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道德经》怎么背才能又快又好?

张瑞锋东风联航办


首先,由于道德经本身便是一本奇书,其中没有一个专名,言简意赅,辞朴意深。能以区区五千言讲述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其次,道德经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概念的模糊性、语词的多意性,都使得道德经一书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如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道德经,本身是对我们的一大挑战;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个读老子的人对道的解释必然不同,道德经必将丰富我们的学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由于道德经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郭店楚墓竹简本,其次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甲本和乙本两本《老子》帛书,再次是由东汉时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国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唐初的傅奕的《道德经古本篇》演变而来的世传本。要想真正懂一点道德经,恐怕对先秦的典籍和中国哲学、训诂和考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政治、古典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亦是一个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第二位要点明的是背诵这种学习形式。让我们退一步而言,哪怕只是死记硬背,也能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有可能是明显的,也有可能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因为背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背诵必然能让人学习到哪怕一点点的东西,让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只要学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显然道德经并不是一堆罗列的数字,而是一篇有内在逻辑的古汉语文章。

本人上中学时就很能够死记硬背,可以完全不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而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像道德经这么短的文章更是不在话下。然而我能够深刻感受到,死记硬背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特别是古汉语中有些词句和现代汉语差别不大,背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更别说道德经中俯拾皆是朴实易懂的道理,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句子,虽然我当时背的时候并不去记它们是什么涵义,但我还没傻到看不出来其中蕴含有大道理的程度。很多东西背诵时未必理解,但只要还有印象,未来的某一天说不定你会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智商的,如果你把智商定义在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思维层面上,背道德经也是有助于提高智商的。所以第三位要说明的是:道德经中蕴含有辩证法思想。对辩证法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有很多地方弄不清楚,也不好跟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个很有用的东西;不理解、不懂得运用辩证法的人,往往嘲笑辩证法是一种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逻辑,是诡辩。那些人简直就像是睁眼瞎,忽视历史事实,否定我们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辩证法对人的思维是有深刻影响的,能让人突破二元逻辑的局限,更全面的看问题;近代数学已经证明,在“是”和“否”为基础的二元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用“是”和“否”不能表达的东西。非欧几何以及测不准原理等的横空出世、二元逻辑支撑起来的近代哲学的终结、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思维必然要朝着并且已经朝着非二元逻辑的方向深刻发展——辩证逻辑、现代数理逻辑都属于非二元逻辑的范畴,都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应用。背了道德经,便难免会受到一点(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响,这对人没有什么坏处。

最后想说明的是,道德经本来就是一门哲学,而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先贤们果然用语精妙——你说学习这门老子的哲学,你能不更聪明些、更有智慧些吗?

背诵《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喜欢道德经,是后来才喜欢的。放在手机里的道德经app,经常或者偶尔拿出来读,是那种随机的读。没背过,不过觉得如果背会了,时不时地想起来回味一下,估计也会感觉挺好的。道德经不是拿来当指导的,是拿来体会印证共享的。找一种和两千年前的老子共同的感觉什么的,也学习,也佩服,有那种“愿解如来真实义”的类似意思。这种感觉既能跨越时空,那这种感觉就有玄玄的意义。

