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最開始接觸《道德經》的時候,我們興致勃勃翻開第一章,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後面又是『玄之又玄』之類的。瞬間感覺非常繞,不好理解。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去反覆學習《道德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聽了一場講座,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希望大家也能有所啟發。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講座上,學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道德經》的第一章其實是整本書的序言,我們沒有按序言的特點去理解他,所以我們理解起來感覺非常困難。我們都知道《道德經》共有81章,其實這81章都是後人在梳理全書的內在邏輯之後,人為給分的章,而第一章就是整部書的序言。那我們寫一本書,序言的作用是什麼呢?是向大家介紹我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最重要的概念,以及跟其他書的不同之處等等。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道德經》第一章開頭其實是一個類比的論證方法,可以理解成『道可道非常道』,因為『名可名非常名』。我們知道諸子百家中有一個派系叫做“名家”,非常著名的《子非魚》就是“名家"的惠子和"道家"的莊子之間的辯論。“名家”是研究語言和邏輯的,『名』就是定義的意思。語言表達是有侷限的,而道是高深的,一旦我們用語言和邏輯來進行定義,它就變得不高深了。這句話的理解就成了:可以用語言來述說的『道』不是恆長的『道』,就正如可以用名稱來定義的『名』不是恆長的『名』。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接下來就告訴讀者,後面的章節中有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有』和『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很多人把這裡理解成『有名』和『無名』,其實是不正確的。應該是用『無』來定義天地之始,『有』來定義萬物之母。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拿『有』觀察的是事物的邊界,比如我們身高、體重。『無』的方面觀察事物的妙處,比如人的精神世界各有不同,就需要用『無』來觀察。老子就說要是誰懂得用『有』和『無』這一對概念來看待事物,水平就已經很高了,可以稱為『玄』。『玄』是天的顏色,比喻深刻的意思。我們不僅能看外表,還有靈魂,這就能瞭解到事物的妙處。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最後又告訴我們四個字叫『玄之又玄』,對於『無』的那個部分,雖然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比如畫中的留白,計白當黑,虛實相生;再比如大象無形,無聲勝有聲,大音希聲等等,但是卻經常被人們所忘卻。如果誰懂得用被大家經常忘卻的『無』來觀察事物,誰就瞭解了《道德經》的妙處,也就瞭解了中華文化的妙處。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以上是我聽完講座之後結合自己的理解所給出的觀點。對於《道德經》有非常多不同的解釋,引用白巖松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讀道德經會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道德經依然有不同的理解”。古人寫書是沒有句讀的,這就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不同的斷句也就代表了不同的理解。文章中開頭的斷句是我對道德經第一章的理解。希望你們能把自己的理解留在評論區,一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