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起草的材料不受人待見,問題可能出現在三個方面


自己寫材料也好,給領導起草材料也罷,都是一個辛苦活兒。當前,有很多材料講之前領導不滿意,反覆幾遍通不過;講之後聽眾反映不好,有的甚至還被貼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標籤。問題的癥結在哪裡?且聽()給你分析分析。

1.面面俱到,大而全。

這是材料普遍存在的通病,起草人生怕問題講不透,大五點中套小四點,小四點中再講三點,一寫就是上萬字,不講得大家昏昏欲睡不罷休。

有的人認為,不長篇講顯得對這項工作不重視,不長篇講擔心講的不全面,其實效果正好相反。講話的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不能為講而講,否則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一篇好的講話材料,講起來會讓大家感覺娓娓道來,詳略得當,需要重點講的地方重點講,離主題較遠的地方一筆帶過,不拘一格。這樣的講話大家愛聽,也能記住,聽完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就成功了。

受思維層次、知識儲備、經歷閱歷的影響,馬上達到這樣的水平很難,但也要向著這個方向去努力。要突出主要矛盾、主要問題、主要對象,能一句搞定的,決不講兩句話;講管用的話,決不講完全正確的廢話。

話題不要扯得太遠、太多,畢竟一個會議也好、一個活動也好,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現在改進文風會風的大形勢下,決不能出現“我下面簡單講幾句”、最後一講一兩個小時過去了的情況。

2.外強中乾,沒思想。

就是文章的架構看起來大氣磅礴、顯得氣勢很大,但脫離實際、沒有思想。大話、套話一大堆,生搬硬套,簡單羅列。這樣的材料聽起來,讓人感到不知所云。

講話之所以有指導意義,要跟實際掛鉤,要有內在邏輯,這是一篇好材料的‘’魂‘’。因此從設計文章架構一開始,就要想清楚,文章的主題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材料的受眾是哪些人。

搞清楚這些,再擬訂標題時要儘量做到開口小一些,貼近實際緊一些,這樣容易寫出深度,更有指導意義,切忌小官說大話、說太原則的話。有些人認為,作為領導,講話不能太具體、太實際,否則就會因失去普遍指導意義而顯得看問題沒有高度和深度。

其實高度和深度是相對的,現在,都要求要解決實際問題,講話也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一篇看似什麼都講了,又看似什麼也沒說的文章,敘述空泛,內容乏力,又談得上什麼高度和深度呢。

3.套路陳舊,語氣硬。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果固定科目的材料,年年老一套,換湯不換藥,比如,每年的總結講話把上一年的換個時間繼續講;動員講話一個行業的把另外一個行業的拿過來改個詞重複講;彙報材料一個縣的把另一個縣的改個地名照搬講。你把這樣的材料給領導,領導不僅會看扁你,嚴重的會不信任你,覺得你在敷衍他。你敷衍領導,領導就會敷衍你。

其實公文寫作上也是需要創新的。說實話,公文上的創新並不難,因為每年的事情不盡相同,重點也不同,特色亮點也不同。同時,每個領導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每個起草材料的人的思考習慣也不一樣。一個問題從哪個角度講,講到什麼程度都是不一樣。同一篇材料你讓兩個人同時背靠背寫,是無論如何也寫不重的。為什麼還要總是拘泥於老套路呢?!

最後,要注意語氣問題,向上彙報必要的謙遜是可以的,切忌畏手畏腳、低聲下氣;向下講話切忌張牙舞爪、語氣生硬。

我們感到一篇有思想、有創新、有方法,文字精簡、語氣適宜的材料,才是真正有高度又能接地氣的好材料,才會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