背诵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1、提高定性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定下来,才能安心学习。让你静坐背经,就是要暂时“停止”一切活动,训练其定下来的耐心和能力。其实,定性也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实践证明,静坐背经就是提高定性的好方法。   2.消除不良情绪对大脑思维的抑制和干扰   背诵经文时要求心无杂念,这其实锻炼了人的精神自控能力,训练有素者,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念不去想那些引发不良情绪的人、事或是厉害得失,从而把烦恼之源拒于心门之外。 3、在守静状态下背诵,能起到很好心理暗示作用 道德经经文是凝汇了古人高度智慧的道德隽语,通过心理暗示,与人为善、处下不争、少私寡欲、大公无私、自然无为等思想理念深植于人的心灵,使人变得宽容大度,超然物外。  4、提高记忆力   背道德经时守静就减少了不良信息和不良情绪的刺激。正如道德经第十课说的“为道者日损”,大脑安静,以一念代万念,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大脑的垃圾文件自然就会“日损”,损到什么程度呢?“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后可以损到没有的地步,这样大脑自然储量广阔,记忆力自然就增强了。   5.促进灵感的产生,提高直觉领悟能力 通过背经守静,人的精神集中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在学习中做到精神集中,心无旁骛,同时通过背书守静大脑能得到及时的放松舒解,这样灵感的产生就会会变得容易多了。   6、有益于身心健康 道德经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对守静健身效果的描述。所以说,背诵经文,还能兼收健身之效。   7、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觉运用背诵道德经锻炼可以提高自制力,对一个人的情商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8.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处事能力的提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反复诵读,经由良性的心理暗示作用,书中蕴含的哲思、智慧和道德规范,会深植于人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涵养其道德、开启其心智,使其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自觉自发地遵循道德原则、顺应自然规律、运用处世智慧,从而完善人格、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尽享人生之幸福。

9 浏览925 2017-01-17

《道德经》智慧:为什么老子排斥聪明而崇尚愚笨

我们觉得《道德经》很难懂,是因为这种用文言文写的哲学书,真可以算是阅读界的拦路虎,谁看谁懵圈。 可是杨宗纬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学会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因为《洋葱》的歌词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道德经”,你会发现,你会讶异,这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嗯,那我们就来试着剥剥看吧!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道德经》全书一共九九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经和后面44章的德经组成。 如果我们只是像普通的书那样一章一章的去阅读,确实会读傻了。 一是因为它自带有哲学的高深; 二是它不像《孙子兵法》那样按道法术逻辑严密的顺序展开; 所以我们必须要一层一层的把它解剖开来才能看明白。 如果我们一刀切开从侧面去看《道德经》,就会发现其实《道德经》是由五层组成: 分别是最外层的军事论; 次外层的政治论; 中层的人生论; 里层的认识论; 以及最里层的宇宙论五论组成。 一层一层的解读,才是《道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我们从里往外一层一层的来看看《道德经》,首先是宇宙论。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说世界并不是由所谓的神或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一个他命名叫“道”来创造的,并且道创造后由“德”来供养。 道呢,首先生出一个混沌之气,然后一分为二变成天地,再逐渐演变出世间万物。 这个道呢喜欢按照自己设定的原则行事,如果人世不能按道的标准做,才会需要用仁义来进行约束,仁义约束不住了就会需要用礼仪或者法律来制约。 而这个德呢,是按道的要求养育世界的。 但是德不会去占有世界、它也不骄傲自满、不强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按德的标准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内在的自我像婴儿一般纯洁,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为一体。 简单说,这个世界就是道生德养的,我们都得听“道”和“德”的话。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而世界存在以后,是按道的要求去运行的。 道的要求呢,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来回不断的运行。所以我们要认识世界,首先就要有对立统一的思想。 但在对立统一里,老子更加注重的是柔弱的一面,他说过“弱者道之用”,就是事物虽然有两面,但柔弱的一面是胜过刚强的一面的。 所以,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还要能够做到“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也就是要从事物小的变化中发现智慧,同时让自己坚守在柔弱的一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修炼,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呢,就是认识对立统一变化的规律,要不断累积和对立统一相关的知识,首先我们并不需要到处去走也可以认识世界;其次那些看起来难做的事或很繁琐的事都是可以从简单细小的事入手的;我们还要知道一件事快要完成的时候也是最难的时候,要一直坚持到质变的那一刻。 而修炼呢,我们需要要看清世界是祸福相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能够坚持回归本源保持本性,有三样宝物是我们要一直拿着的: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头。 总之呢,人活着就是要学习和修炼,才能变得聪明和强大。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了解世界,掌握基本的认识方法,其实我们是可以过好这一生的。 上等的人勤奋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难坚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过好就要当上等人。 所谓的圣人就是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事,坚持做到“四个少”:少点欲望、少说点话、少荒废时间、少贪图功劳。 随着自己的眼界、见识、心胸、修为不断的变强,自己也能由于内在的充实不断的去扩张人生,从个人、家、乡、国到天下不断的提升境界,活得精彩无限。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从政治上看,对于执政的君主,更需要坚守住道的要求。 因为一流的君主按道治国,百姓可以过的很好但却不会认为这是君主的功劳,是自己本来就这样; 二流的君主按儒家治国,百姓认为自己过的好是因为君主贤明所以很尊重他; 三流的君主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百姓被迫遵守法律所以害怕君主; 而最不入流的君主没有办法管理好国家,百姓都看不起他。 所以守住道的君主正是把自己一生系在国家上,把百姓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的时候不随便更改规则,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战争是老子最反对的,因为战争带来不必要的伤亡,是不道的行为,是“不祥之器”。 所以执政者首先做到不凭着自己兵强马壮去欺负弱小的国家,能不打战就不打战,即使打仗也是打自卫反击战。 真到了被迫打战的时候,领导人要能够用奇谋去作战,首先自己国家真正的作战实力不能让敌人知道,同时打仗将军不要张扬不要斗狠,要明白骄傲的军队一定失败,悲愤的军队必定获胜。 等真的把仗打完了、打赢了,那也并不值得高兴,应该要用丧礼的方式来对待。 因为打战本来就是不道的,赢了也不好。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道德经》讲解完毕,这里附一下五论在《道德经》里各自出现的章节,大家阅读时可以作为参照。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 首先我们发现《道德经》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一层一层的剥开。 《道德经》其实是五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这个世界是由道创造出来的,然后由德来进行供养; 第二,世界按对立统一的标准来运作,我们需要不断做加法学习和做减法修炼; 第三,人的一生应该按无为的方式去活着,做到“少欲望、少说话、少荒废、少贪功”; 第四,作为一流的君主一定是按道的无为来治理国家的; 第五,真正遵循道的执政者应该是个反战人士。 综上,《道德经》里的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其实对应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政治论和军事论是人如果作为政治领袖应该如何运用。 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做人,三观一定要正。

