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主張和學說被後世封建王朝奉為正統思想,他也因此得到了"文宣王"、"大成至聖先師"等尊號。

作為聖人、夫子,孔子最為人稱道的當屬對儒家學說的創立、完善和傳授了,為了更好地傳播自己的理念,他開創私人講學之風,提倡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因此他的弟子可謂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正因如此,後人便將孔子的辦學規模概括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在這些弟子中,有顏回這樣常常得到孔子誇讚的好孩子;也有子路這樣性格剛直、急躁勇猛的直爽之人。總之,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都因為對儒學的喜愛同聚孔門。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眾多弟子中其實還有這樣一人,他曾經被孔子看不起,但最終靠著努力廣收了三百弟子,還因為斬殺蛟龍而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他就是澹臺滅明。

魯昭公三十年(前512),澹臺滅明生於魯國武城,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市平邑縣南武城一帶,他在武城土生土長,長大後就在武城當了一任小官。

巧合的是,澹臺滅明任職時,其上司正是孔子的弟子子游,子游見澹臺滅明為人正直,很契合孔子的理念,便向孔子推薦了他。上文提到,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有教無類,也就是不分人的高貴低賤、聰慧愚笨,都一視同仁地進行教育。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然而,澹臺滅明或許是第一個令孔子感到不願意教導的弟子,至於原因,太史公寫道:"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也就是說,澹臺滅明外貌實在有些醜陋,導致他雖然一心拜在孔子門下,孔子卻認為他沒有什麼才能,不願意盡心教授。學習一段時間後,澹臺滅明拜別孔子,回到故鄉將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和許多熱心於追逐功名利祿的人不同,澹臺滅明為人非常正直,如果不是出於公事的需要,他從不去見那些公卿大夫。一段時間後,澹臺滅明又前往了公認受禮義影響比較小的南方吳楚之地,在那個時代,南方因為遠離周天子的勢力範圍,所以禮崩樂壞的現象更加嚴重,澹臺滅明帶著儒家思想來到江南,很快就受到了熱烈歡迎。

沒過多久,澹臺滅明的弟子多達三百人,他在當地形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學派,影響力不小。為了更好地管理弟子,澹臺滅明設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在諸侯之中逐漸有了名氣。昔日不受自己待見的弟子取得成功的消息傳到了孔子耳中,對此他嘆息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這裡的子羽指的就是澹臺滅明,而宰予指的則是子我,宰予雖然位列"孔門十哲"之一,卻因為多次向孔子提出質疑而被孔子訓斥。今天我們形容一個人已經爛到無可救藥時,常常說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實這句評價最早就是孔子用來批評宰予的。孔子支持"三年之喪",也就是臣子喪君、兒子喪父、妻子喪夫後要為其守喪三年,而宰予卻有著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守喪三年會耽誤生產、會導致疏忽對禮樂的學習,最終甚至會禮崩樂壞,所以守孝只需一年就夠了。


對於宰予的想法,孔子堅持認為三年才能夠表達哀思,還斥責宰予不是仁人,並非君子。總之,宰予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又敢於質疑,儘管在當時常常惹孔子生氣,但在澹臺滅明取得成就後,孔子終於承認自己因為言辭分辨人,錯怪了宰予,因為外貌分辨人,則是看錯了澹臺滅明。


唐朝初年,對地理興趣頗深的魏王李泰主編了一本《括地誌》,其中不但記載了各地的歷史沿革、環境地勢,也對流傳於當地的神話傳說進行了收集,其中有一則就與澹臺滅明有關。書中記載說,一次澹臺滅明攜帶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渡河,行至半途兩條蛟龍突然從水中竄出,想要奪走珠子,它們包圍了渡船,氣勢十分囂張。


作為孔子最瞧不上的弟子,他因斬殺蛟龍,被民間稱頌了兩千多年

當時,澹臺滅明毫不慌張,而是高喊:"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力劫",也就是說你們想要可以找我討求,但不可以靠蠻力掠奪。說罷,他揮舞長劍,將二龍先後斬殺,並把寶珠丟到河裡,來表示自己並不是吝嗇寶珠,只是單純不想被人搶奪。

這個故事在齊魯大地流傳,兩千年來一直被人稱讚,現在那裡人們大多豪爽大方,也正是受了澹臺滅明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