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1940年4月9日,德軍發起了佔領丹麥和挪威的作戰行動,代號“威悉河演習”,在外界看來這又是一場經典的德式進軍 ,德軍大膽的使用了海軍和空軍運輸作戰部隊,迅速佔領了挪威的主要目標,並擊退了英軍的登陸行動,取得了一場完美的勝利。但是實際在戰役中,德軍從前線司令部到後方的國防軍統帥部都組織的非常混亂。波蘭戰役中表現優秀的陸軍 總司令部竟然被排斥在外;如此複雜的三軍聯合作戰竟只交給一個軍司令部來負責;最高統帥希特勒首次對作戰指揮實施全面的干預 ;空軍和海軍單位不願意接受陸軍的直接領導;這表明德軍在此次戰役中的指揮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有必要深入分析造成這種混亂的真正原因在哪裡。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威悉河演習”行動起因


“威悉河演習”行動是德軍旨在佔領丹麥和挪威的作戰行動,主要的戰略目標是為了保護德國從瑞典進口鐵礦石的安全,因為冬季到來之後,瑞典絕大部分的港口會封凍,90%的鐵礦石只能經陸路先運送到挪威的納爾維克港(不凍港),然後通過海路經挪威和丹麥海域運往德國。另外從軍事角度來看,佔領挪威可以將德國海軍從狹窄的德國海灣中解放出來,為德國海軍開闢通往大西洋和北海的通道,並對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形成嚴重的威脅。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具有戰略意義的納爾維克鐵礦石運輸線


起初希特勒並不準備以武力入侵丹麥和挪威,德國海軍司令部也傾向於維持這兩個國家的中立立場,但是在1940年2月12日,英國海軍在挪威海域強行劫持了德國武裝商船“阿爾特馬克 ”號 ,救走了船上的299名戰俘,挪威政府僅僅是進行了抗議。這一事件對希特勒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希特勒對挪威能否保證自身的中立性產生懷疑,因此責成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迅速制定武力佔領挪威的作戰計劃,由於進攻挪威不可避免的要破壞夾在中間的丹麥的中立,遂將丹麥和挪威一起納入了德軍的佔領範圍之內。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德軍和英軍各自的挪威進軍計劃


就在德國積極制定入侵挪威的作戰計劃之時,英法兩國也沒有閒著,行動甚至比德國還要快,德軍是在4月9日正式入侵挪威的,而英國早在4月7日就已經在挪威領海佈雷了,相關的登陸行動也將隨後展開。因此客觀的來說,雖然英軍和德軍幾乎是同時發起了佔領挪威的行動,但確實是英、法國首先破壞了挪威的中立。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德國重巡洋艦“布呂歇爾“號


“特別總司令部”的組建


由於進攻挪威需要陸、海、空實施三軍聯合作戰,因此最合理的舉措就組建一個“聯合司令部”,最初計劃是實施一場小規模 的快速突襲,作戰任務主要由空軍執行,陸軍兵力不超過一個師,而鑑於國防軍大本營的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規模太小,無法承擔聯合司令部的職能,於是建議將這次行動的組織和指揮交給投入兵力較多的空軍總司令部,不過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希特勒做出明確的指示,必須由國防軍指揮參謀部統一負責挪威方面的作戰行動,聯合司令部也將由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負責組建。當然由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親自負責挪威方面的作戰意味著希特勒可以直接對作戰行動進行干預,這是希特勒首次親自介入前線的具體指揮事務,從此開創了最高統帥戰役甚至戰術任務的先河,德軍傳統的指揮體系遭到了破壞。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最初,希特勒指示由陸、海、空三軍各派一名代表組成一個“特別司令部”,由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約德爾(就是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負責。由於這個“特別司令部”實在太過精簡 ,缺乏必要的職能部門,根本無法應付複雜的三軍聯合作戰任務,進展非常緩慢。不久約德爾即認識到必須要由一個具備各種領導職能的固定指揮機構來負責這一行動,經過希特勒的同意後,以陸軍第21軍軍司令部為核心組建“特別司令部”,統一負責“威悉河演習”行動,參與作戰的空軍和海軍部隊都將暫時隸屬於這個“特別司令部”。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


隨著作戰計劃的不斷完善,擬投入的陸軍規模不斷擴大,已經上升到7個陸軍師,按理說交由一個陸軍集團軍司令部擔負這一任務是較為適宜的,但是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並沒有這麼做,只是下令從三個軍種抽調參謀人員加強第21軍軍司令部,這個“特別司令部”將直接隸屬於國防軍統帥部,或者說直接隸屬於希特勒本人。很難想象這一投入了大量陸軍的作戰行動卻完全越過了陸軍總司令部,在後來整個作戰指揮中陸軍總司令部都完全倍排斥在外 ,完全由希特勒本人和他的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負責。另外,空軍和海軍也明確表示不會將自己的單位置於陸軍一個軍司令部的指揮之下,希特勒不得不做出讓步,海軍和空軍單位的行動仍舊由歸各自的總司令部指揮,但必須和“特別司令部”進行密切的協商。這樣“聯合司令部”設想最終沒能實現,空軍總司令部和海軍總司令部各自負責自己的作戰行動,陸軍的行動由國防軍統帥部接管,最強大的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斥在外, 這種混亂的指揮體系很快在實際作戰行動中暴露出嚴重的問題。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德國空降部隊


