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援南華醫院醫療隊 雷秀紅)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新冠肺炎在中華大地上蔓延開來,牽動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炎黃子孫守望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國家有難,義無反顧。

2月9日下午,接到市衛健委通知,醫院和護理部在請戰志願者中選拔了雷秀紅、鄧鑫虎、資雅玲、吳寶玉、黃奧蘭5位護理人員組成醫院第二批抗疫醫療支援隊與其他醫院醫療隊共22人進駐衡陽市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從主動請纓到接到通知出發,他們帶著所有同事對於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勝利的期盼,深知肩負重任。2月10日出發,當日下午便進入隔離病區投入到工作狀態,和戰友們並肩作戰,用醫者的職責和使命,默默守護腳下的這片土地,2月24日,5名護理人員完成了14天的值守,從一線撤離至酒店進行醫學觀察。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這一刻,我選擇遵從內心

(雷秀紅,中共黨員,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理部幹事,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援南華醫院醫療隊護理組長)

雷秀紅本科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護理專業,目前是南華大學在讀護理研究生,入職9年來先後在外科、內科、護理部工作。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更作為一名青年共產黨員,她牢記入黨時的誓詞"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疫情面前,得知前線需要支援,來不及思考豪言壯語,她第一時間選擇遵從內心。

來到隔離病房,包裹嚴實的防護服、隔離衣、護目鏡,還沒來得及活動就開始出汗,以及摘下N95口罩後留下深紅壓痕的臉,這一切都沒有讓她退縮。作為整個隔離病房護理組的的副組長,她在護理病人的同時也協助組長承擔部分管理工作,檢查隊員們進隔離區前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出來脫防護服的流程是否規範,為隔離區把好門等。也經常與隊員們溝通交流,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隔離區工作勞動強度很大,她柔弱的身軀似乎蘊含大大的能量。當病人對她說一聲聲謝謝,辛苦了,當即將出院的19歲小夥諮詢如何捐獻血漿救治他人時,她的內心充滿了感動。她總是鼓勵隊友們,去感受每一個病人的善意。她說:"那些可愛的人,和那些或大或小的感動,能讓我們去保持這顆善良的心、和對護理工作的熱愛,促進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更好的守護天使,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守護這座小城的健康。"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答應要陪你們,對不起我食言了

(鄧鑫虎,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援南華醫院醫療隊隊員)

鄧鑫虎出征時候他的妻子已經懷孕八個多月,即將臨產,他說:"沒有國泰民安,哪有家庭幸福,雖然我可能無法在孩子出生的第一時間見到他,但是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全國的醫務人員一道勠力同心,戰勝疫情"。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義無反顧加入到抗疫一線。

進入隔離區後,擁有11年ICU護理工作經驗的他,主動承擔起重症病人護理的重任。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目鏡,使他的鼻子出現了壓瘡,還破了皮,但他用藥物、敷料做好處理,便繼續堅持上班。

疫情當前,他深切感受到了黨員同志們勇於自我犧牲的奉獻精神,期待和他們一樣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鄧鑫虎於2月12日在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用行動表達了堅定的入黨信念和決心。

2月15日,鄧鑫虎在隔離病房上完夜班後,才得知原本預產期為3月2日的妻子羊水破了,要進行剖腹產手術。他不能離開隔離病區,只能委託同事代替他在手術告知書上簽字。而妻子在手術時很害怕,希望鄧鑫虎能陪著,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兩人通過視頻通話"隔空"相伴。

妻子產後第二天,這是他上的第七個晚夜班,凌晨5:00,各種化驗標本採集送檢、監測生命體徵、生活護理、發放早餐、做好記錄準備交班……從窗外晨曦微露忙到到朝陽透過窗戶,他終於舒展了眉顏。馬上就要下班了,吃完早餐他可以與正在住院的妻子短暫視頻陪伴,然後去補覺。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疫情面前,我們一直都在

(資雅玲,中共黨員,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副護士長,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援南華醫院醫療隊隊員)

資雅玲是醫院中醫科副護士長,當得知前線需要中醫人員,她立即請戰前往。出發之前,她在科室為每個隊員熬好增強抵抗力的中藥,並備足量,每天叮囑隊員按時喝藥,保持好的抵抗力投入戰鬥狀態。

隔離病區的護理的工作是繁瑣且辛苦的。因為人力緊張,有時晚班上到凌晨一點,第二天又接著上白班。8小時班不敢喝水,不能上廁所;護目鏡、口罩長時間壓著形成壓瘡;頻繁的洗手導致皮膚過敏,起紅疹;防護服、隔離衣層層穿戴,最裡面的衣服總是溼了又幹,幹了又溼。但是她不斷給自己打氣,不斷和戰友們互相勉勵,堅持到底,決不退縮!