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解读方法\r \r 木子: 您认为《道德经》是一部讲述什么内容的书?\r \r 草树先生: 如果你问一百个研究道德经的人会有一百个答案。因为绝大部分人对道德经的研究方式都好比是盲人摸象。\r \r 《道德经》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是修道、修德、做学问、做领导的方法论,是启发我们看问题的思考方式。\r \r 所以,道德经不会使人变得更聪明,但可以开发你的大智慧。佛家讲“聪明于尘境发,究竟愚痴;智慧自本心生,终归正觉”\r \r 木子: 在不少《道德经》的翻译解读中,我看到不少“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的理解,不同程度的曲解了老子的本意。\r \r 草树先生: 的确如此。对于修道也好、做学问也好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见解,要敢于怀疑,独立思考。\r \r 木子: 历史上,被认为读懂《道德经》的人几乎只有庄子一个人?\r \r 草树先生: 在有历史记载的人中,庄子对道德经的理解最接近老子本义,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庄子还是带有自己的一些角度,还没有完全站在大“道”的角度,所以还不是究竟。后世对《道德经》的消极见解与庄子不无关系。\r \r 当年释迦穆尼如果看到道德经的话,我相信他将是有史以来最懂得道德经内涵的人。\r \r 木子:为什么这样说呢?\r \r 草树先生: 如果您对金刚经和道德经又较为全面的认知的话就会发现,佛的主张都是对“道”的进一步注解和展开。可以说,释迦穆尼的佛理与老子的道德见解几乎没有任何冲突的地方。\r \r 木子: 请问,以你的见解,怎样才能最有效的读懂《道德经》呢?\r \r 草树先生: 《道德经》这部哲学体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总章“道可道,非恒道......”则是这棵树的种子(本体),其它八十章都是由这粒种子生长出来的。\r \r 所以,要真正读懂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就要从“道德”总章开始,尤其要对此章的内容进行定性化分解(分类)。理解了总章,再来解读其它章节也就好比顺藤摸瓜——顺理成章了。\r \r 木子: 一般认为,现《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是道经总章。\r 草树先生:然而,我的研究则认为它是“道德”总章——道经和德经的总章。\r \r 何谓“德”?老子是如何定义德的?在《道德经》里面,有人能指出来具体的回答来。\r 木子: 好象是找不到。\r \r 草树先生: 其实是有的,但老子没有直接用德字。它就在第一章里面,与 “道”交替进行了论述,还指出了两者的关系——“两者同出,异名同谓”。\r \r 研究道德经其实并不难。只是研究《道德经》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学术研究常识,那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从大类到小类的定性化分解和结构研究——分类、归类。\r \r 比如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种,那么他们首先会根据这个物种的体貌、习性、饮食等明显的大特征将它与其它物种进行比较,从而将此物种归入某种大的类别,然后再按照某些小特征在大类别里面一层一层的归入更小的类别里面去,并最终实现对这个新物种的全面了解。 \r \r 然而,《道德经》的研究者们往往习惯了儒家横向思考问题为主的简单逻辑方式,而不能按照整体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所以才导致了你前面提到的对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盲人摸象式的七零八散、意识形态。\r 国学大师误读“绝圣弃智,民利百倍”\r ----对“绝圣弃智”和“不上贤”,普遍的解释都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或许违背了老子的本意。甚至还有 “智者”试图为老子“平反”,而将简本“绝圣弃智”篡改成““绝智弃辩”等。\r \r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在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根本措施。\r \r -----我认为,老子所言“不上贤”的意思是:不要象制造偶像、明星一样把那些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较大成就,或名气、地位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众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个人价值的普遍典范。\r \r \r 如何理解 “不上贤,使民不争”?\r 草树先生\r 何谓“不上贤,使民不争”?老子为什么提出“不上贤”的主张?\r 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并不代表社会不需要有才能的人。\r 事实上,人人都是天才,个个都是圣贤。这是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由自然创造,都有自己潜在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特长,就象山上山下的各种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样,在保持社会自然生态方面都有各自不可或缺的价值。\r 然而,一旦这个社会将个别人的才能、特长,作为普世价值观的做法时,就必将导致个人自性的自然需要与内心欲望不一致,以及实际能力与预期能力不一致。