納爾維克的堅守還是撤退問題


由於德國海軍在實力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不能指望德國能取得挪威沿海的制海權,而空軍又沒有能力大規模運輸部隊的能力,因此德軍寄希望於進攻的突然性上,利用軍艦搭載地面部隊在挪威的各關鍵港口實施登陸,於此同時德國空軍將在挪威的主要機場實施空降作戰,佔領這些機場,此後德國陸軍將迅速構築對海防禦工事,海軍和空軍協助陸軍進行防禦,阻止英法聯軍可能的登陸行動。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納爾維克海戰


由於德軍成功的達成了進攻的突然性,大部分的進攻行動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關鍵的挪威最北端,即納爾維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此前我們已經提到納爾維克的戰略意義,它是冬季德國鐵礦石運輸航線的必經港口。約2000人的德軍山地部隊在納爾維克實施登陸並進行防禦 ,其港口附近海域還有10艘德國驅逐艦進行掩護,但是關鍵性的空中掩護卻沒有,德國空軍尚未將掩護範圍擴大到挪威的北部地區。結果英國陸軍在強大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在納爾維克實施了登陸,10艘德國驅逐艦全部被英軍擊沉,陸軍也陷入了激烈的防禦作戰,德軍在納爾維克的形勢變得相當嚴峻。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納爾維克海戰德國驅逐艦損失情況


此時的國防軍統帥部內已經亂作一團,尤其緊張的是希特勒,他對挪威的局勢非常悲觀,開始嚴厲的指責海軍和空軍,並主張陸軍從納爾維克撤退,甚至要求整個德軍都向挪威的中部和南部撤退,以避免英軍從海路實施兩棲迂迴。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不得不向陸軍總司令部尋求建議,最終達成一致的觀點,即不應該下達撤退的命令,局勢尚未到非撤退不可的地步,而且倉促的撤退將導致空軍損失大量飛機和物資,部隊應該實施頑強的防禦,以等待援軍的開來。納爾維克的山地部隊即便不能守住這個港口,也要撤退到附近的山區繼續遲滯英軍的推進。結果戰事進行一週後,形勢開始向有利於德軍的方面發展,英軍主動退出了挪威,這主要是由於英軍缺乏合適的港口和機場,他們的困難比德軍想象的要嚴重的多,德軍的堅守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這應該歸功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和陸軍總司令部的堅持原則,否則如果遵照希特勒的意願,德軍恐怕要在挪威遭遇嚴重的挫折了。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德軍堅守在納爾維克港


經驗教訓


雖然挪威戰役以德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但是德軍在這次戰役中暴露出嚴重的指揮體系混亂問題,而這些問題卻由於戰役的勝利而被掩蓋,甚至被作為成功的經驗而進一步推廣,德軍的指揮體系進一步遭到破壞。在挪威戰役中,雖然空軍和海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海軍付出巨大的犧牲,但是作戰的主體仍舊是陸軍,海軍和空軍的行動都是為了支援陸軍的作戰。而這場戰役卻沒有讓陸軍總司令部參與進來,直到戰役的困難時刻才向陸軍總司令和總參謀長徵詢建議,作戰行動從始至終都是由希特勒的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負責,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是三軍總司令部的上級,應該負責戰略上的指導,戰役的組織應該交給各軍種司令部,而不是自己親自負責。由於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規模的有限,是沒有能力擔負具體的指揮的,經驗也不如陸軍總司令部,這個問題在和平時期的演習中就已經體現出來了。至於為何要拋開陸軍總司令部,比較信服的理由是希特勒意圖掌握直接的軍事指揮權,以表現他自認為在軍事上所擁有的“天賦”,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也刻意的支持了希特勒的做法,以加強其業已削弱的影響力,國防軍的指揮體系自此被完全破壞了。

威悉河演習:德軍第一場三軍聯合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卻被排除在外

巷戰中的德軍步兵


挪威戰役開創了一個先河,那就是 希特勒首次開始全面干預軍事指揮,並且事無鉅細,連具體的戰術細節都不放過,這對於德軍的指揮體系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因為希特勒並非軍事專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對於戰役、戰術性問題可以說一竅不通,他的干預只能是給工作的開展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由於軍事專業能力的不足 ,希特勒無法對戰局的走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尤其是局勢處於不利時期時。德國需要一個偉大的統帥,但是這個人絕不是希特勒,他甚至連合格都算不上。德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帥毛奇在指揮普魯士軍隊作戰時從來都是鎮定自若、沉著冷靜,擁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因為他能對局勢做出準確清晰的判斷,從而始終堅持最正確的路線。希特勒在挪威戰役中的表現顯然是不合格的,戰事稍微遇到頓挫就開始出現慌亂的情緒,埋怨下屬 ,干預前線指揮官的指揮,併產生撤退的想法,根本無法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不是國防部指揮參謀部和前線“特別司令部”的堅持,希特勒的錯誤將對戰局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挪威戰役最終還是以德軍的勝利而告終,而希特勒自認為 這是他的功勞,開始更加頻繁的干預軍事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