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西蒙斯的神話開始

比巴菲特還能賺錢的人

沃倫·巴菲特是投資界人盡皆知的股神,但可能很多投資者不知道詹姆斯·西蒙斯。這位創造了華爾街投資神話的傳奇人物,他所管理的大獎章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比巴菲特還要高得多,1989—2007年的平均年收益率高達35%(若考慮高達44%的收益提成,則實際基金的年收益率超過60%),而股神巴菲特在同期的平均年複合回報率也不過為20%。

經歷了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和2001年高科技股泡沫危機,許多曾經聞名遐邇的對沖基金經理都走向衰落。羅伯遜關閉了老虎基金,梅利韋瑟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乎破產,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大幅縮水。與之相比,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的平均年淨回報率則高達35%。從1988年成立到1999年12月,大獎章基金總共獲得了2478.6%的淨回報率,是同時期中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有1710.1%的回報;而同期的標準普爾指數僅是9.6%。即使2008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挫,大獎章的回報率居然高達80%。

在2008年底的統計中,西蒙斯勇奪2008年“對沖之王”寶座,大賺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著名對沖基金經理保爾森居次位,賺20億美元。出乎意料的是,大炒家索羅斯未入三甲。

《美國海外投資基金目錄》的作者本海姆指出,西蒙斯創造的回報率比布魯斯·科夫勒、喬治·索羅斯、保羅·都鐸·鍾斯、路易士·培根、馬克·金頓等傳奇投資大師都要高出10個百分點,在對沖基金業內幾乎無出其右。作為一個交易者,西蒙斯正在超越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波動是隨機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續從市場中獲利。而西蒙斯依靠他的交易模型,獲得瞭如此驚人的成就,其最核心的就是量化投資模型。

數學天才

西蒙斯生於波士頓郊區牛頓鎮,是一個製鞋廠老闆的兒子,3歲就立志成為數學家。從牛頓高中畢業後,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從師於著名的數學家安布羅斯和辛格。1958年,他獲得了學士學位,僅僅三年後,他就拿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學位,一年後他成為哈佛大學的數學系教授。

西蒙斯很早就與投資結下緣分,早在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同學投資於哥倫比亞地磚和管線公司;在伯克利,他嘗試做股票交易,但是交易結果並不太好。

1964年,他離開了大學校園,進入美國國防部下屬的一個非營利組織——國防邏輯分析協會,並進行代碼破解工作。沒過多久,《時代週刊》上關於越南戰爭的殘酷報道讓他意識到他的工作實際上正在幫助美軍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反戰的他於是向《新聞週刊》寫信說應該結束戰爭。當他把反戰想法告訴老闆時,很自然地就被解僱了。

他又回到了學術界,成為紐約州立石溪大學的數學系主任,在那裡做了8年的純數學研究。1974年,他與陳省身聯合發表了著名的論文《典型群和幾何不變式》,創立了著名的陳-西蒙斯理論,該幾何理論對理論物理學具有重要意義,廣泛應用於從超引力到黑洞。

1976年,西蒙斯獲得了每5年一次的全美數學科學維布倫獎金,這是數學世界裡的最高榮耀。

在理論研究之餘,他開始醉心於股票和期貨交易。1978年,他離開石溪大學創立私人投資基金Limroy,該基金投資領域廣泛,涉及從風險投資到外匯交易;最初主要採用基本面分析方法,例如,通過分析美聯儲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向來判斷市場價格走勢。

十年後,西蒙斯決定成立一個純粹量化投資的對沖基金。他關閉了Limroy,並在1988年3月成立了大獎章基金,最初主要涉及期貨交易。1988年該基金盈利8.8%,1989年則開始虧損,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年6月份停止交易。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西蒙斯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家勒費爾重新開發了交易策略,並從基本面分析轉向量化分析。

大獎章基金

大獎章基金主要通過研究市場歷史資料來發現統計相關性,以預測期貨、貨幣、股票市場的短期運動,並通過數千次快速的日內短線交易來捕捉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時能佔到整個納斯達克交易量的10%。當交易開始時,交易模型決定買賣品種和時機,20名交易員則遵守指令在短時間內大量地交易各種美國和海外的期貨,包括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股票和債券。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比如市場處在極端波動的時候,交易會切換到手工狀態。