\r 这种不一致必然个人内心的冲突,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斗争的产生,而这又必然导致生社会生态的失衡。\r 有矛盾和斗争就必然会导致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虚荣、欺世盗名等现象的出现。\r 所以,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即人与人之间互不将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时,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心的冲突也才会降至最低。这样,人类的矛盾与纷争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消解,自然、和谐、安定,富足的社会就会实现。\r 因此,老子所言“不上贤,使民不争”的意思是:不要象制造偶像、明星一样把那些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较大成就, 或名气、地位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众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个人价值的普遍典范,这样就能够消除个人内心的冲突,从而最终避免了社会的矛盾。\r \r 何谓“执大象”“天下往”往哪里?\r 《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r \r ---------对于“执大象”,一般的解释都是把握规律或法则,我以为此解释不够准确。\r \r ---------因为,掌握了规律、法则只代表掌握了理论,理论只有在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时才会产生价值。\r \r ---------譬如,按照社会的自然发展规律,下一阶段(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将会产生怎样不可逆转的变化,政府如能及时的顺应这种变化,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国民的拥戴,政权也就可以稳固。\r \r ---------然而,理论与实际如何才能结合,准确的预测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呢?这就需要对象和数的准确把握了。\r \r ---------所谓的“象”也就是现象,而“数”则是对现象的数据化测量、归纳、分析的结果。\r \r ---------南怀瑾老先生说,《易经》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揭示世界上一切奥秘的方法,总结起来也就是五个字:理、象、数、通、变。这其中理、象、数是解开宇宙万物奥妙的方法,而“通”和“变”则是宇宙的特点。\r \r ---------所以,掌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理”——规律、法则,再通过“数”——对过去和现在的大现象的数据化分析,就能够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作好准备,从而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满足大多数人们的愿望,并得到大多数人们的拥戴了。\r \r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今中外掌握社会发展之“道”——理、象、数、通、变的人大都是专家学者,而不是统治者。但“天下往”,归顺的肯定是统治者,而不是专家学者。\r \r ---------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开明的统治者只是按照专家学者的意见来治理国家。所以说,统治者“执”的“大象”不可能是指“大道”——自然规律和法则,而是指大自然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r \r ---------因此,对于“执大象,天下往”,可以理解为统治者只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那么制定出来的国家发展和管理政策、方针就能够顺应社会、民心的发展变化需要,也因而能够得到人们自律。\r \r 何为德?《道德经》老子如何定义德?\r 【草树先生试解】\r 道、德、仁、义者。\r 道乃德之因;\r 德乃仁之因;\r 仁乃义之因。\r \r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r 在自然界,道创造万物潜在本体内涵,德使万物潜在本体演化为物理世界具体存在的各种事物。\r 《庄子》:“物得于生,谓之德”。\r “有,名万物之母”\r 就人事而言,\r 研究人和社会一切方面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并规划人事目标、方向者为“道人”。\r 古代三公(司徒、司马、司空)是朝廷最大的官,就是为国家发展做战略规划的。\r 而“大德”则是掌握、组织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使社会发展按照自然规律、民意进行的最高领导人,也包括帮助他人实现生命和人格完善的人。\r “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r 以古今观之,知慧者受人尊重,就连帝王也对有大学问的人恭敬有加。而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则拥有或掌管着最多的资源,因此称为“贵”。\r 道者尊,而尊者未必道;德者贵,贵者未必德。\r \r 【提示】:对形而上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参考别人的研究方法,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见解。

