以當鐵木真遇到秦始皇的時候,不管他倆誰先死,秦朝都有可能被滅。那還不是因為秦始皇有個敗家的兒子。秦朝滅在手裡,還不是二世的手裡嗎。所以如果鐵木真遇到秦始皇,只能更快的建立元新朝。

兩人選繼承人的眼光不同

秦始皇非常有政治才華,也非常有本領,統一了六國。關鍵是秦始皇眼光不行,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結果敗在了兒子手裡。

縱觀鐵木真的後代,能力居上,誰有本領,誰當大汗。雖然鐵木真非常疼她的小兒子脫離,但是並沒有把他的位置傳給託雷,而是傳給了窩闊臺。

不管是成吉思汗,還是秦始皇,他們不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更不可能遇上。所以一切的猜測只是想象。


青史匯


這個問題,有現成的參考對象啊,就是後來漢朝打匈奴的戰爭。

匈奴是騎兵,漢朝打匈奴靠的也是騎兵,最後漢朝耗費幾十年工費,只能算慘勝。

秦始皇的大軍,主要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

而且還有一點,秦和西漢時期,騎兵都還沒有馬鐙。據學者考證,以目前的考古證據看,馬鐙的出現最早是在三國時期。

如果秦始皇的步兵兵團遇到了成吉思汗的有馬鐙的騎兵兵團,是不是就毫無勝算了呢?也不是。

這裡以李陵5000步兵對抗數倍於己的騎兵為例。

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武帝召見李陵,想要他為大軍運送糧草。

李陵當然不甘心做個運糧官,他請求出徵。但武帝說沒有馬匹了,李陵豪氣地說:不須給馬匹,我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匈奴單于王庭。漢武帝為他的勇氣所感便同意了。

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行進三十天,到浚稽山紮營。李陵將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製成圖,派人回朝稟報。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李陵軍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李陵領兵衝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

李陵揮師搏擊,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軍敗退上山,漢軍追擊,殺匈奴兵數千。單于大驚,召集左賢王、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戰且走,幾天後被困在一個山谷中。連日苦戰,很多士卒中箭受傷,三處受傷者便用車載,二處受傷者駕車,一創者堅持戰鬥。

李陵就這樣且戰且退,堅持南行,但很快所帶的五十萬支箭已全部射光。剩下的士兵三千多人,赤手空拳的就斬斷車輪輻條當武器,軍吏們也只有短刀。最後突圍未果,李陵被生擒。漢軍逃回的有400多人,此時他們離漢軍邊塞僅百餘里。

從李陵對抗匈奴騎兵的例子可以看到,步兵對抗騎兵並不是必敗。如果李陵能得到後勤補給,那勝負情況難料。

李陵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幾點:

一是有障礙物結成陣地。他們用裝載輜重的大車連接起來,阻擋遏制匈奴騎兵。

二是有防護盾牌。這個防止匈奴騎兵的弓箭。

三是有弓箭和強弩。前兩項都是起防守作用的,弓箭強弩是進攻用的。尤其是強弩,射程遠、箭雨更密集,在弓箭射程之外就可以遠距離密集殺傷匈奴騎兵。

而大秦軍隊雖然是以步兵為主,但是一貫是配備強弩的。兵馬俑出土的強弩,據專家說最強的弩,其射程應該能達到800米。這就很恐怖了。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就不再多分析了,古代冷兵器時期,騎兵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

結論:

分析完雙方的力量,我們分別說明如下幾種情況的戰況:

  • 如果雙方同等軍力在野外突然遭遇,那恐怕秦兵要敗。因為突然遭遇,互相能看到對方時,距離都不算遠了,此時的大秦士兵恐怕沒有足夠的時間結成陣地,以阻礙騎兵行動。

  • 如果大秦士兵能結成阻擋陣地,那麼蒙古騎兵必敗。 李陵兵敗,是因為匈奴單于不斷有新的騎兵部隊加入。

  • 如果蒙古人攻打大秦的城池,相同兵力下進攻方的蒙古騎兵必敗。

  • 如果秦兵在野外進攻蒙古騎兵,那麼秦兵很難取勝,或者說很難實現消滅敵軍的目標。強弩再厲害,騎兵可以跑啊。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會被秦始皇打的懷疑人生,單就軍隊組織能力、紀律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包括國家動員能力,秦朝冠絕諸朝。