經過幾年眩目的增長,大獎章基金在1993年達到2.7億美元,並開始停止接受新資金。1994年,西蒙斯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從12個僱員增加到36個,並交易40種金融產品。現在,公司有150個僱員,交易60種金融產品,基金規模則有50億美元。在150名僱員中有三分之一是擁有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的頂尖科學家,涵蓋數學、理論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和統計學等領域。所有僱員中只有兩位是華爾街老手,而且該公司既不從商學院中僱用職員,也不從華爾街僱用職員,這在美國投資公司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無論是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還是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大獎章基金歷經數次金融危機,始終屹立不倒,令有效市場假說都黯然失色。1989年到2009年間,他操盤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5%,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都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次貸危機爆發的2008年,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0%。從2002年底至2005年底,規模為50億美元的大獎章基金已經為投資者支付了60多億美元的回報。

這個回報率是在扣除了5%的資產管理費和44%的投資收益分成以後得出的,並且已經經過了審計。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這兩項費用應該是對沖基金界最高的,相當於平均收費標準的兩倍以上。

2006年,西蒙斯被國際金融工程師協會評選為年度金融工程師。

模型先生

針對不同市場設計數量化的投資管理模型,並以電腦運算為主導,在全球各種市場上進行短線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訣。不過西蒙斯對交易細節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員工之外,沒有人能夠得到他們操作的任何.

對於數量分析型對沖基金而言,交易行為更多是基於電腦對價格走勢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觀判斷。文藝復興公司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電腦和系統專家、研究人員和交易人員。西蒙斯親自設計了最初的數學模型,他同時僱用了超過70位擁有數學、物理學或統計學博士頭銜的人。西蒙斯每週都要和研究團隊見一次面,和他們共同探討交易細節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為一位數學家,西蒙斯知道靠幸運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戰勝市場必須以周密而準確的計算為基礎。大獎章基金的數學模型主要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統計,找出金融產品價格、宏觀經濟、市場指標、技術指標等各種指標間變化的數學關係,發現市場目前存在的微小獲利機會,並通過槓桿比率進行快速而大規模的交易獲利。和流行的“買入並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認為市場的異常狀態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暫的,“我們隨時都在買入賣出和賣出買入,我們依靠活躍賺錢”西蒙斯說。

西蒙斯透露,公司對交易品種的選擇有3個標準:即公開交易品種、流動性高,同時符合模型設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進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最重要的優勢是可以降低風險。而依靠個人判斷選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輸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波動是隨機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續從市場中獲利。而西蒙斯則強調,“有些交易模式並非隨機,而是有跡可循、具有預測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經指出“市場在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絕對的”一樣,西蒙斯也認為,雖然整體而言,市場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暫的或局部的市場無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機會。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經觀察過的一個核子加速器試驗,“當兩個高速運行的原子劇烈碰撞後,會迸射出數量巨大的粒子。”他說,“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帶來的變化。”

“我注視著電腦屏幕上粒子碰撞後形成的軌跡圖,它們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卻存在著內在的規律,”西蒙斯說,“這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證券市場,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隻有100股的交易,都會對這個龐大的市場產生影響,而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 的交易發生。”西蒙斯認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當交易這隻蝴蝶的翅膀輕顫之後,市場會做出怎樣複雜的反應。

“這個課題對於世界而言也許並不重要,不過研究市場運轉的動力非常有趣。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西蒙斯笑起來的時候簡直就像一個頑童,而他的故事,聽起來更像是一位精通數學的書生,通過複雜的賠率和概率計算,最終打敗了賭場的神話。這位前美國國防部代碼破譯員和數學家似乎相信,對於如何走在曲線前面,應該存在一個簡單的公式,而發現這個公式則無異於拿到了通往財富之門的入場券。 黑箱作業 大獎章基金現在基本上是黑箱作業,它的工作人員發誓要保守秘密,採取的是自營交易的運作策略。對沖基金行業一直擁有黑箱作業式的投資模式,

可以不必向投資者披露其交易細節。而在一流的對沖基金投資人之中,西蒙斯先生的那隻箱子據說是最黑的。

就連優秀的數量型對沖基金經理也無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動用了哪些指標,“我們信任他,相信他能夠在股市的驚濤駭浪中游刃有餘,因此也就不再去想電腦都會幹些什麼之類的問題”,一位大獎章基金的長期投資者說。當這位投資者開始描述西蒙斯的投資方法時,他坦承,自己完全是猜測的。

不過,每當有人暗示西蒙斯的基金缺乏透明度時,他總是會無可奈何地聳聳肩,“其實所有人都有一個黑箱,我們把他稱為大腦。”西蒙斯指出,公司的投資方法其實並不神秘,很多時候都是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來解決的。當然,他不得不補充說,“對我們來說,這其實不太神秘。”