读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读道德经的好处: 1、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 2、全身放松,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紧张,这里不疼那里疼,难受得很。静下来背诵《道德经》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该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体自然健康了,红光满面,人越活越仙见。 3、增强记忆力:搞学习的学生(其他人也是这样),有时候记忆力不够用,数学公式背不得,外语单词记不清。这样的人如果坚持背诵《道德经》,思想一静下来,大脑清醒了,记忆力就增强。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为人处事很繁杂,天天要与人接触,要人家做事,别人不听话,就与别人争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如果静下来背诵《道德经》,心里就明白了遇事要处下、不争、顺其自然。 5、锻炼大脑:在反复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背里面的好句子,我就是这样。年轻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经》是很好的脑力运动,对提高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处。 扩展资料: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我个人是比较反对背诵道德经的,与其背诵,死记硬背,还不如一句一句的慢慢感悟和理解。更何况道德经版本又这么多,你背的也不一定是最真实的版本呢,所以领悟道德经的思想就行了,不必寻章摘句,死记硬背。






无齿之人


我打心里非常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道德经》之后,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花了很多功夫把它背下来。我希望我的方法可以帮助你。

《道德经》是一部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所以你要树立一个概念就是《道德经》值得你学习背诵。其实作为普通人来说,读《道德经》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说说我的方法,我是无意中购买国学字帖后接触《道德经》的,刚开始看不太懂,就网上边查阅资料边看,空的时候也练字写,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爱,就背下来了。

 

