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

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生于苏州,童年贫困孤独,九岁入读私塾,刻苦勤奋,思想独立,喜爱阅读,尤其沉迷于《水浒传》,成年后考取秀才,耗费无度,以致常处贫困。

喜读佛经和结交僧人 ,擅长扶乩降灵,崇祯朝中期最为活跃,曾到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士大夫家中扶乩,写出优美感人的篇章,往往说中事主的心思,受叶绍袁等人的崇信。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其后他绝意仕宦,埋首书本。

1641年评点小说《水浒传》,1656年刊行评点王实甫《西厢记》,此外编辑唐诗选集《唐才子书》8卷,编写八股文应试范本《制义才子书》,并注释杜甫诗集。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开堂招生讲学,旁征博引,炫耀才学,颇受当地士庶赞赏。

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后为应科试,改称金人瑞,考第一,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

评注不少古典,奇才也。

1660年,皇帝对金圣叹的作品加以赞美“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激起苏州士人愤怒。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

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是为哭庙案。

临死前金圣叹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围观的人都为之鼻酸,而潸然泪下。金圣叹财产充公,家属发配满洲。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仅向巡抚示威,并无意造反,却遭贪官陷害,在狱中悔恨交加,念念不忘、难以释怀的是才子书评点尚未完成,辜负生平志业。

族兄金昌收集编辑其著作与遗稿,题为《唱经堂才子书汇稿》出版,儿子金雍则编集他对唐诗的评解,题《唐才子诗甲集》出版。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为人孤高,率性而为,个人主义,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羁,讥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

自幼学佛,劝人向善,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放任,又有儒家的入世冲动。

深感人生只是大梦一场,向往闲适平和的田园生活。他把男女之情与其他人情区分开来,强调其中必然含有色欲,出于自然,圣人礼制亦不废情欲。

不失儒生身份,期待有用于世,敬佩杜甫的忠君爱国,特别认同孔子弟子,金圣叹特此取字为“圣叹”。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政治思想上他倾向保守,批评明末官府苛政,同情被欺压的百姓,但认为王命和礼法终不可违,对盗匪大肆谴责,特别讨厌梁山泊首领宋江。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宣扬“忠恕”、“孝悌”之类儒家道德规范;又揭露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赞美崔莺莺、张生的叛逆行为,讥讽冬烘秀才目《西厢》为淫书,而推《西厢》为“天地妙文”。

接受佛教的虚无思想,视人生若梦幻,所谓“天地梦境”,“众生梦魂”;然而他又直面现实,并孜孜于述作。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评《水浒传》、《西厢》二书时的艺术见解则独出手眼,继李贽、叶昼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到新的高度,旨在探索创作规律,在这方面确实颇有创见。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

评点中还涉及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应表现出多面性、复杂性,又应表现出统一性、连贯性的问题。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吸收了明代士人评点古文、史书,尤其是八股文的手法。除了《水浒传》、《西厢记》和唐诗,他也评点过八股文。

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提高通俗文学的价值,卓有远见,被视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以细致深入的评点,证明这些作品如何优秀,能与经典名作相提并论。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最大贡献,在于最早提高小说与戏曲的应有地位,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文学提倡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

文学史家都赞扬金圣叹,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

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在小说批评领域,他的权威地位超越王世贞、李贽和锺惺诸大家,继后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与张竹坡评《金瓶梅》,亦屈居其下。

金圣叹评语具原创性,个性分明,趣味盎然,而且准确清晰,细致入微,着眼于个别字词的艺术功能,远胜于中国其他诗话的含糊笼统。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强调细读文本,金圣叹指《西厢记》第五本并非王实甫原作,乃后人续写,成为权威观点,清代毛声山等人都同意其说。

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临终要事”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金圣叹刑场诀别自题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现方圆。——金圣叹自题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金圣叹题佛经


千古绝吟太白诗;

大江东去学士词。——金圣叹题书房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金圣叹感题时势

一个文官小花脸;

三朝元老大奸臣。——题舅父钱谦益

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祯手下礼部尚书,后李自成进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灭,他又摇身一变,屈膝投降,当上清朝的礼部侍郎。


这天,钱侍郎生日作寿,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酒席宴上,一个个摇头晃脑,弹冠相庆。独有金圣叹板着脸,不卑不亢,沉默不语。酒过三巡,一个打秋风的宾客过来拍马屁了。他说:“钱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会,正好置酒论文,让我等开开眼界。”一时间赞声四起,金圣叹倒也不推辞,站起来淡淡一笑:“盛情难却,只好献丑了。就提一对联吧!”


只见金圣叹手握斗笔,饱蘸浓墨,写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众人一见,大惊失色,钱侍郞正在捋须的手一颤抖,不觉拔掉了几根胡子。心想,这小子也太狂妄了!这七个字可以乱写?只见金圣叹不慌不忙又写了四个大字:“三朝元老……”众宾客一见,脸上露出笑容。


钱侍郎怕金圣叹又来什么邪劲,便走上前冲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谁知金圣叹却冷冷一笑,毫不迟疑,“刷刷刷”写完,把笔一掷,拂袖而去。众人一看,只见金圣叹写下的是十四个字:“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两眼翻白,手脚冰凉,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知名节,久而后成。——金圣叹题书斋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金圣叹撰技巧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金圣叹题时令年节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中年人)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老者)——老者应对中年人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绝命诗

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


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金圣叹博览群籍,好谈《易》,亦好讲佛,常以佛诠释儒、道,论文喜附会禅理。评点古书甚多。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拟逐一批注,但仅完成后二种,《杜诗解》未成而罹难。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所撰诗歌300多首,身后收入《沉吟楼诗选》 ,并撰成《杜诗解》4卷,评解180首杜甫诗歌,但并未完成全部杜诗评点。

也评解了古诗十九首及595首唐代七律。 主张诗歌必须注重自发的真感情,好诗能传达诗人所思所感,甚至婴儿哭声,都可以看成诗;真挚感情,足以使任何人成为诗人,见解与李贽相似。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作者必须抓住突发的灵感,也不能忽视表现技巧,好书都源自作者的长年构思和认真写作,冥思苦想后才能挥洒自如,浑然天成。

金圣叹赞赏杜诗写景叙事生动逼真,写景栩栩如生,能写出令人难忘的境界,用字巧妙而富于暗示性,细致入微,迂回曲写,用字简洁,言简意赅,如《宿昔》“花骄迎杂树,龙喜出平池”,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迷恋。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评本大受欢迎,流传日广,身后书商以他的名义出版别的著作,都题为“才子书”。金本《水浒传》和《西厢记》长期以来都是二书最流行的版本,金本《水浒传》甚至取代绝大部分旧本。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中国的小说批评,以李贽开其端,由金圣叹发扬和推广,小说评点的方式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


苏先生读史|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