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乾隆的皇子们在乾隆驾崩前都薨了,会怎么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传位给皇孙。

历史上和平的皇位传承并不是只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还有禅让和祖死孙继。当然,父死子继是主流。今天的问题是在父死子继之外,乾隆皇帝会选择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把帝位给孙子啊!大明的第一第二任皇帝的交接不就是祖父传给孙子么,也不是没有前例。


粤西读史


你好,我是无忧历史,很高兴和你探讨这个问题。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寿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0年,也是中国最长寿的帝王。乾隆皇帝一生儿女众多,其中17个儿子,在其去世时还有4子1女。如果这些皇子都亡故于乾隆皇帝前,我想皇位的继承会有以下几个可能,我们一一来分析。

在分析前,首先普及一下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共有四类:可汗推荐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秘密立储制度、懿旨确定制度。二乾隆时期主要采取秘密立储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皇权稳定,不会出现宗室争夺皇位的情况。

皇位继承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兄弟继位。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乾隆除了早夭的几个外,成人的还有三位兄弟,兄长弘时在雍正时期被削爵,两个弟弟弘昼、弘瞻均亡于乾隆皇帝前,所以均不可能继位。
  • 第二种情况:传位于兄弟后代。这种情况也不会出现。弘昼8个儿子,最小的乾隆十年出生,即使没有死也50多岁了,不具备克承大统条件,再说这个儿子24岁就过世了。弘瞻在乾隆三年已经过继给康熙第17个儿子允礼去继承果亲王爵位了,他的儿子也不可能来继承皇位,除非乾隆一脉绝种。
  • 第三种情况:传位于孙子。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乾隆一生有41个孙子,并有多位成年的孙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皇孙为储君还是可以做到的,清朝皇权稳固,这种爷孙辈的君权交接也不会出现问题。

综上所述,即使乾隆所有皇子均亡故于乾隆前,乾隆帝也能够秘密立皇孙为皇位接班人。


无忧历史


在封建社会,一直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皇帝驾崩之前,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都早死了,那皇位怎么办?比如乾隆皇帝,活了那么久,肯定也熬死了不少儿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肯定的,每个皇帝都号称后宫佳丽三千,即使皇帝死之前,都没有子嗣了,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因为清朝前面有明朝,明朝会给他很好的版本。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儿子,其中有几个没来得及起名就挂了,怎么着也还有十二三个儿子,这些儿子们肯定还会生儿子,这十几个儿子加起来肯定能比乾隆生的多,这些可都是亲孙子呀。儿子没了,那就在孙子里面选继承人,当然嫡长孙排位第一,以此类推,这个难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碰到过,结果没怎么处理好。

如果子嗣连孙子也没有,那只能寻找乾隆的兄弟了,按照历史记载,他还有一个弟弟弘昼,当然可能弘昼早已经死了,兄终弟及也不太可能了,但有儿子,也就是乾隆的亲侄子,就是弘昼的世子及有可能会直接晋升为太子,当然也有可能立贤,就是从他亲侄子里面选。如果连他亲侄子也没有了,那范围就直接扩大到康熙的孙子一辈了,其原则一般是选“近”,然后是“贤”。兄终弟及的例子明朝有的是,比如朱厚照和朱厚熜,朱由校和朱由检。

最后一种可能性,就是被权臣控制,选择一个幼小的皇室婴儿来做皇帝,权臣直接左右天下朝政,这种情况一般都出现在朝代末期,比如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最为突出。

清朝乾隆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多会采取第一种选择法,兄终弟及(当然是选亲侄子),其次是选康熙的孙子辈,也就是他自己的堂兄弟,这肯定不在少数,因为康熙太多儿子了,一定不缺乏孙子,也一定能选到。最后一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乾隆在世时,还处在康乾盛世中,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政治相对清明,也就意味着朝廷君子多,好官多,小人少。

总之,皇帝没有子嗣,选择一定以血缘远近来选,其次才是贤能。





梁一


个人感觉会从他孙辈选择一个人来继承皇位。

自古以来,皇位的传承有两种方式,一种同姓继承,另一种异姓相代。

先说说异姓相代,这种方式有两种,一是禅让,这种方式从大禹以后就没有出现过了。二是造反,推翻现有的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自己当皇帝。但在乾隆皇帝那个时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不太可能,毕竟还在“康乾盛世”,人民生活还过的去。再者,那时候清军还保存着战力,能应对小规模的起义。

再说说同姓继承,清朝一般采取密立储的方式。但是皇子都死了,这个时候,为了权力稳固,乾隆肯定会从新立储。而且他也不会让他兄弟的子孙继承皇位。再说大臣也会希望能离个小皇子,那样就能当顾命大臣,位高权重。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乾隆皇帝会第一时间确立太子,认真培养,保证政权的顺利交接。


V度


从其他亲王或宗族中过继一位。这事后来也是发生过的,同治病亡无子,光绪皇帝继位(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帝暴崩后无子,傅义继位(醇亲王载沣之子)。当然古代也有兄终弟及的先例。不管怎么操作,肯定不会让社稷无主。



大风云扬17939663479


采用兄终弟及继位方式。如果皇帝殡天,没有子嗣的会采用兄弟继位。例如吊死在煤山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明熹宗朱由校临死之前因为没有子嗣,所以选择了当时还是信王的弟弟朱由检继承皇帝。当时年仅17岁的朱由检在登基之后,大力清除阉党势力,使得政治风气焕然一新,给日益衰落的大明王朝打入一针强心剂。崇祯自身存在用人存疑、急功近利等性格缺陷,例如诛杀袁崇焕,不肯从内库补贴国家。导致大明风雨飘摇,最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时自缢而亡。朱由检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大明王朝实际上是灭亡在了朱由检的爷爷明神宗的身上。其实,虽然说明思宗朱由检继承的是父祖留下的烂摊子,可是如果他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或许就不会当了17年皇帝就亡国了。明朝的灭亡,实际上与明思宗朱由检有一定的关系。


时光静好我们不散


乾隆要从某亲王的儿子手里过继过来一个继承人,具体方式可参考溥仪皇帝…


星星学长


如果乾隆驾崩前皇子都死了,那么要看看皇子们有没有留下孩子,如果有孩子,乾隆提前选好皇孙太子,不过驾崩之前先把和珅拿下,因为和珅位高权重,三国时期,曹丕就对司马懿说过,我死之后谁能治你。

如果皇子都没有孩子,那么也可能传位给固伦和孝十公主,因为乾隆对十公主无条件的宠爱,让皇子都羡慕嫉妒恨,乾隆曾经感慨:如果十公主是男儿身,会立其为太子;当时的嫔妃,一看乾隆不高兴就找来十公主,见了这宝贝乾隆就眉开颜笑,忘了烦恼,有过武则天做皇帝的先例,如果皇子们都死了,乾隆临死之际也可能立固伦和孝十公主为皇帝。

还有就是立同宗,同血脉,或者兄弟,或者兄弟的儿子为太子,毕竟同出一宗,如果这样,也得拿下和珅,乾隆死后,和珅对朝廷的威胁太大,传位给嘉庆乾隆没杀和珅,因为嘉庆是乾隆子嗣,名正言顺,嘉庆也能降服和珅。

如果不是嘉庆继位,就必须把和珅除掉,如果是固伦和孝十公主就不用除掉了,因为驸马是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以后固伦和孝十公主的儿子做皇帝,和珅也是皇亲国戚,而且皇帝是自己孙子,固然好好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