第一步、你要有对我们中华古文化的树立仰慕和热爱之情,渴望学习的心态才是开始的关键,只有热爱,才能发挥你的主管能动性。

第二步、我建议你买一本我这种《道德经》的字帖,既可以做书本朗读,又可以作为字帖抄写,所谓眼、口、手三到,这样学习效果才明显。

第三步、你买到《道德经》字帖后,在网上百度道德经讲解,网上有很多专门课题讲解的,都讲得很好。然后你一章一章地跟着讲解过三遍。记住至少三遍。

第四步、每个人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所以你要自己再把全文过三遍,每一遍都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一下里面的道理。比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些辩证理念。

第五步、因为我们不可能达到大师级的认知,那么就要我们朗读和抄写的潜移默化了,也就是所谓的熟读百遍,其意自现。就要求你每天找时间系统地朗读和抄写了。

我抄写和朗读的时间是,每天早上起来读5章,一直边读边背,大约20分钟。然后中午午觉(1点)之后,抄写早上五章小字一篇,然后再思考消化,然后再朗读20分钟。大概第二轮就马马虎虎可以背诵了,后面就坚持,除非特别事件,都要这样。已经坚持一年了,现在能流利背诵。

现在我也是每天背诵十章。我说说我为什么要背诵,就是因为《道德经》本身博大精深,作为我们年轻人是没有能力去完全悟尽的,通过朗读、抄写和背诵来对潜意识进行培养,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修炼,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形成条件反射。比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功成,名遂,身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功遂身退”等等,这些名句,可以对自己的意识形态产生积极影响,提高自己的境界,改变一些我们之前错误的思维。希望可以帮到你,也希望你在背诵当中有所收获。






公交车上读易经


道德经这本书,我想真正能读懂的人,全中国不会超过1000个人,这些人都在各个学校里面教书,或者是做学者。因为它非常艰涩难懂,寓意深刻。没有人能弄懂。

所以你要在弄懂他的情况下,再把它背出来,恐怕很难很难。再说了,那1000个人对道德经的解读也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牵强附会,自圆其说。所以你也不用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

既然懂它很难,那就暂时不要去弄懂它吧,就生生地把它背下来。我相信你一定背过朱自清的《背影》。在中国做学生,这个是基本功。你是怎么背朱自清的《背影》的就怎么背道德经吧?

好在道德经也就5000个字,我相信你把它分成十段,每段500个字,每次念五遍,基本上已经能背下来了。

你现在还年轻,我相信您一定有这个能力的我已经年近半百了,我估计练十遍都没用。


作家裴纲


读到最有启发的两本书是《道德经》与《金刚经》,一道一佛,传递着古老的智慧。

我们为什么要会背诵经典,只有背诵好了才能在因缘际会之下,了悟书中只言片语。

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背诵?有人说要理解才好背,可年轻时经历浅薄,无法理解。有人强记,我很是佩服这种朋友。

我这种愚钝的人,就是听,用心听,时时听。

我们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要时时温故而知新。

把自己诵读的音频录下来,反复听。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个火qiang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首先对其感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其次反复不断学习,书本抄写两遍以上,每天读10章,每天微博写十章分享,反复不断,久而久之会与所从事的行业共鸣,帮助我们更好地悟道,悟出道反过来又帮助我们指导实践,最后生活与道合一,自然而然老子跟我们一辈子。


行道于K


妄心

妄费精力

靠体悟~

老子如果知道你们着相 他当时就果断不写这部经典了

不得已 在用语言文字描述本无的东西

言语道断

作意即灭~


顺其自然杜科斌


《道德经》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悟的!怎么悟得又快又好?怎么用来达到做最好自已的目的?这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当悟而不达也是白悟!深思!原创《达学》思想体系创始人陈利民寄语。


达学创始人陈利民导师


道德经这样的古文首先要读几遍,手抄几遍,读着流利了,认识了基本规律才能背诵


龙虾条说说


学习道德经个人体会:1、先一章一章熟读,理解其意。2、用书法的形式写,字练好了,也记住。3、每天把前面学过的再复习,记不住的再写。我觉的记住经典语录就可以了。


晋风山堂


道德经要靠领悟才好。这种哲学书光背我并不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