成吉思汗能夠橫掃亞歐大陸,只能說戰力驚人,單就組織能力必然不如秦朝多矣,最簡單的例子,衡量軍隊組織和凝聚力的一個標準就是傷亡到什麼比例就會崩潰,一般軍隊傷亡承受上線2成已經了不得了,秦軍的軍法保證到可以承受五成以上的損失,這個是十分驚人的,冷兵器時代戰場對人精神的折磨及其殘酷,蒙古軍隊能承受3成損失就了不得了。

另外從征服南宋的過程來看,單就陣地戰和守城戰來說,蒙古軍隊是不如宋軍的,蒙古大軍靠的是機動力,穿插分割,靠的騎兵,下馬步戰就差如人意了。


酒客談歷史


結果,秦始皇會很慘

才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可謂是內憂不斷,南方還有百越沒有處理,六國也不穩定,而戰國連年征戰,無論是秦還是六國,都是一堆爛攤子。

再加上秦國與蒙古的年代武器的代差,秦國當時的國力處於衰弱階段。

所以當時秦始皇才用蒙恬北築長城,以防匈奴,而非去把匈奴滅了。因為全面開戰消耗不起。

參照漢武帝在有文景之治後,對匈奴作戰的情況,在考慮秦始皇的情況。

最後蒙古比當時的匈奴更加強大(擁有馬鐙和馬蹄鐵的騎兵才真正強大起來),這樣的局面下。

秦國恐怕會相當的慘,估計能保住秦國原本的土地,已經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葉飄刀


秦軍是否會“進化”先不考慮。

如果稀裡糊塗地金朝、西夏、南宋都不見了,變成了秦朝……

而且時間是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那麼蒙古也吃大虧了。

繳獲的全是些粗糙的鐵甲和不適合十三世紀騎馬作戰的皮甲,兵器裡還摻雜著大量青銅器。當蒙古人按照歷史軌跡,在和秦朝(金朝)作戰,獲得一定物資後,準備西征時……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帶著繳獲來的不適合騎乘的步兵鐵甲、不適合十三世紀作戰的皮甲、不適合十三世紀戰爭的長劍、長戈,還TM一堆青銅劍、青銅戈、青銅矛,就這麼嘻嘻哈哈地去西征西遼和花剌子模。

這是很危險的……

當花剌子模的指揮官,看到蒙古騎兵拿著青銅矛和長劍、中軍居然是上古時代的戰車,成吉思汗穿著一身他們沒見過的古怪的兵馬俑的打扮的時候……

……

當然,蒙古人或許還會贏,但能否重現本來歷史軌跡中的蒙古帝國,那就算了。

蒙元是站在金朝的肩上,才得以實現霸業的。要給中原丟一個一千多年前的軍國主義老文物,吃虧的不是老文物秦朝,而是軍備不能自給的蒙古人啊




愛影視的小鍋巴


如果成吉思汗擴張遇到秦始皇,那肯定是成吉思汗贏。不用分析二者哪一個雄才大略,哪一個雄心壯志,最主要分析二者所處環境不同。秦始皇一統六國之時,剛結束戰國紛爭,民族融合還未完成,割據勢力也都蠢蠢欲動,太平盛世之下,其實並不太平。如果不經休養生息,輕役薄徭,政權不穩。如果此時同如日中天的蒙古鐵騎作戰,同上馬長城項目,阿房宮項目,秦始皇陵項目,一樣勞民傷財,結果是一樣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未經文景之治難有漢武強勢。未經貞觀之治,難有大唐盛世。秦始皇和隋煬帝和成吉思汗都是雄才大略,深謀遠慮。但二者所處環境一樣,如遇到成吉思汗,後果都是一樣的,結果都是滅國。


羚羊大成


成吉思汗碰到秦始皇註定倒黴,兵敗如山倒那是註定的。比兵力兩者不相上下鹿死誰手不得而知,比謀士比後勤大秦帝國的優勢是絕對的,所以成吉思汗註定兵敗如山倒。


情千劫易結難解


我個人覺的成吉思汗和秦始皇不是一個同等級的,就秦國而言當時無論國力以及當時的武器裝備都遠勝元朝,而秦當時的弓箭刀槍技術己達巔峰。而秦軍擅騎射,當時秦軍的戰車弓箭正是元朝騎兵之剋星,所以我個人認為成吉思汗如遇始皇帝必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