在連上幾個班之後,她慢慢適應了這樣的工作強度,也收穫了不少感動。她所護理的病人中有一位大哥,其愛人也是護士,正在武漢抗擊肺炎的第一線,這位病人很配合治療也經常把自己房間打掃的很乾淨,生怕給護士添麻煩。還有一位叔叔,每次資雅玲為他做完操作,總是催促她說:"謝謝,你趕快出去,不要被我傳染了。"病房裡病人熱情而真摯的情感流露,都讓她心中充滿力量。

資雅玲說:"有人稱我們英雄、勇士,逆行者。其實,對我來說,只是在順著內心給予不幸染病的人們以幫助。我想要幫助他們,所以我來了,如此簡單。現在戰役繼續,更多的同事奔赴戰場,但我知道,我們,必勝!"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春山在望,暖陽可期

(吳寶玉,中共黨員,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副護士長,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支援南華醫院醫療隊隊員)

吳寶玉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副護士長,曾有多年的急診科護理工作經驗,雖然此次抗疫會影響到她的碩士學位論文進程,她還是義無反顧寫下了請戰書。她將三歲的女兒送到奶奶家,讓女兒適應沒有媽媽陪伴的生活。奔赴衡陽市集中救治定點醫院開展支援工作前,她去看了女兒,告訴女兒她要去和病毒戰鬥,儘管女兒月月粘著她不肯放手,她還是忍住了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一遍遍叮囑女兒聽話,叮囑丈夫按時吃飯、戴口罩,叮囑公婆不能出門……做完這些,她立即收拾行囊出發。

消毒隔離是傳染病病房最重要的工作,在醫療隊裡,吳寶玉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承擔院感兼職。原本她在單位就承擔過科室院感監控的任務,一向認真負責的她,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思考,盡最大的努力保護戰友和病人的健康。

所在的隔離病房中,消毒隔離也是勞動強度最大的工作,每天不僅要對整層樓幾乎是每一個角落、每一塊磚進行消毒,還要將全病區產生所有的垃圾進行統一處理。這裡沒有保潔阿姨,所有保潔的工作便落到了護士的身上。每天消完毒後,她和隊友要把六七十大袋垃圾從樓層的東頭運到西頭,一天下來,腿和腰都感覺要累斷了,她卻從來沒有抱怨。

吳寶玉的母親也在老家一線參與疫情防控,每天在村口勸導村民,當她告訴母親自己要去支援隔離病房時,母親稍有猶豫,但還是用樸實的話語告訴她:"人民需要你時,你必應"。吳寶玉說,歷盡風雪,我們才能看到春光,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疫情的寒冬終將散去,暖陽已可期……等到春暖花開之時,定要回鄉親自跟母親道一聲"我很好!"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我年輕,我可以!

(黃奧蘭,中共黨員,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護士,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支援南華醫院醫療隊隊員)

黃奧蘭是一位23歲的護士,也是一位非常積極向上的小姑娘,工作一年便考上了南華大學護理研究生。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她便向護理部遞交了志願書申請去一線,充分彰顯了青年黨員敢為人先、衝鋒在前的良好精神風貌。

她目前工作不到三年,是隊員中最年輕的一位,本來是應該受到哥哥姐姐們照顧的對象,她卻主動說,讓我去上晚夜班吧,我年輕身體吃得消,我可以的!14天下來,從未叫過苦和累,這位96年的姑娘,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領域,難免緊張與擔憂。但是她深知肩負白衣的使命,救死扶傷,義無反顧。

同時,她也是一個內心柔軟的孩子,感動於出征前醫院為大家準備的行軍包,衝鋒衣,洗護用品……點點滴滴。她說,每晚睡前總會回想起出征前醫院領導和主任們看大家的眼神,充滿著擔憂與關心,他們就像我們的大家長,永遠站在身後,告訴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春天是象徵希望的季節,我們是一群帶著信念與愛而來的戰士,定會不負眾望,平安回家。

用職責和使命,守護腳下這片土地

有人衝鋒前線 有人守護後方

馳援期間,隊員們收到了來自衡陽市衛生健康委、南華大學、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等各級領導的慰問及各種物資的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有了這些源源不斷輸送到一線的裝備和物資,醫務人員才能夠安心地上"戰場"。不同呼吸但共命運,這場戰役沒有局外人。前方戰士的義無反顧值得歌頌,但是沒有後方強大的統籌支持系統則寸步難行。每一個為一線戰士保駕護航的後勤保障者,也都是這場戰"疫"的參與者。

當前,很多醫務工作者都遞交了請戰書,希望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他們當中有人去了武漢,黃岡,有人在當地定點收治醫院隔離病房,也有人在發熱門診、急診、重症監護室等崗位默默堅守。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疫情當前,他們不僅僅是附二人、南華人,更是醫者,是抗"疫"者,是逆行者,用每個醫者的情懷和使命,用每個中華兒女的擔當和熱血,去守護腳下的這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