在紐約,有一句名言是:“你必須非主流才能入流”,西蒙斯的經歷似乎剛好是這句話的註解。在華爾街,他的所作所為總是讓人感到好奇。

西蒙斯在越戰期間違反了軍紀,之後就投身於理財行業。西蒙斯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總部位於紐約長島,那座木頭和玻璃結構的一層建築從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腦庫,或者是數學研究所。和很多基金公司不同的是,文藝復興公司的心臟地帶並不是夜以繼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間有100個座位的禮堂。每隔半個月,公司員工都會在那裡聽一場科學演講。“有趣而且實用的統計學演講,對你的思想一定會有所啟發。”一位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的員工說。

令人驚訝的還不止這些。西蒙斯一點也不喜歡華爾街的投資家們,事實上,如果你想去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工作,華爾街經驗反而是個瑕疵。在公司的200多名員工中,將近二分之一都是數學、物理學、統計學等領域頂尖的科學家,所有僱員中只有兩位是金融學博士,而且公司從不僱用商學院畢業生,也不僱用華爾街人士,這在美國的投資公司中堪稱絕無僅有。

“我們不僱用數理邏輯不好的學生”,曾經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西蒙斯說:“好的數學家需要直覺,對很多事情的發展總是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對於戰勝市場非常重要。”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擁有一流的科學家,其中包括貝爾實驗室的著名科學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亞大學教授Robert Lourie。他還從IBM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語音識別系統的員工。“交易員和語音識別的工作人員有相似之處,他們總是在猜測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人員流動幾乎是不存在的。每6個月,公司員工會根據業績收到相應的現金紅利。據說半年內的業績基準是12%,很多時候這個指標可以輕鬆達到,不少員工還擁有公司的股權。西蒙斯很重視公司的氣氛,據說他經常會和員工及其家屬們分享週末,早在2000年,他們就曾一起飛去百慕大度假。與此同時,每一位員工都發誓要保守公司秘密。

近年來,西蒙斯接受最多的質疑都與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有關。LTCM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輝煌一時,公司擁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利用電腦處理大量歷史資料,通過精密計算得到兩個不同金融工具間的正常歷史價格差,然後結合市場信息分析它們之間的最新價格差。如果兩者出現偏差,電腦立即發出指令大舉入市;經過市場一段時間調節,放大的偏差會自動恢復到正常軌跡上,此時電腦指令平倉離場,獲取偏差的差值。

LTCM始終遵循“市場中性”原則,即不從事任何單方面交易,僅以尋找市場或商品間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間為主,通過對沖機制規避風險,使市場風險最小。但由於其模型假設前提和計算結果都是在歷史統計資料基礎上得出的,一旦出現與計算結果相反的走勢,則對沖就變成了一種高風險的交易策略。

而在極大的槓桿借貸下,這種風險被進一步放大。最輝煌時,LTCM利用從投資者籌得的22億美元資本作為抵押,買入價值1250億美元證券,然後再以證券作為抵押,進行總值12500億美元的其他金融交易,槓桿比率高達568倍。短短4年中,LTCM曾經獲得了285%的收益率,然而,在過度操縱之下,在僅兩個月之內又輸掉了45億美元,走向了萬劫不復之地。

“我們的方式和LTCM完全不同”,西蒙斯強調:“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沒有也不需要那麼高的槓桿比例,公司在操作時從來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概念,而是隻尋找那些可以複製的微小的獲利瞬間,我們絕不以‘市場恢復正常’作為賭注投入資金,有一天市場終會正常的,但誰知道是哪一天。” 西蒙斯的擁護者們也多半對黑箱操作的風險不以為然,他們說:“長期資本公司只有兩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充當門面,主要的還是華爾街人士,他們的賭性決定了終究會出錯,”另一位著名的數量型基金管理人也表示:“難以相信在西蒙斯的方法中會沒有一些安全措施。”他指出,西蒙斯的方法和LTCM最重要的區別是不涉及對沖,而多是進行短線方向性預測,依靠同時交易很多品種、在短期做出大量的交易來獲利。具體到每一個交易的虧損,由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平倉,因此損失不會很大;而數千次交易之後,只要盈利交易多於虧損交易,總體交易結果就是盈利的。

通過西蒙斯的傳奇故事,相信讀者也都瞭解了量化投資的威力和魅力,那是不是很想進入這個行業,並創造自己的傳奇呢?

解鎖更多金融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紅溪創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